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引言:记忆里,故乡的风物有许多已模糊了轮廓,唯独村口那棵屹立的银杏树,随着年岁的增长,愈发清晰地挺拔在心中。银杏树又称“公孙树”,这个别名,含着一种跨越时光的慈爱与耐心---公公种下树,待到孙子辈,方能享受其荫凉,品尝其白果。</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村里老人曾说,这棵树是祖父种下的,如此算来,已历经百年风霜。它的生长,是那般缓慢而沉稳,慢到让童年的我们以为,它生来就是那般参天的模样。它的树干极粗,需三个孩子伸长了手臂才能合抱,树皮是深褐色的,沟壑纵横,像一部刻满了家族往事的线装书。春日,它抽出嫩绿的小扇叶,微风拂过,千万把“小扇子”窸窣作响,仿佛在轻声讲述一个悠远的故事。夏夜,它巨大的树冠便撑开一把墨绿色的巨伞,成为全村人纳凉、闲话的天然客厅。</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儿时最快乐的,莫过于秋天。当别的树木开始凋零,它却迎来了生命中最华美的篇章。一树绿叶渐渐被秋风染成金黄,最后,整棵树像一团燃烧的、宁静的金色火焰,在秋日高远的蓝天背景下,辉煌得令人心醉。风一过,金黄的叶片便纷纷扬扬地飘落,下起一场酣畅淋漓的“叶子雨”。我们这些孩子就在树下奔跑、尖叫,任由叶片落满头顶、肩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孩子的心里只装着当下的热闹,并不真正懂得“公孙树”的含义。只觉得它一直都在,理所当然地为人们提供着荫凉与欢乐。那时性子急,总嫌它结果子太慢,老人便摸着孩子们的头说:“傻孩子,这树啊,长得慢,才能活得长。看它,二十年挂果,四十年才丰产,好东西,都是要耐心等的。”</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那时,自己并不懂这句话的深意。我像一只迫不及待要离巢的鸟,一心只想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后来,自己离开了家乡,在水泥森林里奔波、扎根,品尝着成长的急促与生活的纷繁。我追求着“快”——快速见到成效,快速得到反馈,仿佛慢一步,便会错过整个人生。在一次次急于求成与事与愿违的挫败中,我感到了疲惫与虚空。</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直到那年深秋,我带着一身的尘埃回到故乡。远远地,便望见了那棵银杏树。它依旧矗立在村口,周身金黄,在夕阳的余晖里,像一位沉默的、散发着温润光辉的智者。那一刻,自己被一种巨大的安宁击中了。缓缓走到树下,将手掌贴在它粗糙的树干上,仿佛能感受到百年来它缓慢而有力的脉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己忽然明白了。“公种而孙得食”,种下的不只是一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对时间的无限信任与对未来的笃定祝福。它不急不躁,一年只生长细细的一圈,却用这看似微小的积累,撑起了百年不朽的苍穹。它的缓慢,恰恰成就了它的长久;它的沉淀,最终凝结为生命的硕果。</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我怀念的,又何尝只是这棵树呢?我怀念的,是那种缓慢的、被土地和自然滋养的生活节奏;是那种“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朴素人生哲学;是祖辈们身上那种如银杏般沉稳、坚韧的生命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我依然身在异乡,但心境已大不相同。每当感到焦虑、匆促时,我便会想起故乡的那棵银杏树。它提醒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无论是学问、事业,还是情感,都如同银杏的果实,需要漫长的酝酿与耐心的守候。努力或许不会立刻开花结果,但它会默默地长成你的年轮,成为你生命的筋骨,在未来的某一天,让你的人生变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那棵银杏树,依旧在故乡的风中摇动着千万把金色的小扇子,它为我扇去的,是整个喧嚣世界里,最沉静的一缕清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