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一个发展中的新兴老县城

倪培黎

<p class="ql-block">与南京一江之隔的六合,很少去,路过n次,从没有驻足的去观看、游玩。最近《六合博物馆》移了新地址,对公众免费开放,2025年11月2号,我跟老杨的骑行队一起去参观这个新开放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乘三号地铁转S8地铁到雄州站下来,再走800m,就看到博物馆的雄伟高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绕着博物馆这座庞大的建筑,转了半圈,才走到博物馆正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9点开门,因9点还没到,老远的就看着博物馆门前排着长长的队,来参观的人不少。</p> <p class="ql-block">队长是位女士,招乎大家照一张集体照。队里的王师傅是摄影高手,他乐意替大家拍,自己却从不入群照像。第一次见到这样一位“幕后摄影师”,默默为他人拍照,自己却藏在镜头后面,默默的做一位“镜头后的记录者”。</p> <p class="ql-block">女士们照一张,c位的就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网名紫金石。</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厅,一副巨大的铜板浮雕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这个浮雕左下方有一幅篆刻,四个篆字《棠邑风华》,“棠邑”是六合最古老的名字。</p><p class="ql-block">画面的内容是六合的风景名胜和名人。名胜有七处:1六峰环合、2金牛寻芳、3石柱参天、4灵岩胜境、5铁炼山冶、6六合麻纸、7瓜埠观潮。人物有伍尚、伍子胥、米万钟、陈婴、何仿(民歌《莱莉花》采集者)。</p> <p class="ql-block">浮雕的旁边是一首《棠邑风华颂》。</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一楼的1号展厅取名为“棠邑千秋,天下六合——六合历史文化展”。面积有1650平米,展示了六合从远古到明清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 分为“序厅” </p><p class="ql-block">“宜居之地——远古时代” </p><p class="ql-block">“城邑先声——商周至秦汉”</p><p class="ql-block"> “都城锁钥——三国两晋、南北朝” </p><p class="ql-block"> “江北雄州——隋唐宋元” </p><p class="ql-block">“跨江而立——明清” </p><p class="ql-block">“尾厅——古今六合” 七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把剑根据铭文是“越王旨翳自作用剑”。此剑主人为越王旨翳。即《史记》中记载的越国君主翳,战国时期越国君主,公元前410年至公元前375年在位,是勾践的玄孙</p> <p class="ql-block">程桥东周墓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个图片里的陶瓷(陶豆、陶碗等)是南京六合区出土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 六合楠木塘遗址(位于六合灵岩乡)出土过陶豆、陶碗、陶罐等器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多么漂亮的《青瓷莲花尊》尊的表面贴满了莲花瓣,非常精致。</p><p class="ql-block">出土地:六合许庄南朝墓</p><p class="ql-block">许庄墓地是六合地区重要的南朝墓葬群之一,出土过不少南朝时期的青瓷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缠枝花卉纹白磁粉盒</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六合区的姚庄墓地 。</p><p class="ql-block"> 姚庄墓地位于六合区马鞍街道城西社区姚庄。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该墓地发掘出大量唐、宋时期墓葬,出土了瓷粉盒等随葬品 。</p> <p class="ql-block">六合历史上文化底蕴深厚,他们的县令都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2楼主题是“䣘风万象,技艺六合——六合非遗老街”。展厅面积有1600平米。</p> <p class="ql-block">展厅墙面展出多幅民国时期六合县府街为背景,将六合54项非遗融入街区,打造一种沉浸式的感受体验。</p> <p class="ql-block">展厅的三楼是3号展厅,面积1600平米。展出的内容是“茉莉花香,食全石美——六合四乡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茉莉花》这首中国江南民歌现在已唱响了全世界。三楼的民俗厅里有很大一部分着重介绍《茉莉花》民歌的收集以及歌词的演变和民歌收集人何仿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茉莉花》这首民歌最早产自于金牛山,这也是六和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雨花石</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六合博物馆,大家了解了六合老城的历史变迁,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六合城大感兴趣,尽管参观很累,大家仍兴味盎然,意犹未尽,决定到博物馆周边的景区再去逛一逛。</p><p class="ql-block">首先到“老南门风情街”去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南门风情街”的轩辕皇帝塑像。</p>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饭,来到滁河边的六合老城墙上,大家兴致很高,拍了许多照片。</p> <p class="ql-block">六合古城墙遗址,是六合区最重要的历史遗迹,南京北部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明清两代,经历过多次损毁和修葺,(1368一1398年)大规模重建加固,1958年被彻底拆毁。现在看到的城墙遗址,是2006年重新修建的新城墙全长160米,墙宽6米。</p> <p class="ql-block">然后去“县府街”看“六合文庙”,大门紧锁,我们只能在文庙前的“半池”和红墙照壁前拍照。</p> <p class="ql-block">大门紧锁,从门缝里还能看到里面的建筑,陈旧封闭。</p> <p class="ql-block">六合文庙,始建于唐咸通元年(860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规模居全国现存文庙前五位,2019年7月起进行修缮,至今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半月池左上角还有一口井。</p> <p class="ql-block">出了文庙,旁边一条滁河,水波粼粼,浮光跃金,远处还有一座廊桥,两边都有亭子,很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廊桥两边都有廊,跟苏州周庄的一座桥类似。</p> <p class="ql-block">这个廊桥很有意思,在桥的两边都有。桥中间有块牌子,写着“浮桥”两字。</p><p class="ql-block">明明是座钢筋水泥桥,为何称为“浮桥”?</p><p class="ql-block">原来六合滁河上这座标志性景观廊桥,始建南宋绍兴17年(1147年),由知县龚相主持用木船和跳板连接成舟桥,“浮桥”之名由此开始。 </p> <p class="ql-block">明代崇祯九年(1636年) 进行结构改造,清代康熙六年(1667年)改建为传统浮桥形式,定时开闭一直使用到1981年。</p><p class="ql-block">1984年原浮桥被三孔水泥桥替代。</p><p class="ql-block">2011 年启动重建工程。</p><p class="ql-block">2013年建成景观廊桥,成为连接文庙与清真寺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隔着滁河我们就看见对面有一座高耸的塔,于是我们走过浮桥,到对面去看塔。</p> <p class="ql-block">到了对面一看门牌上写“南门清真寺”。但是大门紧闭。见有两人开门进去,我们如法炮制。进去后门房大姐说“星期天不开放”。我们说“是从南京来的”。门房大姐通情达理,就让我们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进得院内,有一座殿宇。看门人不让上去看,我们遵守规距,没上去。</p> <p class="ql-block">转了一圈,到殿宇后,看到这座清真寺塔叫“同心塔”。《同心塔》建于2015年,高43米,共八层,有电梯上下。因为当天是星期日,清真寺闭门休息,所以无法上去观赏。</p> <p class="ql-block">两幅画: 一幅水墨山水画,一幅水彩画,都是信徒捐赠的。</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了六合博物馆,仿佛推开了一扇穿越时空的门: 馆内的文物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先民的智慧与生活。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响;勾勒出六合变迁轨迹,直观感受到时光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六合,既有博物馆中沉淀的厚重历史,又有古城墙、文庙、清真寺等古迹的静静守护,更有现代生活的蓬勃气息。这座新兴的、发展中的古县城,正以独特的魅力,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