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一直想着奶奶的油旋馍。</p><p class="ql-block"> 油旋馍是我们当地一特色美食。主要是用水把面粉和成面团,用擀面杖擀成圆饼状,摸上小磨香油,撒上盐、葱花、小茴香叶等,再揉成面团,再擀成面饼,反复多次,然后,锅烧热放上油,待油八成热,放上擀好的面饼,在锅里烙,烙的过程中,要用铲子铲住面饼不停地转,一面烙地差不多了,翻过来烙另一面,锅干了可以再放些油,放的油猪油最好,不停地转,反复地翻,不能烙糊,也不能不熟,直至外焦里软烙熟为止。</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80年代,甚至90年代中期,在我们当地农村,油旋馍主要是用来招待贵客的。要不,小孩摔跤了,大人都会这样唱道,“揉揉,suansuan,大舅来了吃啥饭,打鸡蛋,烙油旋,不吃不吃两大碗。”那些年,家里来客烙油旋馍,都是客人先吃,吃剩下再让我们这些小孩吃。有时候,烙的油旋馍小了,客人没有给我们小孩剩,我们还会哭鼻子的。</p><p class="ql-block"> 奶奶早早都和爸爸们弟兄几个分了家,一人单独过,来客了也是爸爸们弟兄几个轮着管,所以,奶奶基本上没客来,烙油旋馍纯粹是让我们这些孙子们解解馋。</p><p class="ql-block"> 从那些年只有来客才烙油旋馍,我们小孩吃客人剩下的油旋馍,到今天吃油旋馍自由,吃来吃去,还是觉得奶奶烙的油旋馍最好吃。这个好吃,现在想想,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放的油多,无论是锅里的猪油,还是面饼上的小磨香油,奶奶都是不吝啬,特别是烙馍中间,奶奶总是还会不停地放,让锅油光发亮,这样,油旋馍好烙也好吃。二是奶奶做的面饼揉的次数多,反复揉成面团,反复擀成面饼,次数多了,遍数多了,放的油和佐料均匀,烙的油旋馍劲道起层好吃。三是奶奶烙油旋馍火候掌握的好,那时候烙馍做饭都是柴锅,烧的柴基本都是麦秸、麦糠,或其他农作物秸秆,做饭还好些,烙油旋馍火候真不好掌握。但奶奶往往是连烙油旋馍带烧火一人包了,啥时候火该大,啥时候火该小,掌握的可以说是刚刚好,烙的油旋馍一层一层,外面焦香焦香,里面苏香苏香,现在想想,还直流口水。</p><p class="ql-block"> 奶奶很刚强,爷爷去世的早,爸爸们弟兄又多,我们姓李的在当地又是外来户,日子很难,但奶奶硬是用孱弱的肩膀立起了门户,给爸爸们兄弟五个都成了家。奶奶明理很有远见,虽然自己大字不识一个,缠着小脚,却常常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都要走出去,要吃上“商品粮”。在外求学回去,奶奶不但会给我们烙油旋馍,还会帮我们干农活,给我们洗衣服,过年还会给我们熬肉吃。记得最清的是,夏日傍晚,奶奶的凉席上,我们兄弟姊妹们会挤在一起,享受着奶奶蒲扇的风,听奶奶讲天上的牛朗织女,还有,还有对我们的鼓励和期许……</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很快,奶奶离开我们已28年了,经常会想起,也经常会说起,特别是我们兄弟姊妹们一起时,总会说,“要是奶奶还在,看到我们这一大家子现在过得这么好,奶奶有多开心。”</p><p class="ql-block"> 今天,想起了奶奶的油旋馍,想起了奶奶的很多,奶奶的音容笑貌,一直在眼前、在脑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