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读书会(第35期):常海燕讲授《礼仪:永不褪色的风度》

米文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得体礼仪如无声乐章,亦是智慧华彩的底色;心灵丰盈而从容自洽,温文尔雅激荡出深邃回响。11月1日上午,滋味读书会(第35期)在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议室举办,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临汾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襄汾县民政事务中心主任常海燕女士讲授《礼仪:永不褪色的风度》。本次礼仪讲座常女士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多维立体的学习体验,她不仅深入浅出地阐释礼仪文化的深厚内涵与行为准则,更辅以标准得体的现场示范,并设置丰富的互动实操环节,礼仪之美巧妙地融入音律与形体,文友们得到了身心共修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期讲授:常海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期主持:张石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统筹制作:米文俊 阎良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期校对:张晋芳 张石成 刘海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期摄影:马二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办单位: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石成】(主持人)</b>各位书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梧桐染金叠秋韵,秋风携墨拂书窗”。在这充满诗意的深秋时节,我们又一次相聚在滋味读书会的温馨空间里,共同进行一场关于“风度”的精深对话 —— 这就是我们本期讲授的主题《礼仪:永不褪色的风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加这期读书会的有滋味读书会的资深会员和社区读书分会的的书友,在此我们对各位书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位书友,礼仪是古老而永恒的文明符号,我们曾读过《论语》中 “不学礼,无以立” 的古训,也见过《礼记》里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的处世智慧;我们在经典中见证过不同时代的礼仪风貌,也在文字里懂得:真正的礼仪,从不是表面的客套,而是对他人的尊重、对自我的约束,更是一种能跨越时光的、永不褪色的风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礼仪的内涵,更从容地将礼仪融入生活,今天,我们特别荣幸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硕士、高级礼仪培训师、临汾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襄汾县民政局事务中心主任常海燕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常老师不仅对传统礼仪文化和现代礼仪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更擅长用生动的案例、实用的方法,带我们理解“礼仪”背后的逻辑与温度 —— 从日常交往中的谈吐礼仪,到读书分享时的倾听之道,再到生活里那些容易被忽略却格外重要的礼仪细节,相信大家都能在今天的讲授中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有请常海燕老师为我们作精彩的讲授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常海燕】(讲授人)</b>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的21世纪,礼仪不仅没有过时,反而以其独特的温度与力量,成为维系人际关系、提升社会文明的重要纽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礼仪:文明的根基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礼仪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从中国的《周礼》到西方的“绅士风度”,礼仪承载着各民族对秩序、尊重与和谐的追求,是文化精神的具体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礼仪:内在修养的外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正的礼仪源于内心的尊重与共情。守时、尊重他人空间与感受等细节,反映出个人的品格与教养,是修养的自然流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多维体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职场礼仪:邮件措辞得体、会议中认真倾听,体现专业与尊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社交礼仪:照顾冷场者、真诚感谢,维系情感连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共礼仪:让座、保持安静、垃圾分类,展现公民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字礼仪:不随意转发私人内容、注意网络言行,传递虚拟世界的真实温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礼仪的深层价值:构建和谐社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礼仪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从家庭到国际舞台,礼仪促进信任、降低冲突,让多元共存成为可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在变革中坚守永恒的风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代在变,礼仪的核心价值不变。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礼仪更显人性的温度。真正的风度在于无人注意时仍保持得体,在冲突中仍选择尊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让礼仪成为生命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礼仪需要觉察、自省与践行。当尊重成为本能,体贴成为习惯,礼仪便成为一种内在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礼仪是穿越千年的智慧,是永不褪色的风度。愿我们以礼为舟,以仪为帆,驶向更优雅、温暖、有尊严的人生彼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石成】(主持人)</b>按照惯例,现在进入交流环节。在聆听过程中,各位书友如有关于礼仪的疑问,可向常老师提问请教,或有自己的思考心得、切身体会可以在此分享。毕竟,礼仪的价值也在于实践,而我们每一次的思想碰撞,都是对“风度” 最好的诠释。时间限定每人五分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高建录】</b>今天听了海燕老师讲授的《礼仪:永不褪色的风度》,让我感触很深。礼仪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更是一种内在修养的体现。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在今天依然适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燕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良好的礼仪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相互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特别认同老师说的"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中,得体的言行举止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礼仪不是刻板的规则,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素养,更展现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让我们一起践行礼仪,让这份永不褪色的风度在新时代绽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裴双平】</b>礼仪讲授听毕,感言有三,一曰:一个“大大的赞”送给主讲老师常海燕!她数十年如一日,跟随名师,深耕礼仪,由内而外的涵养和修为令人敬佩!她的讲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听后受益匪浅!二曰:做一个有“大爱之心”的人。礼仪归根到底是爱心的折射,是品德的表现,更是尊重的体现。一个人只要爱自己的家人,爱身边的朋友,爱领导同事,那他的礼仪就不会差。因为礼仪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做作或表演。三曰:解决“大脑问题”是关键。面对目前社会上人心浮躁、道德滑坡、自私狭隘等不良倾向,礼仪是一个人观念的问题,愿不愿意学习,能不能从自己做起,克服自负傲慢的心态,解决礼仪文化中存在的“轻视熟人、忽视亲人、无视生人、蔑视穷人、仰视富人”等问题,还需要许多像常海燕老师这样的人,对礼仪文化进行普及和推动,人与人之间的“风度”才会“永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高占斌】</b>《礼仪:永不褪色的风度》: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赠常海燕嵌名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上精灵彰远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燕中王相展英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七律•礼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华夏文明称绝伦,礼仪规矩见精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尊贤敬老风情具,达理知书趣味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国爱家归养志,正人正己重修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潜移默化自然好,笑口常开总是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普庆】</b>七律·赞常海燕礼仪讲授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蕙质兰心映讲台,风姿卓雅韵如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眸含星斗凝清慧,身蕴诗书显德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互动实操传礼脉,图文并茂溯源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尧天舜壤儒风远,播火中华继往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赵生林】</b>非常感谢常海燕老师精彩而生动的讲解!今天的学习,使我深刻认到礼仪的重要。比如在人生的重要场合中,长幼有序,主次分明的礼节礼制。从一个人的外在举止到内心尊重所有人流露出的优雅与素养。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的标准得体应与时俱进,移风易俗。它即是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人生走向成功辉煌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中国当今的礼仪培训应该纳入大、中、小学的教育体系,彰显家国情怀的重大意义,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礼仪更是高情商的体现,直接的尊重他人,间接的尊重自已。常老师十年坚守磨砺,践行着人与人之间最美好,最优雅文明的人格魅力,岁月流转,风度永存!向她点赞致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贾晓冰】</b>今天聆听了常海燕老师讲授的《礼仪:永不褪色的风度》,对礼仪的起源与重要性,礼仪与个人修养的关系,礼仪在现代生活的体现以及如何培养礼仪习惯等方面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礼仪是我们由内而外的修养、修为、教养,是传递文明的纽带和体现,在工作生活中要注重礼仪,不断促进自我成长完善,提升个人形象魅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见贤思齐,见不贤而思过,如此,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温馨和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梁文选】</b>聆听了常海燕老师的讲授我深受启发,收获满满。礼仪是看得见的文化,文化是看不见的礼仪,中国礼仪既能连接天地,又能联通国家的交往,还能沟通亲朋好友。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表面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涵养的外在体现和内心修养的自然流露。尊重是礼仪的核心,也是对他人时间和空间的尊重,更是体现了个人的素养和教养,听了今天的讲授,认识到学习和践行礼仪,对提升我们个人形象和气质及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和良好习贯的养成有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规范地表达文明语言,进一步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着五千的文明史中华民族,孕育了丰富的礼仪文化,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商务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社交有礼、观赏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仪式有礼、征战有礼等等。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礼仪和规矩传承好,发扬好!海燕老师内外兼修、得体合宜,气质高雅,她的讲授深入浅出,声情并茂,微笑始终,令人敬佩。感谢海燕老师的精彩讲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丁小红】</b>有幸聆听常老师关于礼仪的讲座,我心中对“风度”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曾经,我或许将礼仪简单理解为社交场合的规则与技巧。但通过今天的学习,真正理解了礼仪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体谅,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优雅,不会因年龄、地位或时尚的变迁而褪色。尤其是公共礼仪是维系社会高效运转的无声语言,它体现在自觉排队的秩序里,回荡在轻声交谈的静谧中,彰显于推门时的一次礼让。这些细微之举,共同构筑了和谐、友善的公共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在秩序与尊重中获得便利与舒适。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作为女性的我,觉得女性真正的气质风度,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言行举止间流淌的从容与善意。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这些细节所散发出的光芒,远比任何奢侈品都更加恒久动人。常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礼仪的核心是“心中有他人”,它让女性在任何场合都能保持一份得体与优雅,这是一种不随岁月流逝而褪色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而言之,无论是公共礼仪还是女性礼仪,其精髓都在于“尊重”——尊重他人,这种尊重,构成了我们与他人、与社会最和谐的连接方式。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外在的同时,更要勤于修炼内在,成为一个温和而有力量、知性而又温暖的女性,让自己也成为那道“永不褪色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杨志刚】</b>“礼”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礼”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支柱之一。它远不止是日常所说的“礼貌”或“礼节”,而是一套涵盖个人修养、社会秩序、政治制度乃至宇宙观在内的完整文化体系。今天听了常海燕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学习了好多“礼”方面的知识。做为中国人,我觉得还是应“克己复礼〞的做人处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翠红】</b>通过这次学习,了解到礼仪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中礼仪常识的具体运用。常老师寓教于乐,通过互动形式使我们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引领我们今后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书达礼,修身养性,不断进步,提升自己,提高幸福指数,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襄汾读书会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安排丰富多彩,很切实际,通过一年来的参加、学习,收获颇多。切身感受到襄汾滋味读书会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我越来越热爱这个大家庭。也祝我们的读书会越办越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李翠平】</b>天高云淡气神清,细品诗书滋味浓,海燕老师授“礼仪”,声情并茂悦心情,和谐社会树新风,礼仪规范不能少,尊老爱幼礼在先,接人待物要践行,礼仪风度不褪色,和谐长伴健康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杨华中】</b>在滋味读书会第35期活动中,我有幸聆听常海燕老师讲授的《礼仪:永不褪色的风度》,全程沉浸其中,深受启发,收获满满。此次分享,彻底打破了我对“礼”的浅层认知——它从非浮于表面的客套与形式,而是外在举止规范与内在修养沉淀的深度融合,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对自我、对他人的尊重。常老师以生动的案例、通透的解读,让我真切读懂了礼仪在个人成长、人际交往与社会文明演进中的重要价值,更明晰了其在当代生活中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一,礼仪是个人修为的“直观名片”。它从不在刻意的修饰里,而藏在言行举止的细微之处:与人交谈时的眼神专注、递接物品时的手势分寸、待人接物时的温和态度,皆是内在素养与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也默默记录着我们在自我沉淀、向内成长路上的每一步足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二,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情感桥梁”。面对陌生人,它能悄悄卸下彼此的防备,打破初识的隔阂;处理日常沟通,它能弥合观点的分歧,化解潜在的摩擦,让人与人的连接少了疏离、多了真诚,成为搭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纽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三,礼仪是社会文明的“微观缩影”。职场中,一份专业的礼仪是对同事的尊重、对工作的敬畏,能提升协作效率;数字沟通里,一句得体的问候、一段清晰的表述,能为冰冷的屏幕增添温度,让文明的底色在细节中愈发鲜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更深层地认同了礼仪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必要性,更初步掌握了将礼仪融入日常的具体方法——不再是“刻意模仿”,而是“自然践行”。未来,我希望能将礼仪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问候、沟通等小事做起,让得体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始终相信,礼仪的修炼从不是“教条式的约束”,而是“向内提升的修行”。当内在认知与外在规范真正契合,它不仅能为个人带来生活里的从容与幸福感,更能让我们成为中华优秀礼仪文化的传承者,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贡献一份微小却坚实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衷心感谢常海燕老师的倾情分享与智慧启迪,让我们读懂礼仪背后的温度与力量;也感谢滋味读书会精心搭建这一优质学习平台,为我们带来这场兼具实用性与思想深度的知识盛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尚会强】</b>以前就知道常老师通过视频号宣传家乡,后来听同学谈起,才知道我们还是高中同一届的。今天有幸听同学讲授礼仪,别有一番感受。从跟着老师研习礼仪,到通过公益讲座推广礼仪,在今天这个时代尤其难能可贵。《说文解字》云:礼者,履也。可见,礼仪重在履行和践行。一个礼仪动作的反复练习与呈现,是由内而外的修养,是得体合宜的自律,更是文化的传承。感谢常老师的精彩分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赵庆海】</b>听常海燕老师讲课,如锦竹绕声、如香风贯耳般轻松愉快,霎时都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聪明了很多。多年来,身居礼仪之邦,却无视身边的礼仪,“浪迹”社会,松散自由,使自己的一些人性的缺点暴露无遗,在一些场合也经常因为礼仪的失当而尴尬。今日听得常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述,观摩学习她靓丽动人的演示,使我们觉得礼仪在社会的交往中是多么的重要,一举一动见人品,一招一式显素质。老师一个简单的招手示意,一个亲切的微笑,流露出国人的美德与风度,使人肃然起敬。我们做人处世,不但要讲究诚实可信,更要有待人接物所必要的礼仪。恰到好处的举止可提升自己的形象,瞬间改善人与人的关系,礼仪是事业成功的要素之一,正如常老师所说,礼仪:永不退色的风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胡艳玲】</b>11月1日上午,常海燕老师身着一身白色礼服,气质高雅,始终面带微笑,带我们走进第35期滋味读书会,为大家分享专业的礼仪知识,传授礼仪规范。从微笑、握手、挥手、引导,到专业的优雅接待,再到站位、座位、坐姿的严格培训,还点名让我与其他文友上前台,身体力行专业有序指导,每一个动作都细致入微精心把控。亲切地让全体起立,一遍又一遍地教大家做“微笑操”,那一刻自己感觉年轻了优雅了美丽了。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自古是礼仪之帮,《荀子》中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需从点滴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礼仪是文明社会的标志,能提升个人修养,架起人际交往的桥梁。礼仪不分年龄,礼仪不分种族,礼仪是看得见的文化,文化是看不见的礼仪,礼仪是永不褪色的风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赵责全】</b>常老师的讲授使我们对“礼仪之邦”的定义不再停留于历史的标签,而是深刻体会到它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基因与行为艺术。礼仪是维系社会高效、和谐运转的柔软却强大的基石。讲授中,常老师的亲身示范和互动交流使在场的文友在轻松中获得了实用的小知识,我们应当把礼仪落实为每个人在日常中的自觉言行与对他人的真诚尊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石成】(主持人)</b>感谢各位书友的精彩分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常老师讲授给咱们带来了满满的干货 —— 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示范演示;既有老祖宗传下来的礼仪智慧,又有能直接用在生活里的礼仪技巧。比如上班的时候,发邮件用个得体的称呼,开会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这就是职场礼仪;平时刷朋友圈,点赞评论多带点善意,不瞎调侃,这是社交礼仪;去图书馆、医院的时候,手机调静音,打电话小声点,这是公共礼仪;还有网上聊天,不随便转发别人的记录和照片,说话别带火气,这是数字礼仪。这些事儿看着小,却像深秋的太阳一样,又暖又有力量,让咱们一下子明白 “风度” 到底是啥样的。从各位书友的交流中看到:礼仪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 “规矩”,礼仪无所不在;它藏在我们翻开书页时的轻声细语里,藏在与人交流时的专注眼神里,藏在每一次真诚的倾听与回应里。而滋味读书会之所以坚持举办这样的讲授,也是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在读书中修心,在礼仪中修身,让“永不褪色的风度” 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独特印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期活动到这里就要接近尾声了,但我们关于读书与礼仪的探索不会停止。感谢每一位到场的朋友 —— 愿我们都能在书香中涵养礼仪,在礼仪中沉淀风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我们再次以热烈掌声感谢常老师的精彩讲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结束后,常海燕女士签写了留言:礼行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