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这束光(十二)——纪念秦梦影烈士百年诞辰

高鸽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又听钟声伴古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伯“回家”后的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怀揣着父亲生前的嘱托与对二伯的深切敬仰,我始终觉得,父亲精心珍藏的二伯遗物,不应只作家族的精神私藏——更要让世人知晓,曾有人为了光明拼尽全力,以生命践行信仰!这束穿越百年的光,至今依旧璀璨夺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伯的遗物,是1953年初父亲以亲属、战友兼省委组织部干事的身份,致信部队恳请要回的。255团政治部的回信规整详实:“……梦影同志是忠诚于党的先进战友……生前一贯保持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他的遗物破旧……其最心爱的钢笔、手表、照片、笔记本,战斗伊始便随身携带,前两件已遗失,现留存照片簿一本(内有全部相片)、学习笔记二本,本拟由组织保存纪念,应你所请,同意寄付你存留……”</p><p class="ql-block"> 当年部队寄来的二伯遗物共五件:黑牛角私章一枚、自制相册及照片、掌心大小的自制记事本、两本封面印着《新中国》的学习笔记,再加上父亲悉心留存的二伯家书。这些遗物数量不多,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与精神力量,深深影响着我们一代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起初,我们本想将遗物捐赠给家乡烈士纪念馆,奈何事与愿违。转机来自一次偶然闲谈,亲家曹文刚先生——徐州铁路局工程师、一位正直的共产党员。提及社区党员活动时去过苏州枫桥景区“铁铃关战斗史迹馆”,得知解放苏州的主力是三野29军85师,而二伯当年正是这支部队的一员,大概率参与过这场解放古城的关键战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能让二伯的遗物回归他曾浴血奋战的土地,让更多人铭记他的故事,这个想法让我们满心振奋,却也暗自忐忑:对方会接纳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了这份心愿,我开始认真“备课”:拍摄遗物细节、撰写相关故事,《二伯的初心》《二伯的印章》《二伯的家书》《二伯回家》等篇章,被我整理成美篇书与小册子,只为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读懂这份赤诚,产生心底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收集资料、梳理遗物的过程中,我从对二伯的事迹知之甚少,逐渐沉醉于那段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史。无数动人故事让我深切体会到,那个年代的英雄从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个有信仰、有抱负、有担当、有牺牲精神的英雄群体。二伯只是这革命洪流中的一滴水珠,却和无数先辈一样,为了人民的事业浴血奋战,不惜献出宝贵生命——这正是胜利的根基、意志的内核、精神的丰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更真切地感受到,许多尘封的故事若不及时挖掘,便会在时光中湮灭,仿佛那些英雄从未来过。就像有人也曾质疑过二伯留下的散文诗《我爱祖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首366字的作品,是1950年7月,二伯亲笔写在自制的小本子上——本子仅6.6×9.3厘米,不过手掌大小,正反面写得满满当当。</p><p class="ql-block">有人疑惑:如何来证明这是二伯的原创?更有人觉得“舵师”这一对毛主席的称谓,是60年代后的表述,质疑诗作的真实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殊不知,早在1935年遵义会议期间,伍修权同志便在《七律·历史转折》中写下“舵手一易齐浆橹”的诗句,以“舵手”比喻党的领导核心,这正是历史的佐证。</p><p class="ql-block">而二伯家书中的亲笔自述更具说服力:“……我最近自修主要的是共产主义的满美远景,了解各种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发展……” ,这首《我爱祖国》,与其说是散文诗,不如说是初心的写照、理想的独白,是对新中国美好未来的深情憧憬,字里行间满是对祖国对领袖的赤诚热爱,是亲历者见证胜利的情不自禁,是奋斗者拥抱光明的由衷欣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即便诗作不算完美,我和父亲从未有过一丝怀疑——因为这是梦影烈士用生命守护的信仰,是用热血浇灌的挚爱。</p><p class="ql-block">如今仍有消息称二伯曾给军报投过稿,我们始终期盼着,能有更多新的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1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我走进苏州枫桥景区管理处。接待我的韦习毅科长热情谦和,当即召集同事,在会议室一同翻阅我带去的资料与小册子。他们的认可与重视超出预期,我们围绕二伯的事迹细细攀谈,越聊越投契,仿佛跨越时空的呼应,他们明确表达了接收遗物的意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几天后,韦科长传来喜讯:景区正筹备4月27日苏州解放72周年纪念活动。这场紧扣建党百年主题的沪苏联动活动,由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联合上海宝山烈士陵园、上海解放纪念馆等单位,及众多学校、街道共同举办,以“学百年党史,传红色基因,做时代新人”为主题,让枫桥景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载体。而二伯的遗物捐赠仪式,将作为活动的重要环节,邀请我们全程参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枫桥景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有《枫桥夜泊》的诗韵、寒山寺“和合文化”的底蕴、古运河的自然风光,更有铁铃关战斗的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景区工作人员敬业和善、理念新颖、执行力极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依旧精益求精地打磨每一个环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场敞开式活动向所有游客开放,主办方特意邀请了全国第二届“金话筒”金奖获得者、资深主持人沈竹音女士担纲主持,又请来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艺术家、“学习强国”每日金句朗读人虹云老师,领诵红色诗歌《铁铃关寄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竹音老师日程繁忙,活动前一天才抵达苏州。筹备间隙,她读到我与妹妹秦明合写的长诗《二伯回家》,被深深打动,连夜以我们姐妹俩的口吻改编出《写给二伯的信》。次日清晨定稿后,竹音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细腻的表达、真挚的情感,打动了现场每一位听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活动圆满成功。我们将二伯的印章、照片,以及《我爱祖国》的原件,正式捐赠给枫桥景区铁铃关战斗史迹馆,馆方专门设专柜陈列。此后每年清明前后,我们都会前往探望,工作人员总会细心地在展柜旁摆放好花篮,让这份思念与敬意有了安放的角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追寻这束光的路,至此已走过十二程。从家族珍藏的遗物到公共陈列的展品,从亲人的缅怀到世人的铭记,二伯与无数先辈用生命点亮的光,从未因岁月流逝而黯淡。这束光,藏在掌心大小的记事本里,写在滚烫赤诚的家书中,映在铁铃关的烽火记忆里,更融入了古城苏州的晨钟暮鼓、山河大地的日新月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重读二伯的《我爱祖国》,字里行间的信仰与热爱依旧震撼人心。这束穿越百年的光,早已化作我们前行路上的精神火炬,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初心与征程。它告诉我们:英雄从未远去,信仰永远滚烫,而这束用生命守护的光,终将在岁月长河中永远闪耀,指引着我们向着更光明的未来笃定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我爱祖国》</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秦梦影烈士</p><p class="ql-block">写作时间:1950年7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爱祖国,就是爱人民,爱人民政府,爱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我们爱祖国,就是爱人民革命的果实,爱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p><p class="ql-block">我们爱祖国,就是爱光明灿烂的社会主义前景,爱独立、自由、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我们爱祖国,就是爱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的光荣地位,爱世界人民持久和平和人民民主。</p><p class="ql-block">我们爱祖国,就是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的优良传统,爱自己的语言和自己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祖国,也许有人想起的,</p><p class="ql-block">是勤劳、纯朴的父母,是妻子和儿女可爱的笑脸;</p><p class="ql-block">是壮丽山川和灿烂的文化;</p><p class="ql-block">是天安门上那面染了无数革命先烈热血的迎风飘扬的红旗;</p><p class="ql-block">是欢乐地舒放着烟花的工厂;</p><p class="ql-block">是充满歌声的美丽园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人,</p><p class="ql-block">这个人像大家的父亲,又像他们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日日夜夜在思考着,</p><p class="ql-block">怎样使她(他)避免灾难,</p><p class="ql-block">得到可能谋取的幸福。</p><p class="ql-block">这是他们为之骄傲的英明舵师——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祖国哦,你是一切神圣的东西的总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专柜展出</p> <p class="ql-block">▽《我爱祖国》原件</p> <p class="ql-block">▽这首散文诗写在二伯自制的小日记本上,适应行军打仗随身携带,因此,它必须小,很袖珍,洛阳纸贵。</p> <p class="ql-block">▽正面与背面</p> <p class="ql-block">▽二伯在信件中与我父亲的学习交流,父亲抄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p> <p class="ql-block">▽姐妹仨在枫桥景区</p> <p class="ql-block">▽铁铃关战斗史迹陈列</p> <p class="ql-block">▽传承自有后来人</p> <p class="ql-block">▽姑苏人民不会忘记这个日子: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日。</p> <p class="ql-block">▽在苏州和上海解放72周年的纪念活动中与接受捐赠的单位领导合影。</p> <p class="ql-block">▽大型纪念活动圆满成功后的合影。从左向右:浦净净、徐明霞、高鸽、沈竹音、秦明、韦习毅、浦玉飞</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竹音也是革命烈士的后代,与我们一见如故。</p> <p class="ql-block">▽我被骋为红色讲解员,走上讲台。</p> <p class="ql-block">▽朗诵二伯的散文诗《我爱祖国》</p> <p class="ql-block">▽《永恒的纪念》歌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 作者原创</p><p class="ql-block">配曲:《永恒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作者作词 Al生成</p><p class="ql-block">微信号:130710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从2025年9月3日大阅兵那天起,到11月3日,整整两个月,我一口气完成了12篇《追寻这束光——纪念秦梦影烈士百年诞辰》的美篇。倾注的是对二伯的敬仰,也是对父亲嘱托的回应。感谢一路以来美友们的关注与陪伴,是你们的支持,让这束光更加坚定而明亮……</p><p class="ql-block">谢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