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2026届高三年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TOP二十名校调研考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p><p class="ql-block">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晏子春秋》</p><p class="ql-block">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冰心《春水》</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p><p class="ql-block">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谦开万仞门,卑行千秋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谢</p><p class="ql-block"> 品读先贤哲语,总如清风拂过心湖。《晏子春秋》有言:“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冰心女士亦轻叹:“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而泰戈尔的箴言,则如暮鼓晨钟,穿透尘嚣:“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寥寥数语,皆指向一种古老而弥新的精神品质——谦卑。它非自我贬抑的怯懦,而是洞悉自我与世界关系后的澄明,是灵魂趋向伟大的必经朝圣路。于吾辈青年而言,<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唯有心怀谦卑,方能破除认知的壁垒,拓展人生的疆域,在时代沧海中扬帆致远。</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谦卑,是擦亮认知之窗的丝绒布,使我们得以窥见更为真实、浩瀚的世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b>个体之于宇宙,不过沧海一粟;学识之于未知,宛若恒河一沙。真正的谦卑,是苏格拉底“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的哲学自觉,是认识到自身视角的局限与感官的狭隘。若如墙角之花,沉溺于孤芳自赏的幻梦,认知的天地必将日益逼仄。唯有放下“小我”的执念,以开放之心拥抱万象,我们才能感知“百星”与“一月”的光度之别,明辨“十牖”与“一户”的视野之异。昔者一代学术泰斗季羡林先生,毕生孜孜矻矻,学贯中西,晚年却以“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为累,其谦逊质朴,非是故作姿态,而是源于对知识海洋无垠的深刻体认。这份谦卑,正是他不断攀登学术高峰、认知始终清澈如许的源头活水。</p><p class="ql-block"> <b>谦卑,亦是拓宽格局、成就气象的基石,引领个体从“小我”的幽谷走向“大我”的原野。</b></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有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谦卑,使人效法江海,处下不争,故能涵容万千,成其广博。它将个体从对自身才华、成就的沾沾自喜中解脱,转而关注更为辽阔的远方与深沉的责任。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校长,身患重疾,扎根边陲,以羸弱之躯托起数千名大山女孩的梦想。她从未自诩为“燃灯者”,只谦卑地认为自己是“站在悬崖边上,拉着孩子们的手,不让她们掉下去”。这份源于生命本真的谦卑,使她无视个人的病痛与荣辱,将全部生命能量奉献给他人,其格局之恢弘,气象之博大,撼动山河,温暖时代。她如那皎洁的“一月”,其光辉,远胜无数自诩明亮的“孤星”。</p><p class="ql-block"> 更进一步,<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谦卑是汲取力量、砥砺前行的不竭源泉,赋予生命以柔韧与蓬勃的生机。 </b></p><p class="ql-block"> 它并非软弱,而是如大地般厚德载物的坚韧,如稻穗般成熟饱满的低首。心怀谦卑,便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能在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悟真知,从而不断学习,持续成长。深圳,这座昔日小渔村,能迅速崛起为国际化创新都市,正因其始终葆有“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而这背后,何尝不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虚心学习全球先进经验的谦卑姿态?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它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汇聚四方智慧,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这份谦卑,是它永葆活力的密码,是个体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深沉力量。</p><p class="ql-block"> 作为即将奔赴人生新程的青年,我们当如何涵养这份谦卑?或许,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动作开始:轻轻俯身,拾起校园小径上的一片纸屑。这微小的躬身,不仅是维护环境的举手之劳,更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在俯身的那一刻,我们放下了“天之骄子”的身段,贴近了滋养我们的大地;在拾起的那一刻,我们承担起对共同家园的责任,将“小我”融入“大我”。这个动作,让谦卑从抽象的哲理,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在一次次俯身与拾起间,涤荡心灵的骄矜,铸就品性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谦开万仞门,卑行千秋程。让我们永怀一颗谦卑之心,如月之光华,内敛而普照;如江海之浩瀚,处下而涵容。在无垠的知识与生命长河中,以谦卑为舟,以执着为楫,渡向那伟大而光辉的彼岸,在历史的星河中,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既谦逊又不可磨灭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