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孙庆芳<br></b><b>南唐后主李煜生于公元937年,卒于978年,初名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在宋已奉正朔后,于金陵僭继后主位,没有自己的年号,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公元975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第二年十一月城破,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夕是李煜42岁生日,宋太宗赵炅(jiǒng) 怨他《虞美人》词中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句,赐宴下牵机药鸠死。死后被宋追封陇西公,赠吴王,葬洛阳邙山。<br></b><b>李煜在政治上虽庸碌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善词文、工书画、妙于音律。他曾置澄心堂于内苑,引文士居其间。尝著杂说百篇,时人以为可继曹丕的艺术理论著作《典论》,今集十卷,诗一卷,失传,现存诗18首。李煜是“花间词”派的代表,凭着高度的鉴赏力破除浮靡的词风,使词精而不浮、艳而不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清丽风格。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开山词宗。由于在政治上不可能有所作为,所以他把更多的精力投身到艺术领域当中。他以舞文做画、文房四宝相伴,且在砚、纸、墨鉴赏方面的造诣极精,将龙尾枣心砚澄、心堂纸、李廷墨称为天下之冠,现在看来依然是名实相符、评判精当。澄心堂纸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纸,就是以他的澄心堂命名的。他还专门设立了砚官,在婺源督造龙尾砚。由于他的审美见地,在选砚、用砚上便表现得格外与众不同。他很注重古朴、天然,收集了一些具有自然山峰形态又可以研墨的研山。而且,他对研山的石质要求相当严格,所选石质要达到“贮水不涸,呵气即泽”的水平。</b></h1> <h1><b>下面,我们通过宋代的米芾所写的《研山铭》来看一下李煜的研山是什么样子。米芾在《研山铭》里总体地描述研山是:“五色水,浮昆仑。潭在定,出黑云。挂龙怪,烁点痕。极变化,阖道门。”砚上的峰形态不一,有“华盖峰”、“月岩”、“方坛”、“翠岚”、“玉笋”、“上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于其间”。其石质是“龙池遇天欲雨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这一尊雅石砚山可以说是空前当后的天工制器。研是研磨的意思,砚是用来研磨墨的。《释名》卷《释书契》中说:“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所以研山即自然形雅石砚。<br></b><b>李煜的研山入宋后辗转流入到米芾之手,他对此研山珍爱有加。李煜的影响,自宋以来形成了喜爱与制作研山的风气。20世纪80代,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宋代窖藏中发现了唯一可以见到的研山实物然而,其他研山,特别是李煜的研山,到现在还是没有看到实物,只能从米芾的《研山图》中看到绘画所记录下来的,不过这已可使我们通过这一斑而略窥全豹了。</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