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眼中的李成裕,那一笔一画,都是他对故乡最深情的告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夜,又见成裕在画室挑灯至深夜。</p><p class="ql-block">墨香混着茶气,缭绕在他周围。我没打扰他,只是静静站在门口,看着这个与我一同爬山涉水、情投意合、兄弟情深、心心相惜的男人。可伏案作画的背影,还和曾经那个为了画好一朵山茶,能在田埂上蹲一整天的少年,一模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得知他要把那套视若珍宝的非遗画作捐给家乡文旅时,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他只是,又一次把最心爱的东西,还给了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别人看那些画,看到的是精巧的技艺、是非遗的价值。而我看到的,是画里我们共同的记忆:那画上山岚的走势,是我们一起爬过无数次的山;那画中溪流的波光,映照的是我们夏日涉水的清凉。他曾对我说:“曾大哥,这笔法,是我老师手把手教的,但这画里的魂,是咱们这方水土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外面的世界不是没有诱惑。有画廊开出高价,有机构许以虚名。他只是笑着摇摇头,回到他那间并不宽敞的画室,继续教那些孩子们,如何用毛笔与古人对话。他说:“钱能再赚,但这些老祖宗的东西,在我手里断了,就真的没了。” 这份旁人看来有些“轴”、有些“傻”的坚守,于我而言,是他最珍贵的本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捐出的,何止是一套非遗画?他捐出的,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孤寂,是磨墨磨到手腕酸胀的坚持,是将自己半生的领悟与深情都凝于其中的赤诚。他这是把一颗滚烫的、跳动着的“文化之心”,甚至从自己的胸膛里掏出来,安放回了故乡的时光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好兄弟,我为他获得荣誉而高兴,但更令我动容的,是他此举背后的深意。他总念叨:“美育不是教出多少个画家,是让我们的孩子,以后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装着家乡的云纹水样,都知道自己的根是漂亮的、有来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他的愿望正慢慢实现。那套非遗画,就像一颗沉默而有力的种子,落在了故乡的文化土壤里。我仿佛已经看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孩子,因这些画而好奇,因这份好奇而拿起笔,将我们共同的文化血脉,一代一代,绵延传递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成裕,我的好兄弟。我为你骄傲,不为那一纸证书,只为三十余年来,你笔下的山河未老,你心中的赤诚未变。愿你这叶承载着文化使命的轻舟,能激起更多的涟漪,让美的种子,在我们的桑梓之地,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愚兄 曾泽(草木间) 于随心小院</p> <p class="ql-block">李成裕: 号本末晓艺,<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年42岁,</span>是巍山县南诏镇为民小学美育教师,自幼受艺术熏陶并研习绘画,主修写意花鸟画和彩色铅笔画,画作曾参与“云南省初中美术苏云涛名师工作坊·巍山书法美术家协会”书画联展、“艺语·初心”梓里四人艺术展等,且屡获殊荣。在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的同时,李成裕一直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在山区任教时就多次发起 “暖冬行动”活动、通过网络平台义卖自己作品给贫困学生购买保暖慢跑鞋、为翁家丫口红色教育基地撰联并木刻楹联、参与添泽村公益墙体文化建设,担任“书画梦想公益项目”大理州现场集训班梦想讲师、红粉笔乡村扶持计划教师等,是巍山县第三届道德模范。</p> <p class="ql-block">“破壁哪吒”:故事源于一次偶然,支教老师李成裕在课间发现,孩子们热衷于用粉笔在地上画哪吒,模仿“哪吒闹海”的动作,口中还念着“我命由我不由天”。这让李成裕意识到,孩子们需要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这位80后美术教师决定带领全校师生,把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搬”上校园墙壁。 </p><p class="ql-block">每天放学后,校园围墙边就支起了临时画案。李成裕手把手教孩子们打草稿、调色彩、勾线条。五年级学生小芳为调出和动画片里一样的“火焰色”,尝试了十次红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哪吒的形象逐渐在墙壁上鲜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馨安工程”,周末的公益活动,添泽村委会公益墙体绘画</p> <p class="ql-block">向日葵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捐赠仪式上,巍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向李成裕颁发了捐赠荣誉证书,并表示将把这些作品收藏好、保护好、展示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p> <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是大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底蕴丰厚,至今还保留着大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认定和收录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96项,有代表性传承人有150人。李成裕在多次接触传承人的过程中,萌发了创作巍山非遗系列画作的念头,通过近半年多的努力,创作出了扎染、剌绣、银器等25幅非遗画作并无偿捐赠给地方文旅部门,希望能通过此举增强社会公众的公共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带动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身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中。</p> <p class="ql-block">(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雷同或侵权敬请原谅,如有必要请直接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