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中国历史名胜“白帝城”

阿卫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名胜白帝城</p><p class="ql-block">白帝城,位于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口,扼东巴门户,控西楚之地,其势险天下,其形胜古今,历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既是东望“夔门天下雄”的绝佳位置,也是饱览长江三峡险峻之美的起点。</p><p class="ql-block">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兵临赤甲,在此筑城,自号白帝,始为白帝城。为纪念公孙述,当地百姓便在白帝城中白帝山上建白帝庙。</p><p class="ql-block">公元221年,蜀汉皇帝刘备兴兵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兵败退守白帝城。公元223年,刘备临终之际,将国事、家事一并托付于诸葛亮,成就了明君良臣千古佳话。</p><p class="ql-block">白帝城不仅是金戈铁马之地,还是重要的文化遗址。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文化叠压丰富而自成序列。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历代文化名人游历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白帝城又享有“诗城”美誉。诗仙李白一曲“朝辞白帝彩云间”千古流传,使白帝城更加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公孙跃马,刘备托孤,历史沧桑,斗转星移。明代中期,白帝庙改祀蜀汉君臣,奠定了今日之格局。庙内现存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东西碑林等明清建筑,以及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明代塑像,概括了白帝城风云变换的历史风貌。</p><p class="ql-block">高峡出平湖,白帝更诗意。目前,白帝城已成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帝城这颗镶嵌在长江三峡的璀灿明珠,耀眼夺目,光耀千秋。</p> <p class="ql-block">托孤堂是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内的核心建筑,主要纪念三国时期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历史事件。该建筑始建于明代,采用明清风格,总面积约1691.2平方米,现为国家5A级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退守白帝城,于公元223年病危时召诸葛亮至永安宫托付刘禅。明代守将受《三国演义》影响,把“托孤堂”迁入白帝庙内,至白帝庙内。1984年增设赵树同创作的21尊近两米大小的刘备托孤时在场文武官员彩塑,每个人都标有名字,动态还原历史场景。</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堂内通过连廊壁画与雕塑结合展现历史对话场景,采用砖木结构、明清风格,屋脊装饰兽吻与悬鱼构件。东侧展墙刻有《三国志》原文,西侧连廊壁画描绘夷陵之战至托孤全过程。堂外观星亭传为诸葛亮夜观星象遗址。</p>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嘱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p><p class="ql-block">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选自《三国志》)</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上一届的帝王)在永安病情加重,把后事嘱咐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假如继位的皇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取而代之吧。”诸葛亮流着泪说:“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蜀国,死而后已!”刘备又写诏书命令儿子说:“你与丞相一同处理国事,对待丞相就要如对待父亲一样。”</p><p class="ql-block">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p><p class="ql-block">三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南征,到秋季就把叛乱全部平息了。军备充足,国家富饶,于是开始练兵习武,以待将来大举进军中原。五年,率领各部军队向北出发,进驻汉中,临出发时,上书了《出师表》。</p> <p class="ql-block">刘备生平简介</p><p class="ql-block">刘备(161--223),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东汉远支皇族。幼贫,贩鞋织席为业。东汉末年,起兵讨伐黄巾起义军。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后得诸葛亮辅佐,与东吴孙权联合大胜曹操于赤壁,得荆州五郡,后夺取益州和汉中。公元219年自立为汉中王。公元221年,于成都称帝,年号章武。史称“蜀汉”。次年伐东吴兵败,退守白帝城。不久染病,公元223年,诏命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赴白帝城嘱托后事,223年4月病逝。谥号昭烈帝。</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时间]</p><p class="ql-block">刘备从公元222年闰六月兵败退驻白帝城,至次年四月病逝,在白帝城住了十个月。这是他的事业从顶峰跌入低谷后的十个月,是他一生奔波拼杀后栖息下来的十个月,是他生命走向终结的十个月。除人们最为熟知和讨论最多的托孤外,他还做了很多,想了很多,然而鮮有人详细论及。三国文化研究著名学者谭良啸先生检阅史籍,梳理出刘备在白帝城期间先后采取了诸多行动,为补救战败稳定局势、为他死后的蜀国作了一系列安排。</p> <p class="ql-block">刘禅生平简介</p><p class="ql-block">刘禅(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被刘备立为太子。刘备公元223年4月病逝,他同年5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公元271年,逝世于洛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