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2日,我们怀着肃穆而缅怀的心情,聚在黄陵县田庄镇东村赵森先生的父母坟前,参加赵老先生的儿子康宁、康泰、小宁,女儿文娟、孙子霄霄为老人举行的衣冠安葬仪式,让远行的他,以这样的方式“归乡”,回到父母身旁,回到这片他时常牵挂的故土。今年4月13日,赵老先生在深圳仙逝,享年93岁,遵照老人“从简安葬”的嘱托,后事已在深圳简办。而他生前最大的心愿,便是“落叶归根”,魂归故里陪伴父母。今天,儿女们将他的衣冠小心安埋于此,既是圆老人的遗愿,也是帮他完成与故土、与亲人的无限思念。</p> <p class="ql-block"> 前一天,儿女们将老外家、小外家请来商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外家们对几位儿女的孝敬父母的行为给予了一致肯定和好评。</p> <p class="ql-block"> 老外家代表发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外家代表发言。</p> <p class="ql-block"> 大儿子康宁做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这是赵老先生在田庄东村的老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是至今还残留的他们家的城墙。赵老先生世代名门,家豪富大,高墙深院,他的高祖赵甲山心底纯厚,乐善好施,开仓放粮,接济穷人,名显位尊。当地流传有一首民谣:“昔日有个窦燕山,舍租舍饭舍衣衫;中部田庄赵甲山,救济穷人施良田”。他家的老城墙至今依然屹立在村的中央位置,它是赵家强盛不哀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孙子霄霄抱着爷爷的遗像。</p> <p class="ql-block"> 大儿子康宁抱着父亲遗像。</p> <p class="ql-block"> 田庄东村村委会敬献的花篮。</p> <p class="ql-block"> 外家县城西坬内弟孟庆忠敬献的花篮。</p> <p class="ql-block"> 外家北巨头内弟成录生、澄城县内弟王新发敬献的花篮。</p> <p class="ql-block"> 宜君石坂川表弟王蛮蛮敬献的花篮。</p> <p class="ql-block"> 孝男孝女敬献的花篮。</p> <p class="ql-block"> 孙子霄霄为爷爷敬献时果。</p> <p class="ql-block"> 由原黄陵县党校校长、县书法协会主席苏玉鹏先先介绍赵森同志生平。</p> <p class="ql-block"> 赵森先生1932年农历2月25日生于陕西黄陵县田庄东村;1948年毕业于黄陵初师,同年考入省立三原中学;1949年3月黄陵解放,他毅然中断学业,投身革命洪流,返乡参与土地改革运动,后调入县教育局工作,1954年调入刚成立的延安地委党校,自此扎根圣地,潜心育人,先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党校副校长(正处级),延安地区哲学学会会长、陕西省哲学学会理事,职称为副教授。直列1994年光荣离休。因其工作卓越,连年获评“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红旗手”等称号;1960年作为延安地区文教系统唯一代表,出席“陕西省文教群英会”,被授予“省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 赵森先生虽长期在外工作,但始终不忘根本,多次回乡探亲访友,关心乡亲冷暖,支持家乡建设。他曾为村上捐资兴学,修路助困,以实际行动反哺故里,深受乡邻敬重。他治家严谨,教子有方,膝下三子一女均为大学生,有的还是博士生、企业家,真正做到了“子孝女贤、家风清正”。离休后。她随子女定居深圳,但仍思乡念故,多次归乡省亲,与亲友叙旧,与乡亲共话家常,其赤子之心,桑梓之情,感人至深</p><p class="ql-block"> 今日,赵老先生衣冠归葬故里赵家祖茔,魂归桑梓,叶落归根。我们缅怀他、追思他,更要学习他忠诚、奉献、感恩、仁爱的精神,传承其家风,赓续其遗志。</p> <p class="ql-block"> 东村党支部书记赵德荣讲话。</p> <p class="ql-block"> 老外家宜君杨柳塬表弟讲话。</p> <p class="ql-block"> 外家县城西坬内弟孟庆忠讲话。</p> <p class="ql-block"> 长子康宁致答谢辞。</p> <p class="ql-block"> 家属为东村的父老乡亲举行答谢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