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知青。下乡不知未来如何,却义无反顾的响应。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北国风光。

<p class="ql-block">知青下乡,从1955年开始到1968年后达到高潮直至1981年彻底结束。下乡知青人数总共大约2000余万人。</p> <p class="ql-block">青春岁月,忆海拾零</p><p class="ql-block">——在下乡的日子里</p><p class="ql-block">我是在1975年8月30日作为知青下乡在当时的山东聊城北杨集公社刘刚大队。</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刚刚高中毕业,按政策就应该下乡到农村去。那天办妥手续,懵懵懂懂的就被父亲单位的一辆十二马力小拖拉机把我们两个人送到了刘刚大队知青点。</p><p class="ql-block">下乡时间两年四个月。有收获,也有难过。但还是收获多一些吧。在农村,我入了党,当过知青组长,当过公社通讯报道员,干过生产队副队长。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中国的农民太苦太累太穷,种地难且粮食来之不易。同时,农民保守,文化低。落后,自由散漫,不团结。但我还是与他们许多人交了朋友。现在回想起来,将一些有意思的事记录下来,以供后人茶余饭后度闲消遣。</p><p class="ql-block">一.大海碗</p><p class="ql-block">报了到,又在家里休整了一个月。到了十月上旬正式下乡务农。我所在的大队下辖四个小队。我被分到了三小队,正赶上秋种。三队长看我体格还行,就分配我参加了运肥队。两人一辆车子,拉满满一地排车子猪圈土肥。一干就是二十多天。我满手血泡,嘴上上火,起的满是泡泡。裂呲八瓣。现在想想,当时就是靠一股犟劲坚持下来了。吃饭的时候,好心的老知青看着我可怜,就告诉我回家休息两天吧,顺便带个大海碗来。这时我才注意到老知青喝汤的碗比我的大好多。</p><p class="ql-block">在家休息了几日我如期归队并带了一个大海碗。从此一日三餐,我都像老知青一样喝上一大海碗汤,任凭田野里风吹日晒我嘴上再也没有起过泡泡。很快融入了老知青与社员之中。大海碗陪我度过了两年零四个月的农村生活,至今我还怀念着它。</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