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之女吴学成的申请书

韵之

<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吴石将军女儿吴学成涕泪写下申请书,希望能够领回父亲的遗体安葬,书中字字泣血,最终成功打动了审核官,次日得以获准。</p><p class="ql-block">当年年仅16岁的吴石将军之女,申请书没有祈求,从容淡定,不卑不亢。整封申请书,字迹端正秀丽大气,格式规范,用词恰当,很难想象是一位16岁孩子所写,真是将门虎女,读了之后,令人泪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附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15岁的吴学成在台北寒夜完成父亲最后一个秘密任务,16岁扛起破碎的家,19岁用婚姻换弟弟未来。她用一生守护父亲骨灰,四十年后终于带他回家——这位将军之女以平凡坚守,谱写了最动人的英雄注脚。"</p><p class="ql-block">当《沉默的荣耀》在荧屏上重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有一个名字,一个故事,却始终沉默在历史的角落。</p><p class="ql-block">她不是地下工作者,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她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另一种形式的英雄主义。</p><p class="ql-block">她是吴学成,吴石将军的次女。</p><p class="ql-block">在父亲牺牲后的漫长岁月里,她用自己的青春、婚姻和一生的幸福,守护着父亲的遗志和这个风雨飘摇的家。</p><p class="ql-block"><b>一、那个凌晨,她接过父亲无声地托付</b></p><p class="ql-block">1949年深秋,台北的夜格外漫长。凌晨四点,吴学成在睡梦中被轻轻摇醒。睁开眼,是父亲凝重而疲惫的面容。</p><p class="ql-block">"把这个送到西门町'陈先生'那里,"吴石将一个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塞进她手中。</p><p class="ql-block">十五岁的她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分量,但父亲眼中从未有过的严肃让她明白:这是一个不容有失的任务。</p><p class="ql-block">她穿上最不起眼的灰色布衫,将油纸包小心翼翼地塞进内袋,推开了家门。</p><p class="ql-block">夜色如墨,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她走得很快,几乎是小跑,手心因紧张而沁出细密的汗珠。</p><p class="ql-block">行至中华路时,前方突然出现一队巡逻兵。</p><p class="ql-block">她迅速闪进一条窄巷,紧贴着墙壁,屏住呼吸。皮靴踏在石板路上的声音越来越近,手电筒的光束从巷口扫过。那一刻,她连心跳都快要停止了。</p><p class="ql-block">等脚步声远去,她才继续赶路。这一个小时的路程,仿佛走了一生那么长。</p><p class="ql-block">当"陈先生"接过那个油纸包,她才感觉到双腿在微微发抖。</p><p class="ql-block">多年后,她在回忆中写道:“那天的风很冷,我走得很快,手心都是汗。每遇到一个巡逻的,我就躲进巷子里,等脚步声远了再继续走。”(据《吴石家族口述史》)</p><p class="ql-block">她不知道的是,这竟是她为父亲完成的最后一个任务。</p><p class="ql-block"><b>二、天塌了:16岁的肩膀,扛起一个破碎的家</b></p><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1日,吴石被捕,这个家瞬间崩塌。</p><p class="ql-block">6月10日,吴石被处决。</p><p class="ql-block">那一天,台北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吴学成站在窗前,看着雨丝打在玻璃上,汇成一道道水痕,就像她心底流不出的眼泪。</p><p class="ql-block">母亲王碧奎也被带走,家里只剩下她和弟弟。一夜之间,她从将军之女变成“叛徒家属”,从女学生变成一家之主。</p><p class="ql-block">她被迫辍学了。白天,她去糊火柴盒,一个盒子挣不到一分钱。</p><p class="ql-block">她的手指常常被浆糊泡得发白、溃烂。有一天,机器故障,她的左手食指被切掉了一截。</p><p class="ql-block">工友吓得大叫,她却只是默默包扎好,继续工作。“我不能哭,弟弟的学费还差很多。”(据《台湾地下党人家属生存状况调查》)</p><p class="ql-block">为了领回父亲的遗体,她四处求人。</p><p class="ql-block">最后,她找到父亲的老友吴荫先,两人一起向军法局写信恳求。</p><p class="ql-block">她亲手写下:“恳请准予领回家父遗体,使其入土为安。”字迹工整,语气克制,完全不像一个16岁少女的文字。</p><p class="ql-block">获批后,她卖掉母亲留下的最后一件首饰,凑钱火化了父亲。</p><p class="ql-block">当工作人员递给她一个小小的骨灰坛时,她终于哭了。“爸爸那么高大的一个人,最后只剩下这么一点。”</p><p class="ql-block">她把骨灰暂存在台北善导寺,对弟弟说:“等有一天,我们带爸爸回家。”</p><p class="ql-block"><b>三、19岁的抉择:用婚姻换弟弟的明天</b></p><p class="ql-block">1953年,19岁的吴学成做出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嫁给比她大二十岁的退伍老兵夏金辰。</p><p class="ql-block">没有聘礼,没有婚礼,只有一纸婚书和一个承诺:夏金辰负责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p><p class="ql-block">新婚之夜,她把自己的几件衣服放进柜子,坐在床边直到天亮。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青春结束了。</p><p class="ql-block">婚后的生活比她想象的更艰难。夏金辰嗜酒,酒后常常打骂她。邻居有时会听到他粗鲁的吼叫和她压抑的啜泣。但她从未反抗,也从未离开。</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她来学校看我,撩起袖子,胳膊上都是淤青。”吴健成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要去找姐夫理论,她拉住我说:“你好好读书,就是对姐姐最好的报答。”</p><p class="ql-block">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弟弟身上。</p><p class="ql-block">每个月初,她会把省下来的钱装在信封里,走很远的路送到弟弟的学校。看着他走进教室的背影,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p><p class="ql-block"><b>四、半生守望,终见云开</b></p><p class="ql-block">每年清明,无论刮风下雨,吴学成都会去善导寺看望父亲的骨灰。</p><p class="ql-block">寺庙的老僧人都认识了这个沉默的女人。四十年如一日,她总是带着一束白菊,静静地坐在骨灰架前,有时一坐就是整个下午。</p><p class="ql-block">"爸爸,"她常常在心里默念,"我们都很好,弟弟很用功,您放心。"</p><p class="ql-block">这四十年里,她经历了太多:丈夫下岗,家境愈发困顿;子女出生,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两岸隔绝,回家的希望越来越渺茫......</p><p class="ql-block">但她从未动摇过那个信念:一定要带父亲回家。</p><p class="ql-block">1980年代末,两岸关系出现转机。当得知父亲在大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时,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p><p class="ql-block">"爸爸,"她对着父亲的相片说,"历史终于还您清白了。"</p><p class="ql-block">1991年,经过复杂的手续,她终于获准将父亲的骨灰送回大陆。去善导寺取骨灰的那天,她特意穿上了最好的衣服。</p><p class="ql-block">当僧人取出那个熟悉的骨灰坛时,她的双手微微颤抖。</p><p class="ql-block">四十年的守护,四十年的等待,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p><p class="ql-block"><b>五、她是吴石子女中最苦的一个,也是最不该被遗忘的一个</b></p><p class="ql-block">在吴石的四个子女中,长子吴韶成、长女吴兰成受到了大陆的优待,次子吴健成在姐姐的庇护下完成学业。</p><p class="ql-block">只有吴学成——在台湾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用一生的代价守护着父亲的遗愿和家族的延续。</p><p class="ql-block">她的女儿夏小云在接受采访时说:“母亲很少提起过去,她总说那些都过去了。但每年外祖父的祭日,她都会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很久。”</p><p class="ql-block">只有吴学成自己知道,这一声"过去了"背后,是多少个不眠之夜,是多少次默默流泪,是多少回在绝望中坚持。</p><p class="ql-block"><b>结语</b></p><p class="ql-block">我们常常只记得那些站在前台的英雄,却容易忘记那些在英雄身后,用整个生命托起这份英雄气节的普通人。</p><p class="ql-block">吴学成就是这样的人。她没有父亲的轰轰烈烈,她只有16岁辍学养家的决绝,19岁被迫嫁人的无奈,和用一生守护父亲骨灰的执着。</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吴石将军的牺牲是一首壮烈的史诗,那么吴学成的一生就是这首史诗最动人的注脚——用最平凡的坚守,成就最不凡的忠诚。</p><p class="ql-block">在《沉默的荣耀》照亮历史的同时,请不要忘记那些在光环背后默默承受的人。</p><p class="ql-block">比如吴学成——一个用一生诠释"女儿"二字的女性,一个在沉默中展现最伟大力量的普通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