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行一</p><p class="ql-block">音乐:纯音钢琴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中国天眼”、“天眼之父南仁东”早有仰慕,只是身不得闲,一直没有机会近距离感受。2025年10月22日,我有幸随辽宁提升班同学一起赴贵州省中国天眼基地参观学习。雄壮的天眼列阵、一流的科技水平,让我深感骄傲;中国天眼的发起者、奠基人南仁东的感人事迹,更让我灵魂震撼。一个年近60、从不喜形于色的我,在听取南仁东事迹介绍时,一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难以自已、囧迫失态!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既是推销员,又是设计员;既是首席科学家,又是一线战斗员;晚上是漏雨工棚里的专家,白天是百米塔顶的猴子……一位和癌症赛跑的老者,胸怀祖国、满腔信念,无畏困难、不惧生死,生命不息、战斗不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老,您真的让我哭了,让我哭得那么自豪,也让我哭的那么伤心……您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归来已经一周了,心情还是难以平复。南仁东的形象和事迹历历在目,这些天对南仁东的印象,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更加清晰,更加崇敬。昨天晚上,彻夜难眠,思绪连连。我们高质量发展太需要像南仁东这样的人才了!半夜3点起床,奋笔疾书,我要把我见到的、学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一一写下来,告诉更多的同志特别是年轻同志,了解南仁东,学习南仁东,成为南仁东。</p> <p class="ql-block">☀国之重器:中国天眼的雄壮与卓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洼地,在群山环抱中,巨大的反射面镶嵌在群山之间,仿佛是一个通往宇宙的神秘巨眼,其壮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站在观景台上俯瞰,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表,更能深刻感受到这一超级工程的震撼力。500米的口径,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大小 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4450块三角形特殊材料拼接而成的</span>反射面,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周边的6座馈源塔高耸入云,支撑着馈源舱,整个设施展现出一种简洁而又磅礴的科技之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介绍,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其灵敏度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提高约10倍,综合性能比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提高约10倍。它能够捕捉到三百七十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聆听来自宇宙边缘的“声音”。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也已完全不能去形容它。这一超级工程的建成,使中国在天文观测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领先的跨越,成为世界射电天文学研究的制高点。它的建成,使我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领先世界二十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投入运行以来,中国天眼已发现的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外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首次捕捉到快速射电暴的极端活动;在中性氢观测、星际分子探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为未来空间导航、引力波探测等提供了宝贵数据。</span></p> <p class="ql-block">☀筚路蓝缕:天眼背后的艰辛历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这座科学丰碑的背后,是一条充满荆棘与坎坷的艰辛之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90年代,当国际上纷纷计划建造新一代大型射电望远镜时,中国天文学家却因设备落后而难以做出原创性贡献。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建造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的设想。当时参会的南仁东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中国天文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国后,他立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中国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个想法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我们既无成熟技术,又缺资金支持,更缺乏工程经验。有人质疑:“咱们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还能做这个?”有人嘲讽:“这是异想天开!”但南仁东不为所动,他坚定地说:“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试,就是整整22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1994年到2016年,南仁东带领团队走遍了中国西南的数百个喀斯特洼地,寻找最适合建造望远镜的场地。他们带着干粮,拄着木棍,跋涉在荒山野岭之间,对比了上千个洼地,最终选定了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为了项目的立项,他成了“最拼命的推销员”,四处奔走,撰写材料,参加会议,不厌其烦地向各界介绍项目的重要性。他曾自嘲说:“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1994年提出构想,到2011年开工建设,再到2016年落成启用,这22年间,南仁东和他的团队克服了数不清的技术难题——如何实现500米口径的主动反射面?如何研发轻型索拖动的馈源支撑系统?如何解决信号接收的抗干扰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世界级难题,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是从无到有的创新。</p> <p class="ql-block">☀时代楷模:南仁东的执着与奉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仁东先生1945年出生于吉林辽源,1963年以吉林省理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后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他本可在国外享受优厚待遇,却毅然选择回国,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天文事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执着,体现在对科学理想的坚守。在FAST项目最艰难的时期,科研经费捉襟见肘,团队人员不断流失,连他自己也只能靠着其他课题的经费来支撑FAST的前期研究。但他从未放弃,经常对团队成员说:“FAST如果做不成,我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每一个支持这个项目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细致,体现在对工程质量的苛求。作为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他事无巨细,亲自参与每个环节的设计和测试。从望远镜的整体构想到数千块面板的安装精度,从钢结构疲劳问题到电缆的型号选择,他都了然于胸。工人们说:“南老师是唯一一个能叫出每个部件名称、记得住每个工艺细节的科学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奉献,体现在对个人得失的淡泊。为了FAST,他放弃了国外的高薪邀请,放弃了在大学担任领导职务的机会,放弃了本该安逸的退休生活。22年间,他常年奔波于北京和贵州之间,住工棚、吃泡面,与工人同吃同住。在工程最紧张的阶段,他带着心脏起搏器、吃着救心丸,依然坚守在第一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肺癌不幸逝世,享年72岁。他没能亲眼看到FAST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的那一刻,但他已经将生命的最后时光全部奉献给了这个“大国重器”。他生前常说:“美丽的宇宙太空,正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p> <p class="ql-block">☀精神丰碑:南仁东精神的时代内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仁东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熠熠生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南仁东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曾说:“科学家在国际上做得出色,固然脸上有光,但真正的荣誉是让我们的科学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根本动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在几乎无人看好的情况下,南仁东以超前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提出了建造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构想,并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持之以恒地推进项目实施。这种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对科技创新的不懈坚持,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南仁东一生清贫,不图地位钱财,只为科学理想。他拒绝了多项个人荣誉提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FAST项目中。在生命最后时刻,他关心的依然是FAST的进展。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展现了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崇高品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南仁东对每个技术细节都一丝不苟,对每项工艺都苛求完美。他常说:“我们的工作不能差不多,必须百分百精确。”正是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确保了FAST这一超级工程的卓越性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拼搏精神。南仁东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几时几分的事,必须几时几分完成。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有用不好的时间。心脏起搏器和抗癌药,丝毫不影响他前进的步伐,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念叨的还是天眼的调配校正。</p> <p class="ql-block">☀砥砺前行:我们的责任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参观学习让我深受教育,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学习南仁东,就是要将他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具体工作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要学习他胸怀大局、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我们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个人价值实现融入到地方发展大局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要学习他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各种挑战,我们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在依法履职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要学习他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我们必须具备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发扬“工匠精神”,在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做到精准、精细、精致,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要学习他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我们要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常怀感恩之心、常思责任之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仁东先生曾深情地说:“FAST是一把漂亮的镰刀,我们可以拿着它去收割宇宙的庄稼。”如今,这把镰刀正在宇宙深处收获着科学的硕果,而南仁东精神也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我们以南仁东先生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自岗位上奋发有为、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是对南仁东先生最好的纪念和告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