2025年11月制作-20130210- 0215-宝岛台湾行1/3

CXQ

<p class="ql-block">2013年2月10日,我们参加“上航旅游”组织的“台湾优选版西北部6日游”团,由浦东国际机场出发飞台湾桃园机场,当晚入住喜来登宾馆。</p> <p class="ql-block">第一眼看到的是整洁的环境及优美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热带风情的街头棕榈树挺拔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宾馆装饰洋溢着节日气氛。红灯笼,大幅祝福对联让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宾馆大堂高挑而富丽堂皇。中间放着大型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立柱的装饰新颖,台步的灯带别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橱柜内白色贝壳类雕塑也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月11日,早餐后驱车前往彰化县鹿港镇。(全程约80公里)</p> <p class="ql-block">在鹿港镇我们沿着老街走走逛逛,体验闽南文化的遗风。老街两旁是高低错落的楼房,各式各样店招吸引眼球。这里传统小吃是牛舌饼、松子酥,老龙狮肉包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入内的是“玉珍斋”,有各种小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珍斋的建筑别具特色,靠外部的似乎是连廓,窗形有长方的,带半园拱的,还有浮雕,色彩也是套色的,显得雅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鹿港龙山寺”。</p><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鹿港士绅林振嵩负责将龙山寺迁建至现址。道光九年至十一年(1829-1831年),龙山寺进行了大规模重修,基本形成了今日的模样。</p><p class="ql-block">寺庙最早是由台湾佛教开山祖肇善禅师建造的。</p><p class="ql-block">肇善禅师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僧人,他与台湾鹿港龙山寺的创建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据安海《龙山祖庭释氏传灯录续辑》记载,肇善禅师原在福建泉州安海龙山寺出家。明永历七年(1653年),肇善禅师塑了一尊观音像,本欲前往普陀山朝圣,不料船在海上遇风失控,漂至台湾鹿港,于是他就地草创了鹿港龙山寺。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肇善禅师率领百余名僧俗弟子,回安海龙山寺谒祖进香,恭迎观音像分灵鹿港。鹿港龙山寺是台湾最古老的龙山寺,与泉州安海龙山寺一脉相承,体现了闽台两地同根同源的文化关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逢年过节,龙山寺里香火缭绕。众多善男信女汇集于此,烧香许愿。</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光庄严”民国五十年八月陈诚</p><p class="ql-block">(陈诚到台湾后担任过台湾省主席、台湾“行政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国防部长”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山寺建筑古朴厚重,石雕,木雕技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螺旋状花纹的石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柱子上的石龙细致生动,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榕树枝繁叶茂,粗糙的老树见证了岁月流逝,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月12日。昨晚我们住台中。今天行程先去日月潭,然后去中台禅寺。</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先登上游轮,行驶在波光粼粼的湖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月潭地处台湾中央脊梁山脉西麓的山地与西部平原之间,海拔745米,是群山中的丘陵湖,是全岛最大的淡水湖,她像镶嵌在岛上的湛蓝明珠。</p><p class="ql-block">满水位时面积为1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湖区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植被发育良好,林地占比约80%,有台湾桫椤等国家保护植物,还有多种鱼类、鸟类等动物。</p><p class="ql-block">日月潭风景区以日月潭为中心,总面积约为181平方公里,包括原日月潭及湖岸线周围景点、头社社区、车埕等多个片区。湖岸线周围有向山片区、涵碧片区、文武庙片区、玄奘寺片区等,有游客中心、文武庙、玄光寺、慈恩塔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远观可见发电设备</p><p class="ql-block">清光绪21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1916-1917年,日月潭与西部地区产生连接。1919年,日本开始动工建设日月潭水力发电工程,1934年完工,更名为“日月潭第一发电所”,日月潭水位上升,湖面面积扩大。1945年后,日月潭第一发电所经修复后更名为大观发电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月潭最早被称为水社湖,也被称为双潭,高山族将其称为龙湖。因湖中小岛以北湖形如日轮、以南似新月,清代将帅丁汝霖将此处命名为日月潭。其名称最早见于清道光元年台湾府知府邓传安所写的《蠡测汇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面岸边高处可见一中式园林风格亭子,下方似乎象雕堡,据说只老蒋专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是二月,台中已经春意盎然,青山碧水、蓝天白云,还有淡淡的粉色花朵相伴,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绯樱-钟花樱桃,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是蔷薇科樱属的植物。绯樱是乔木或灌木,高3-8米,树皮黑褐色。伞形花序有花2-4朵,先叶开放,花直径1.5-2厘米,粉红色,花期2-3月。产中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日本、越南也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岛可见的槟榔树郁郁葱葱。</p><p class="ql-block">台湾槟榔产业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产业。</p><p class="ql-block">台湾槟榔最早由荷兰人从东南亚引进,早期是山民御寒或解毒除湿的中药,也是婚嫁必备礼物。20世纪80年代,槟榔从园林美化植物转变为药用植物,产值成为仅次于稻谷的第二大经济作物,形成新兴产业。</p><p class="ql-block">种植情况:台湾槟榔种植面积约2.3万公顷,90%集中于嘉义、台南等中南部县市。</p><p class="ql-block">当前台湾槟榔产业以初级鲜果为主,消费市场高度依赖鲜食槟榔,全岛近万家槟榔摊构成独特零售网络,而深加工产品占比不足5%。</p><p class="ql-block">政策影响:台湾地区2025年拟实施《槟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要求摊贩登记并限制营业时间,预计将导致超50%从业者退出市场。此外,台湾卫福部门自2011年起将槟榔果列为“第一级致癌物”,2019年修订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明确禁止槟榔入药以外的加工行为。</p><p class="ql-block">嚼食槟榔是台湾同胞性的嗜好,形成了特殊的槟榔文化,如“槟榔西施”现象。但随着对槟榔危害的认识加深,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槟榔西施”这一职业也逐渐走向衰落。</p><p class="ql-block">据统计,台湾槟榔产业年产值约65.6亿元新台币,曾是台湾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目前仍有不少人依靠槟榔产业为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饱经风霜的菩提树,树杆弯弯扭扭,似乎是被一层层的小枝杆包围起来的,盘根错节,彰显生物顽强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桧木雕刻工艺品</p><p class="ql-block">红桧gui 是柏科扁柏属的常绿大乔木,为中国台湾特有的珍贵树种,也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p><p class="ql-block">红桧高达57米,胸径达6.5米。树皮呈淡红褐色,生鳞叶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红桧为喜光树种,它主要产于台湾的中央山脉、阿里山、北插天山等海拔1050-2000米、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的酸性黄壤地带。</p><p class="ql-block">红桧是台湾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其材质较轻软,耐韧性很强,还具有光泽和香气,可供建筑、土木工程、桥梁、舟车、器具、家具等用材。</p><p class="ql-block">由于日据时期大量砍伐,红桧几乎被洗刧一空。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级别为濒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台禅寺位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是一座融合了中西建筑工法与禅宗风格的佛教寺庙。</p><p class="ql-block">中台禅寺由惟觉和尚住持,于1994年创建,2005年5月,惟觉和尚将住持责任交予弟子见灯和尚。目前中台禅寺在台湾全省有80多家分院,并定期举办禅修活动。</p><p class="ql-block">中台禅寺由名建筑师李祖原居士设计,建筑远望像一位修行之人静坐于群山之中。其外观以佛塔外型为主,七佛塔建构于禅寺中心,形成“塔中塔”的特色。</p><p class="ql-block">主要殿堂:四天王殿是中台禅寺主体殿堂,供奉着以山西黑花岗雕制的四大天王像,高度约12公尺,重达100多吨。大雄宝殿位于主体建筑二楼,一尊由印度红花岗岩雕琢而成的释迦牟尼佛镇坐于殿堂中央。地藏殿供奉着以巴西白玉雕刻成的地藏王菩萨,背墙刻有一万多字的《地藏王菩萨本愿功德经》全文。万佛殿位于十六楼,挑高三十九公尺,内有万尊铜铸药师佛及八十八佛,组成金碧辉煌的万佛墙。</p><p class="ql-block">中台禅寺内设有禅堂、讲堂、知客室、大寮、斋堂等供信众参拜、使用,还设有图书馆,藏书约三万余册,收藏有多种版本的佛教大藏经。</p><p class="ql-block">所获荣誉:中台禅寺刚落成就荣获2002年“台湾建筑奖”,2003年“国际灯光设计卓越奖”。</p><p class="ql-block">李祖原,1938年12月30日出生于中国广东,是台湾著名建筑师。</p><p class="ql-block">李祖原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后获得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学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硕士学位。1978年,他回台湾创办了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并是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的创会会员。他曾与贝聿铭共同合作设计1970年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中华民国馆。</p><p class="ql-block">李祖原致力于研究有继承中国传统特色的新建筑,发展出“圆气”建筑理论。他认为建筑是最大的文创,也是展演都市文化的力量,其创作理念跳脱世俗,融入中国“天、人、地三元论”,将建筑深层文化成为一座城市隽永的命脉。</p><p class="ql-block">他的代表作品众多,包括台北101、高雄85大楼、中台禅寺、郑州裕达国贸大楼、沈阳方圆大厦、北京盘古大观、法门寺文化旅游景区合十舍利塔等。其中,台北101大楼曾是全世界第三高的摩天大楼,其设计理念源于传统建筑的“斗”造型,体现了东方传统符号与现代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结合。中台禅寺则融合了中西建筑工法与禅宗风格,刚落成就荣获2002年“建筑师杂志奖建筑金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禅寺内宝物-黄玉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台禅寺院院落水域中有一座“同源桥”,她是杭州灵隐寺赠送给台湾中台禅寺的一座铜桥,因海峡两岸“同出一源”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铜桥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设计,用10吨铜铸成,桥长近10米,桥洞跨度2米,桥宽约2米。桥上有赵朴初匾书“同源桥”的鎏金大字,桥栏精雕108罗汉,桥面刻有盛开的莲花。桥身一侧雕刻着杭州西湖和灵隐寺景观以及灵隐寺木鱼法师的诗,另一侧雕刻着台湾日月潭和中台禅寺景观以及中台禅寺惟觉法师的诗。</p><p class="ql-block">2006年,杭州灵隐寺与台湾中台禅寺结为兄弟友好寺院,2007年12月22日,灵隐寺将“同源桥”赠送给中台禅寺,她是中华历史上跨越海峡沟通两岸的第一桥,也是两岸人民友谊亲和的历史见证,成功实现了两岸民间交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源桥碑是位于台湾中台禅寺同源桥畔的一块石碑。</p><p class="ql-block">其碑文提及:“桥名同源,以名召德,象征两寺同法同源,两岸文化互融,不独彰显佛法之精神,亦诚为两岸人民和平祈福”。该碑强调了杭州灵隐寺与台湾中台禅寺同法同源,以及两岸文化相互交融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两岸和平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台湾地区的行政区划包括6个直辖市,3个市和13个县。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直辖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p><p class="ql-block">市: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p><p class="ql-block">县:新竹县、苗栗县、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屏东县、台东县、花莲县、宜兰县、澎湖县、金门县、连江县(马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