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百度上对在原始社会早期农业生产采用“刀耕火种” 的描绘。)</p> <p class="ql-block">(以下为正文)</p><p class="ql-block"> 记不清我是在读小学时的那本书中,看到过″刀耕火种″这句成语,但从小生长在绍兴水乡平原农村、见惯了铁耙镰刀的我,顾名思义难以理解何谓“刀耕” ?何谓“火种” ?直到在老挝亲眼目睹了当地山民的耕作方式,才对这一成语有了真切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刀耕火种的Al模拟图)</p> <p class="ql-block"> 老挝地处东南亚,山地众多,气侯湿润,土地肥沃,盛产热带水果,木材和稻米。因其地形南北狭长,东邻越南,南傍柬埔寨,竟无一寸海岸线,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国界的闭塞导致经济的落后,故在我们上世纪七十年代援老抗美时,老挝还是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山区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古代农耕模式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工程兵141团是1971年10月,进入老挝“援老筑路“,担负当时称作″老西线"延长段的公路施工的。工程位于老挝的"南奔河(音)" 畔,南奔河从老挝北部高原向西南一路奔流,汇入湄公河中。河两侧以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岭为主,地表植被茂盛,多高大乔木和竹林,山路崎岖,交通困难,住民稀少,显见村寨,更少有成片的农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砍伐林木)</p> <p class="ql-block"> 就在我们日夜抢筑施工便道,前进到十几公里的地方时,终于看到了一个小村寨,约有十几户人家,住的全部是象云南边境农村一样的″吊脚楼",即用就地取材的木头做柱子和人字架,用竹子编成地板和墙壁。地板离地面约1.5米,下面架空可关家畜,一架室外木梯供人上下,人一踩上去就会发出“喀吱喀吱″的声音,类似装了个报警器,晚上睡觉倒是多了份安全感。</p> <p class="ql-block">(点火烧荒)</p> <p class="ql-block">老挝的气侯是4-9月半年为雨季,10-3月半年为旱季。我团选10月份进老挝也是为了避开雨季,抢得天时。就在11月份的某天,我们正在抢筑施工便道,忽然发現河对岸的一片缓坡上,出現十多位男男女女的老挝民众,人人手拿一把大砍刀,一字横排着砍伐成片的竹木。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能砍断的植物,从根部统统砍断。对于腰围较粗无法砍断的大树,则有人爬上树去,把枝叉都砍掉,仅留下光禿秃的树杆。</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只见他们连着干了好几天,就砍倒了2大片山坡地。因语言不通,再加上出国教育中明确规定,禁止连以下单位与老挝民众接触往来,我们也只是隔河观望而已,并不清楚他们要干什么,甚至有战友猜测他们大概是要把住房搬到这儿来。但几天后又不见有任何动静了。</p><p class="ql-block"> 转眼过了春节,我团大部队已陆续跟进,挖掘机和推土机也逐渐进场,沉寂了千年的深山老林显得热闹起来,半年的旱季也快要结束了。就在这个时节,河对岸已被烈日晒了几个月的山坡上,老挝山民也来凑热闹了。</p> <p class="ql-block">(火后空地)</p> <p class="ql-block">他们仍是集体行动,把被砍伐树木的周边清理出一圈空地,并在圈子中点起几处火堆。干柴遇火苗,顿时燃烧并快速漫延,烈火熊熊,烟尘飞扬,噼哩啪拉的爆炸声此起彼伏。而那群山民就在火场周边远远地围观着,有的还乘机追捕从火场中奔蹿出来的小动物,当作了战利品。</p><p class="ql-block">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山火越烧越大,越烧越猛,烈焰冲天,十分壮观。约2个多小时后才逐渐减弱,慢慢变成东一片西一片的小火;尔后又变成了一堆一堆的余火,只剩那些较粗大的树枝在火场中东倒西歪地躺着,仍然冒着青烟……山民们也先后撤离了火场,打道回寨了。</p> <p class="ql-block">2天后又有数人进入已完全熄灭的火场,将一些尚未烧尽的枝杆堆成几堆,再次点火燃烧,但终究形不成大火了。这时侯我们才基本明白了他们的用意,原来是在开荒种地,火后的灰烬真好当肥料用。</p><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随着太平洋季风的变换,雨季在4月中旬按约而至。连着下了几场大雨,火场烧烤的山坡已被雨水浸润成一片黑土地。山民们趁着天不下雨的间隙,又是一字排开,人人手拿一根竹竿,腰系一个竹屢,一手用竹竿在地上戳洞,一手从竹屡中抓几粒稻谷,撒到戳好的土洞中,就算是播种了。由于长达半年的雨季中,3天2头总要下雨,始终能保持山坡地的湿润。这些谷子们便开始发芽、生根、长叶、拔节,在这毫无干扰的环境中,尽情吸收着水分和养料,一天天茁壮地生长着……</p> <p class="ql-block">(竹尖播种)</p> <p class="ql-block">直到9月底雨势逐渐减弱时,隔河都能看到,这2片种在山坡上的水稻,已结出金灿灿的稻穗,沉甸旬地弯下了腰。</p><p class="ql-block"> 10月初,一年一度的旱季再次降临,雨水已很稀少。男男女女的山民们人人腰系竹屡,在稻田旁一字排开,用双手勒下一把把巳成熟的稻穗,将饱满的谷粒放进竹屡,在辛劳中享受着丰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 而到了次年的旱季末期,他们又会把留在地上的稻草烧掉,再播撒第二轮"水稻种子″。种上三、四年后,因土地肥力下降,他们又会易地重新开劈一处山地。而这一片稻田并不荒芜,在大自然的眷顾下,很快又会长出各种野草和灌木来。</p> <p class="ql-block">(喜迎丰收)</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在一九七十年代初的“抗美援老” 期间,在老挝北部山岭中,亲眼目睹的″刀耕火种″。老挝山民们就这样因地之宜,在山坡上伐木烧火、种出单季水稻,并且不施化肥不用农药,是绝对的优质环保绿色稻谷!</p> <p class="ql-block">(收获稻谷)</p> <p class="ql-block"> 此文绝无贬损老挝邻邦农业生产落后之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云贵高原部分山多田少的山区,也还存在着“刀耕火种”。就是在已进入现代高科技的今天,非洲一些人少地少、雨水充沛的地区,还依旧保持着这种开荒轮作、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方式。</p><p class="ql-block"> 他们开荒不用锄头、播种不用育秧、水稻不用灌溉、收割不用镰刀,用最古老的方法,靠最简单的工具,化最低廉的成本,种出最优质的稻米,维持着最基本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种山坡上的水稻,生产期长达5个月,不施化肥、农药,周边环境无污染,是天然的优质稻米。)</p> <p class="ql-block"> 本文完,谢谢您的欣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位援老 老 兵</p><p class="ql-block"> 写于2019年2月6日</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3日配图</p><p class="ql-block">(图片搜索于网上,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