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火燕、怡然与鬼斧领队从神木走到榆阳,探访建安堡与双山堡后,当天晚上便进入榆林市区,与品味长城团队其他成员汇合,一场期待已久的国庆假日榆林延绥镇长城行,也自此拉开序幕!</p><p class="ql-block">品味长城团队五一假日开始了陕西榆林延绥镇的接龙活动,行走了陕西神木—榆林的7段长城,相当于延绥镇的大概四分之一。这个国庆假日,延绥镇长城接龙之旅继续启程!从榆林出发,一路串联横山,终抵靖边波浪谷。这段长城堪称自然与人文的交界线——北侧铺展着毛乌素沙漠的苍茫南缘,南侧则隆起黄土高原的厚重肌理,一步一景皆是独特风情。</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分AB队:A队9月28日提前3天(共10天),B队10月1日开始(共7天),一路向西!</p><p class="ql-block">对于怡然来说,真正的考验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行走长城第一天:从榆林镇北台—十六台,长城墙体16km,途径北岳庙、易马城、麻地湾、口子队、谷地峁、麻界村、前湾滩、栖山寺、大墩山老爷庙、十六台。</p> <p class="ql-block">从镇北台出发——</p><p class="ql-block">不是昨天,恰是今日凌晨,北京的队友们才抵达榆林——奔波一路,夜间仅歇息三四个小时,却依旧在清晨7:30准时整装出发。对于长城的热爱,早已将疲惫化为热忱,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老友重逢,不及过多寒暄,秋日暖阳已洒满陕北大地。温婉的风里,雄伟的镇北台静静矗立,早已敞开了它宽厚的臂膀,等候我们的到来。</p><p class="ql-block">今日,便从这座雄关起步,向长城奔赴!</p> <p class="ql-block">在如此美好的日子里,于如此美好的镇北台开启如此美好的旅程,先分享一段火燕航拍的镇北台视频,带大家沉浸式感受这份独有的壮美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是来过的!参加过五一假期神木到榆林段走长城的队友都来过。“那天冷雨➕大风,啥也没看见”,他们说。今天,不仅弥补了当时的遗憾,还有惊喜呢——进镇北台不用买门票,因为今天这里组织“2025年榆林市首届长城美食周暨榆林食神大赛”,会场喜气洋洋的,正是为我们今天的起步添光加彩呢!</p> <p class="ql-block">雄伟壮观的镇北台,绿茵茵的草地,留影一张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关于镇北台:</p><p class="ql-block">镇北台位于红山最高处,东西与长城相连,为榆林南北往来的咽喉之地。镇北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是榆林镇巡抚涂宗浚为保护红山马市贸易设立的一个观察哨所。镇北台是万里长城中最大的一座城台,登临台顶,极目远眺,方圆数十千米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考实》详细介绍了镇北台:镇北台形如塔状,共分4层,总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镇北台第一层高10.74米,墙由下至上递减内收,顶面北长78米,南长72米,东、西各长60米。由第一层顶沿向内进深12米,为第二台基。第二层高11.35米,周长130米。由第二层顶向内进深5米,为第三层台基。第三层高4.15米,周长88米。由第三层顶沿向内进深3米, 第四层台基。第四层高4米,周长60米。在第四层顶部中央,原建有砖木结构的瞭望哨棚,毁于清末。</p><p class="ql-block">此唯美照片由辽塬所拍。</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全部由青砖包砌,各层亦有雉堞围墙,第二层向南开有一拱门,仅此门可上至台顶。门额上嵌有一块石匾,阴刻横书“向明”二个大字。此匾是建台时巡抚涂宗浚手书所镶。门东有上、下相错的两个窗口,为梯道采光通风之用。</p><p class="ql-block">镇北台第三层上向北亦嵌有一块石匾,匾已碎去1/3,所存的2/3亦因石面风化字不可辨。</p> <p class="ql-block">台阶尽头是用龙头杖的兔哥,这一眼过后,再也看不到他的踪影,身手敏捷的他,怡然难望其项背,只能在终点见了!</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之款贡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镇北台及城池是万里长城上只有一座款贡城,款贡城是明长城线上唯一一个官市,</span>是蒙汉官员举行献纳贡品仪式以及进行贸易往来的场所,它既是蒙汉军事对峙的缓冲带,更是两族从冲突走向和平贸易、文化融合的关键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门直向大荒开,日日牛羊作市来,万里春风残雪后,游人指点赫连台“。当清初文人杨蕴站在镇北台顶端,举目四眺,边关内外一览无余,遂在《镇北台春望》中写下上述诗句。</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登上镇北台,很多人都拍到了这个特大蜘蛛网🕸️,它是特意为我们提供滤镜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明万历三十六年榆林镇巡抚涂宗浚所撰写的碑文,非常具有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碑文介绍了建筑镇北台的历史背景:一是北元势力火落赤、摆言太、沙计赤三犯三败,“始款红山市,输诚献罚,誓守外藩”,在这种情况下,谋求贡市。二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榆林镇巡抚涂宗浚为防备发生意外,特请圣上筑镇北台。“</span>予念红山边市,去镇城止十里许,当贡市期,万骑辐辏,脱有意外,悔无及。于是题请,因筑为台,下为城……”</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还有一个小型博物馆,匆匆忙忙看了那么几眼。</p><p class="ql-block">延绥镇长城军事系统:延绥镇由总兵负责,下分东、中、西三路,路设参将,并设游击将军来回接应;路下辖若干营堡,营堡设操守;营堡下辖若干墩台与长城墙体,每墩台由五名墩军负责附近一定长度的长城墙体的守卫。</p> <p class="ql-block">陕西明长城分布。</p> <p class="ql-block">金木水火土五行城砖,第一次看到。五行砖出自延绥镇36堡之怀远堡。</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关城有西北、东北两大墩台,这是西北大墩(红山墩)。</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长城</p><p class="ql-block">其实,参观镇北台的脚步很匆忙,一天的行程刚刚起步,怡然可不敢耽搁呀!怡然与清茶稍微耽搁一下,就找不到队伍了!</p><p class="ql-block">回望东侧墙体。</p> <p class="ql-block">雪松在怡然的眼中是神一样的存在,痴迷于长城的她,认路准确、身手敏捷,永远走在队伍的最前边。她参加过五一假期陕北走长城,当时在镇北台墙体差个几十米,一定得补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接下来走的是镇北台长城。此段长城位于镇北台与红石峡之间的梁峁沙丘地,是延绥镇长城的重要段落。所处地势东高西低,整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墙体为土墙,星波状,长1942米。现有单体建筑14处。</p><p class="ql-block">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款贡城的东西墙共用长城墙体,镇北台段长城有7个墩台。</p> <p class="ql-block">出了款贡城没多远,发现一处工程作业,原来是在修复墩台,这应该是镇北台几号台呢?</p> <p class="ql-block">继续行走长城,看到薄薄的墙体,好似吹弹可破,这中间码砖处应该是近几年修补。</p> <p class="ql-block">发现一座墩台,我想给它命名镇北台6号台,因为这是到易马城的倒数第二座敌台。</p> <p class="ql-block">北岳庙村马面——</p><p class="ql-block">这个非常明显的墩台是北岳庙村马面,位于北岳庙村沙梁上,建于镇北台长城段北侧,也许就是镇北台7号墩台吧!墩台平面呈长方形,立面呈梯形。底部东西长11.2米,南北宽9米,高8.4米;东、西、北侧均有砖铺散水设施。过了这座墩台就进入易马城了。</p> <p class="ql-block">墩台南墙存有一门,从拱门进入有上楼梯可以登顶。</p> <p class="ql-block">在楼顶上残存一碑座。</p> <p class="ql-block">离开这座墩台,我们看到了红石峡景区标志。红石峡景区,先走过路过吧!</p> <p class="ql-block">——易马城遗址</p><p class="ql-block">易马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坐落在榆林城北仅4公里处,处于名胜古迹镇北台与红石峡之间的咽喉之地。</span>易马城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明嘉靖初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政府达成休战协议,双方在边境沿线设立了十一个互市贸易点,易马城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我们从这个铁丝网缺口处进入,再把铁丝网恢复好!</p> <p class="ql-block">易马城不止“易马”,据说每年正月十五过后,易马城会在约定的日子开启交易活动,每隔一日进行一次。汉商带来茶叶、布匹、绸缎等商品,蒙古族商人则携带皮张、绒毛、牛羊等前来交易,形成热闹的交易盛会。</p> <p class="ql-block">易马城,我们来了!大步流星走在前边的是热爱中国长城的德国小伙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易马城的东门!</p> <p class="ql-block">走进易马城,我们发现这张很有年代感的墙壁画,好像“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主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易马城依地势而建,东高西低,平面呈平行四边形,南北长约314米,东西宽约215米。城墙采用黄土夯筑而成,夯筑残高0-7米,底宽7米,顶宽0.3-1.5米。城内布局严谨,有商铺、货栈、交易场所等。现在的易马城几乎没有人居住了。</p> <p class="ql-block">易马城之东南角。</p> <p class="ql-block">易马城之南门</p> <p class="ql-block">易马城南墙,墙上有明显的贴砖痕迹,但不是贴砖,是在黄土夯就的墙体上勾勒出来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西南墙角的马面。</p> <p class="ql-block">易马城的西墙体还有明显的遗迹,下面已经加了护坡,易马城下便是红石峡景区。</p><p class="ql-block">这是火燕怡然后来游览红石峡景区时拍摄到当时我们走过的一段墙体。</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站在易马城西墙上拍摄的红石峡景区。</p><p class="ql-block">易马城,作为延绥边境线上最初开放的互市场所,是明代榆林蒙汉人民交往的历史见证,也是榆林边市商人故事的源头,是榆林地区保留不多的明代边地贸易实证。</p> <p class="ql-block">——绕过红石峡景区</p><p class="ql-block">从易马城下来,我们到了红石峡景区外,我们要绕过景区,再回到长城线上。这说拍照的手属于谁?答曰:依你而行老师!</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的长城博物馆暂未开放。</p> <p class="ql-block">踌躇间,也是片刻的休闲,拍张照片吧!于是团队中新的长城四美诞生了:尺规老徐、依你而行、火燕、鬼斧领队。原来的长城四美拍摄于去年国庆节山西的平型关,当时四美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尺规老徐、依你而行、挨拍的兔、火燕。</span></p> <p class="ql-block">麻地湾关——</p><p class="ql-block">绕过红石峡景区的过程很复杂,大概兵分三、四路。这是我们遇到的神水湾,没看出所以然。</p> <p class="ql-block">而终于殊途同归,我们又回到了长城主线上,长城,是我们不舍的情缘!</p> <p class="ql-block">我们拍到了长城文保碑,这是明长城遗址(长城路街道)段,介绍如下:</p><p class="ql-block">该段长城建于明成化九年(公元1474年),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接神木明长城,西南接横山明长城。明长城遗址榆阳段涉及多个乡镇和街道,其中包括长城路街道。境内长城残垣相连,一般残垣高出地面4米左右,有残存烽火墩台、戍楼共200余个,一般高出地面5-7米。</p><p class="ql-block">其实,镇北台也属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城路街道段。</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麻地湾关。</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一段相对平坦一点的长城沿线。想当初,如果重要的关口被突破,这里便成了马背上民族的一马平川。</p><p class="ql-block">在这一马平川的长城沿线,墙体早已经荡然无存,但是一座座敌台还很鲜明!我们遇到的一座座大墩台。</p> <p class="ql-block">口子队村段长城——</p> <p class="ql-block">口子队村3号马面——</p><p class="ql-block">口子队村的墩台有二维码识别介绍,真不错!</p><p class="ql-block">本墩台介绍如下:榆阳区明长城大边先后四次大规模修筑,增曾筑烽火墩台、堡寨。长城各部分均系土筑,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境内保宁堡至常乐堡段长城及所见营唐堡、戍楼大部分外部用砖包砌。民国以来,长城上的砖逐渐被当地群众拆除,至20世纪70年代,拆除殆尽。榆阳区明长城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接神木县明长城,西南接横山县明长城。共有墙体168793米。</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行在青纱帐般的玉米地,金黄穗子缀满秸秆,风过处沙沙作响,陕北高原的丰收盛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一片遍是狗尾草的荒野,<span style="font-size:18px;">细软的风吹动毛茸茸的狗尾草,</span>穗子轻蹭裤脚,满是山野的清新与松弛。</p> <p class="ql-block">火燕酷酷地摆个造型!</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行在榆阳城外的迎宾大道,坦途宽阔延展向远方,昔日边关的壁垒阻隔,早已化作如今贯通南北的通衢坦途。</p> <p class="ql-block">“保护长城人人有责”,我们喜欢看到这样口号!</p> <p class="ql-block">明德小学——</p><p class="ql-block">路过明德小学,孩子们从窗口看见我们这一群行走于荒郊野外走长城的人,仿佛天外来客。</p><p class="ql-block">明德小学是陕西省榆林市下辖的公立小学,2018年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p> <p class="ql-block">这里仍然属于是明长城遗址“长城路街道”段。</p> <p class="ql-block">寨城关帝庙——</p><p class="ql-block">“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这幅关帝庙牌楼上的对联与我们在府谷关帝庙看到的对联一样——应该是关帝庙通用款。</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的大门紧闭,我们就拍一张外观吧!</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外有一个小小的堡子,没有什么介绍。但是寨城村还真有一个小小的堡子,身手敏捷的雪松走过去看了,怡然可没有体力去看,火燕飞机航拍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芹河镇段</p><p class="ql-block">继续走长城吧,长城仍然在榆林的黄土高坡上延伸!这里已经进入了芹河镇段长城!</p> <p class="ql-block">有那么一段,跟着鬼斧懵懵地走,“大家上来吧,这是个带方院的墩台!”鬼斧领队在前边招呼,“不上,不上,少爬一点是一点!”力不能及的怡然开始不讲“墙德”了,别说还有同伴应和!胡乱拍了一张,拜拜了您呢!</p> <p class="ql-block">后来看到鬼斧领队航拍的照片,这个围院敌台保存的确实很好,像一个微缩城堡。</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依次经过谷地峁、麻界村、前湾滩、栖山寺、大墩山老爷庙……</p> <p class="ql-block">也许在有些人的眼中,这不过是一座座差不多的土墩子,但是在我们的眼中是那么亲切,感觉每一座墩台都有着独特的个性,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座墩台的台基处还有部分包砖呢!</p> <p class="ql-block">在柔美的狗尾草的掩映下,敌台格外俊美!</p> <p class="ql-block">二姐正在捕捉这独特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这远处的居住区应该是榆阳下属的芹河镇。</p> <p class="ql-block">进入麻界村</p> <p class="ql-block">保存得多么好的一座墩台呀,这里标识为“麻界村3号马面”。</p> <p class="ql-block">这里仍然属于芹河镇段长城。</p> <p class="ql-block">标识为“麻界村1号敌台”,这一段敌台与马面交错,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区别敌台与马面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标识为“麻界村6号马面”</p> <p class="ql-block">回望长城上的敌台与马面错落有致,想当初曾经是烽火相连,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标识为“麻界村3号敌台”。</p> <p class="ql-block">进入麻界村3段长城,麻界村有3段长城。</p> <p class="ql-block">从这座敌台开始,我们便进入前湾滩村。把敌台拍得这么模糊的原因是距离太远,因为我们走在长城保护网之外的机耕道上,长城的墙体上实在是太难走了!</p> <p class="ql-block">走在机耕路上的我们走了更多的余力去拍些花花草草。这种漂亮的小花是紫花苜蓿,豆科苜蓿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的价值还很大呢,是优质牧草,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根部有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可用于改良盐碱地,在生态治理方面有重要作用;还可作为蜜源植物,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紫色的花朵较为美观。</p> <p class="ql-block">当看见这一溜儿二维码,就已经进入了十六台村。这里是十六台村长城1段、十六台村村关、十六台村1号马面。</p> <p class="ql-block">十六台村村关与十六台村1号马面遗址。</p> <p class="ql-block">走到这里,突然有一种天寒地囧的感觉,这是到沙漠了吗?到了,这里正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曾几何时,毛乌素沙漠是黄沙漫天的荒芜之地,而如今,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徒步,所见是绿草如茵、树木成簇。</p> <p class="ql-block">我们后面的行程中,一直行走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治沙人用坚守书写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芹河镇前湾滩村,走到这里,太累了!然而距离集结地点十六台村还有4公里!</p> <p class="ql-block">打起精神,继续前行!接下来我们愈发不讲“墙德”了,沿着机耕道走……待走到16台集结地点,已经是夕阳西下,但是已经不想唱传统的《战士打靶归来》歌了——</p> <p class="ql-block">延绥镇长城接龙第一天:从榆林镇北台—麻地湾—麻界—十六台,行程24.68公里,用时9:50,怡然走完全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