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十岁的我才有机会来到富平。以前在西安见过的楼房都是拔地而起,而当我第一次看到房子盖在高高的土台上时,我好奇地问父亲:哪里来的这么高大的土墙,上面怎么生活着那么多人呀?父亲说:富平这个“堑城”人们称此为城上,而我们生活在城下。虽然当时不知道“堑城”为何物,却在后来的岁月里多次来到城上,目睹了城上人的生活和日常,从它跟别的城市不一样的地方,感觉到它独特的魅力和与众不同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就在不久前,我再次来到城上,当我看到东门缓缓的石头坡道时,记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几十年前的事情仿佛就在眼前浮现着一样,顿时久违的亲切感涌上了心头!</p> <p class="ql-block">下面文字来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百年的老房子还顽强地矗立在原地,主人早己离它而去了。只有难忘的念想与其同在。</p> <p class="ql-block">文廟还在维修中,我们只好远远的从墙缝中拍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堑城的西门坡“荆踞门”,微陡的坡面上用大青石铺砌,几百年的历史年轮,早已将大青石磨砺得在阳光下闪着光亮,</p><p class="ql-block">堑城的东南西北方向分别有四个坡道,它们是进入堑城的唯一通道,自古以来富平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东门外千家万堡,南门外稻子莲花,西门外一座宝塔,北门外水上桥下。这是对富平的真实描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可是亲眼见证了这样的美好画面的呢!只可惜由于地下水资源的变化,稻子莲花早己不知去向!水上桥下的美景也是近几年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下,才得以恢复了,但是,温泉河虽然有水了,北门外水上桥下的美景,𨚫少了过去的古朴味道,多了许多现在的小清新风格和气质!</p><p class="ql-block">借用一首诗形容一下当时南门外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天天都可听到上海普通话,那是因为他们离开故土,来到大西北工作,在富平人民银行奉献了青春年华和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解放军512野战医院曾驻扎在此,那些青春亮丽的女兵给古城增添了很多光彩夺目的色彩和丰富生动的画面!堑城北坡桥下温泉河边的芦苇荡里也留下了她们快乐的身影和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在温泉河边远眺“望湖楼”。</p> <p class="ql-block">下面文字来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富平剧团在这里演出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阿宫腔”,许多人未听过这美妙的旋律,那叫一个好听呢!可是太难唱了,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我也没学会,简直一句都唱不好啊!</p><p class="ql-block">看到当年的售票窗口和入场的大门,思绪立马回到了六十年前,仿佛看见了站在不远处的我!那时候剧团的演员可是县城的名人,走到哪里大家都叫的上他们的名字呢!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听“阿宫腔”美妙的唱段也大大地丰富了我少年时期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下面文字来自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