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婺源以前就属于徽州府,所以从黄山到婺源高铁只需二十分钟。</p> <p class="ql-block">婺源高铁站有旅游专线到篁岭也就一个小时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篁岭村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初名“篁里”,明代后期改称“篁岭”,由歙县篁墩迁徙而来的曹姓族人在此聚居。自明宣德年间建村至今,曹氏宗族已在此繁衍生息了580多年,已延续至四十四世。</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篁岭逐渐繁荣,成为集商业、文化于一体的村落,属婺源县东北万安乡大鳙里八都,经济以农业为主,村民种植水稻、茶叶及多种果蔬。</p> <p class="ql-block">篁岭现存100多栋明清古建,是研究徽派古建遗存的重要样本,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古民居从古木参天的水口林往上,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高低起伏,层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景区里有一大片的梯田,油菜花开的时候,这里也是极美的~</p> <p class="ql-block">篁岭的水口林四周古树繁多,存活着78株“植物大熊猫”——红豆杉,另外还有香枫、樟树、糙叶树等,地面上热带植物种类丰富,加上溪水的融入和水雾的营造,负氧离子含量高,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p> <p class="ql-block">大冬瓜,好喜悦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阶向下,便来到花溪水街。溪水潺潺,水雾从岩石间喷出,朦胧了整个街道,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我顺阶梯而下,在水雾中穿行,耳边是水流声与鸟鸣,鼻尖是花香与湿润的泥土气息——这哪里是景区,分明是疗愈心灵的秘境。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何人们说篁岭是“挂在山崖上的古村”——它真的悬于天际,仿佛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抓拍了一只蝴蝶</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小卖部,想起那个穿着花棉袄和牵着外婆衣角买糖果的小女孩。</p> <p class="ql-block">卖茶蛋的阿姨,十块钱三个,看我们两个人又免费送了一个,怕我两打架吗?好暖啊</p> <p class="ql-block">借个小美女拍一张,这个年龄的我入画有点难了</p> <p class="ql-block"> 数十栋民宅依山而建,屋顶上铺满了竹匾,里面晒着红辣椒、黄玉米、金稻谷、橙南瓜……色彩浓烈得如同打翻的调色盘。村民们并不在意游客的镜头,只是低头忙碌,将丰收的喜悦晒在阳光里。我举起相机,按下快门,那一刻,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无需言语。</p> <p class="ql-block">因村庄平地极少,屋顶架晒成主要晾晒场地,家家户户在顶层拓开搭起晒架,农作物晒在晒匾里,与错落的房屋形成极具层次感的晒秋景观,是“最美中国符号”。</p> <p class="ql-block">村中有一座老宅山墙上,因墙面脱落的的形状很像中国的地图,所以被网友称为爱国墙,这也成为景区的网红打卡景点。</p> <p class="ql-block">天街是篁岭古村的主要街道,街道两旁有各种特色店铺和传统手工艺品店,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还能品尝到婺源的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 这条不足500米的青石板路,是篁岭的灵魂所在。两旁是白墙黛瓦的徽派老宅,屋檐下挂着红灯笼,门楣上刻着古老的家训。街边小店飘出阵阵香气:刚出锅的蒸汽糕软糯香甜,糊豆腐温润暖胃,清明粿带着艾草的清香……坐在一家老茶铺里,点上一壶婺源绿茶,看阳光穿过雕花窗棂,洒在斑驳的墙壁上,时间仿佛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悬浮土屋,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悬浮的状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土屋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墙体被上下一分为二,断裂处有不均匀的裂纹,上半截临空悬浮,四周看不到任何支撑点,上下裂口间距有一米多,在裂口上同样也见不到任何支撑</p> <p class="ql-block">在黑瓦白墙间的柿子树格外引人注意,待寒霜打过,秋风扫来,柿子树上的树叶全部掉落,红彤彤的柿子果挂在枝头,美成一幅绝美的中式丹青画卷。</p> <p class="ql-block">婺源篁岭,不愧是国家地理杂志选出的中国最美乡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