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穗与星光(20)

微笑转身的背影

<p class="ql-block">  第16章(中)贷动春潮润乡土</p><p class="ql-block"> 深秋的三峡县,层林尽染,漫山的红叶与田间待收的金穗相映成趣。县支行大楼前的电子屏上,“响应双联号召,助力脱贫攻坚”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楼内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双联惠农贷款”的部署会正开得热火朝天。</p><p class="ql-block"> 林知秋站在投影幕前,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政策文件,声音沉稳而有力:“同志们,省委、省政府发起的‘联村、联户’双联扶贫攻坚活动,是打赢脱贫战的关键抓手。省财政厅和省分行联合推出的‘双联惠农贷款’,就是给咱们三峡县的乡亲们送来了‘及时雨’。这笔贷款门槛低、无利率、审批快,核心就是要解决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缺资金的难题,咱们必须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p><p class="ql-block"> 台下坐着支行各部门负责人和营业所、分理处主任、信贷人员,每个人面前都摊着厚厚的调研笔记。作为三峡县支行的“领头雁”,林知秋早在政策出台前,就带着团队跑遍了全县12个乡镇、87个贫困村。那些日子,天不亮他就往村里赶,踩着晨露走进田间地头,听他们吐槽“想养猪没本钱”“想种果树缺资金”;夜幕降临时,他又召集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开座谈会,把大家的需求一条条记在本子上。</p><p class="ql-block"> “林行长,咱们县山多地少,农户大多是零散种植,贷款额度怎么定才合理?”城南分理处的老张率先提问,他在基层干了二十年,最清楚农户的顾虑。</p><p class="ql-block"> 林知秋抬了抬眼镜,语气笃定:“这个问题我们早就调研过了。零散农户按‘一户一策’,根据种植养殖规模、家庭收入情况定额度,最低1万,最高不超过10万;对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额度可以放宽到30万,重点支持他们发展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关键是要简化流程,由县担保公司统一担保,用农户的信用等级和产业前景作为审批依据。”</p><p class="ql-block">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响起了窃窃私语声。有人担心风险,有人顾虑效率,林知秋早有准备,他按下遥控器,屏幕上出现了一份详细的实施方案:“为了提高审批效率,我们成立‘双联贷款专项小组’,我任组长,分管行长任副组长,各部门抽调骨干集中在信贷部办公;农户提交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必须完成实地核查,7个工作日内给出审批结果。至于风险防控,我们建立‘银行+村两委+农户’的联动机制,村两委协助审核农户信用,我们定期跟踪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产业发展上。”</p><p class="ql-block"> 部署会结束后,三峡县支行的“双联惠农贷款”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林知秋带头包联了最偏远的大山沟村,这个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村民大多靠种玉米、土豆为生,收入微薄。第一次去大山沟村时,村支书老周握着他的手叹气道:“林行长,不是我们不想搞产业,实在是没本钱。前几年有人想种中药材,就是因为没钱买种苗,最后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 林知秋跟着老周走了全村,看到村民李玉和家的猪圈空荡荡的,便问起缘由。李玉和挠了挠头,一脸无奈:“想养几十头猪,可买猪娃、扩建猪舍都得要钱,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p><p class="ql-block"> “你的情况符合双联惠农贷款条件,我们可以给你授信20万。”林知秋的话让李玉和眼睛一亮,可随即又皱起了眉头:“我没什么抵押,银行能愿意贷给我吗?”</p><p class="ql-block"> “放心,这次的双联惠农贷款,由县担保公司统一担保。”林知秋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你好好干,把产业做起来,我们还能根据规模效益增加授信。”</p><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林知秋就安排信贷人员上门收集材料,实地核查李玉和的养殖场地。三天后,15万贷款就打到了李玉和的账户上。拿到钱的那一刻,李玉和高兴的说:“林行长,我一定好好养猪,早日脱贫致富。”</p><p class="ql-block"> 像李玉和这样受益的农户还有很多。双寺村的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因为缺乏资金无法扩大种植规模,林知秋了解情况后,亲自带队上门调研,为合作社量身定制贷款方案,很快就发放了100万双联贷款。合作社负责人王红江拿着贷款合同,信心满满地说:“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就能流转更多土地,引进优质种苗,后续还能建中药材加工厂,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双联惠农贷款”惠及更多农户,林知秋还想出了不少“妙招”。他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各村社,开展“金融知识进乡村”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贷款政策、申请流程和信用知识;制作宣传手册和短视频,通过村广播、微信群、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设立“贷款咨询日”,每月定期在各乡镇集中受理贷款申请,现场解答农户疑问。</p><p class="ql-block"> 在林知秋的推动下,三峡县支行的“双联惠农贷款”业务进展神速。短短三个月,就累计发放贷款1.2亿元,支持农户2300多户、新型经营主体86家,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贷款资金重点投向了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发展。</p><p class="ql-block"> 双寺村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从原来的100亩扩大到500亩,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李家坪村的家庭农场发展起生态养殖,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产品远销省内外;河南村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了农家乐12家、民宿8家,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p><p class="ql-block"> 随着产业的发展,村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李玉和的养猪场年出栏生猪100多头,纯收入超过20万元,不仅还清了贷款,还盖起了新房;王红江的中药材合作社带动了80多户农户就业,每户年均增收3万多元;曾经的贫困村,如今道路硬化了,路灯亮起来了,村民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贷款发放出去后,林知秋并没有松懈。他定期带队深入企业和农户,跟踪资金使用情况和产业发展进度,协调县农技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对于遇到困难的农户和企业,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李玉和的养猪场遭遇疫情,几十头猪生病,眼看就要出现风险。林知秋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畜牧部门的专家上门诊断,还协调保险公司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帮助李玉和减少损失。同时,他还根据实际情况办理了贷款展期,缓解了李玉和的资金压力。在林知秋的帮助下,李玉和的养猪场很快恢复了正常生产,还引进了先进的防疫技术,养殖效益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林知秋的辛勤付出,不仅换来了农户的信任和认可,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肯定。次年初,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在县礼堂隆重召开,会议总结了全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表彰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 当主持人念到“三峡县农行行长林知秋同志,被评为全县扶贫开发先进个人”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林知秋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胸前的党徽,稳步走上领奖台。县委书记亲自为他颁发荣誉证书,并握着他的手说:“林行长,谢谢你!三峡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离不开你们农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你和你的团队的辛勤付出。希望你们继续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为全县的乡村振兴事业再立新功!”</p><p class="ql-block"> 林知秋接过荣誉证书,心中百感交集。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三峡县支行全体员工的鼓励。他看着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看着窗外漫天的星光,仿佛看到了三峡县的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林知秋在心里默默许下承诺,“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把‘双联惠农贷款’这一惠民政策落实好、推广好,用金融活水滋养乡土,让金穗更加饱满,让星光更加璀璨,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p><p class="ql-block"> 会议结束后,夜色渐浓。林知秋走出县礼堂,寒风拂面,却让他更加清醒。他抬头望向天空,繁星点点,与远处田间的金穗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他知道,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他将带着这份荣誉和责任,继续前行,为三峡县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的金融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