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刷手机时,群里一条“英国自驾三缺一,诚觅熟悉右舵驾驶的同伴”的消息,恰好与我过往的经历撞个满怀。此前在澳大利亚大洋路的两天一夜自驾、泰国与马来西亚的山路行车记忆,让我对这个邀约多了份天然的亲近,更别提英国、苏格兰与爱尔兰本就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随手查询机票,两千多元的价格格外惊喜,几乎没多犹豫便敲定了行程。虽尚未办理英国签证,但想到过往走过的八十多个国家,以及手中的美国十年签证,心里便多了份笃定——相信这份出行的诚意与过往的旅行记录,能为签证申请增添一份顺利。这份突如其来的邀约,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英伦风光的小窗,满心都是对沿途风景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办英国签证时,我照旧找了旅行社代办,没成想英国不认申根指纹,还得专门跑重庆录。折腾到领事馆,录完指纹递了护照,工作人员一句话给我整懵了:“取护照要么自提,要么邮寄,邮寄费二百多。”</p><p class="ql-block"> 我当场在心里翻起了旅行账本——办过几十个国家签证,从美国到小众小国,邮寄费顶天了也没超一百,还常能到付。再一算自提成本,从梁平往返重庆的高铁票,打的费,也差不多二百块左右。合着这是逼我二选一的“花钱选择题”啊!</p><p class="ql-block"> 当时真是悔得拍大腿,要是没提前冲动买机票,我高低得打退堂鼓。最后只能咬咬牙选了邮寄,心里默念:就当给英国行交个“见面礼”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出发前几日,同伴笑着提议带些火锅底料去英国,说异乡寒夜煮一锅,便能慰藉味蕾的思念,我觉得这主意温暖又贴心,便顺手将几包牛肉味方便面也收进行李箱。</p><p class="ql-block"> 结果刚到首都机场,朋友的消息就追了过来,字里行间全是慌张:“查了!火锅底料和带肉的都不能带,要罚款还可能遣返!”我手忙脚乱搜攻略,好家伙,还真有同胞栽过跟头。</p><p class="ql-block"> 保命要紧,我只能捧着火锅底料和方便面,可怜巴巴递给机场工作人员,活像个上交“违禁品”的小学生。转头发朋友圈吐槽:“英国这规矩也太严了!</p><p class="ql-block"> 谁知道到了英国,某天撞见几个自驾的中国同胞,围着小电锅热气腾腾——锅里煮的,居然是康师傅牛肉面!我当场石化,合着我那堆“宝贝”,纯属白扔了!这波“上当受骗”,我能笑到什么时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2025.9.19):走出伦敦机场,带着对陌生城市的期待,我们沿着交通线慢慢深入——火车载着行李穿梭过城郊,轻轨又将我们送到更贴近生活的街区,两次换乘的小奔波,反倒成了提前感受伦敦节奏的序曲。</p><p class="ql-block"> 刚在地铁站自助机前选好路线,扫码付款时数字跳出来的瞬间,我手里的交通卡都顿了一下——16.3英镑,换算成人民币居然有156元!</p><p class="ql-block"> 这可是坐地铁啊,不是乘飞机也不是坐高铁,只是穿梭在城市地下的一段路程。想起在国内几块钱就能坐遍大半个城,再看看眼前的票价,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地铁票的价格,简直像给旅途加了份“意外体验包”,虽然肉疼,但也算是记住英国的特别方式了。</p><p class="ql-block"> 推开青旅房门,久违的上下铺与四人格局映入眼帘,距离我上次住青旅,已是二三十年的时光。起初还悄悄担心能否适应,却没想到,房间里安静的氛围与简洁舒适的床铺,恰好接住了旅途的疲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刚把行李箱在青旅安顿妥当,便想着去附近超市添置些蔬菜肉类——一来自己动手做饭,能让旅途预算更从容;二来熟悉的烟火气,最能安抚远道而来的中国胃。</p><p class="ql-block"> 推开超市门,目光触及价签时,倒有了些意外的触动。比起我曾走过的几十个国家,包括生活成本不低的美国,英国的食材价格确实高出不少。但转念一想,这份支出背后,是能在异乡为自己端上一碗热饭的踏实,便笑着拿起购物篮,认真挑选起新鲜的蔬菜与肉类。</p><p class="ql-block"> 毕竟,旅途里的小开销,若能换得一份贴合心意的温暖,便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2025.9.20):睡到自然醒,拿起手机一看,伦敦时间正好是早餐点——原来倒时差也能这么顺,这趟青旅初体验,居然成了我出国路上最意外的“能量补给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清晨在青旅的小厨房忙活,煎蛋的香气裹着面包的麦香,简单一口便攒足了出发的力气。目的地是始建于1753年、1759年正式开放的大英博物馆——它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家国立公共博物馆,更以免费开放的姿态,让不同人都能走近人类文明的碎片。</p><p class="ql-block">作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这里藏着800多万件瑰宝,数量远超卢浮宫,只是99%的藏品因空间所限未能与公众见面,倒添了几分神秘感。馆中既有世界各地的文物珍品,也有伟大科学家的手稿,每一件都像无声的讲述者。只是偶尔驻足时会想起,有些展品的背后,还连着跨越山海的复杂过往,让这份参观的震撼里,多了一层对文明脉络的深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刚踏进大英博物馆,就被它的“颜值”和“体量”双重震撼——五层楼的空间藏着数不尽的惊喜,连通往古埃及馆的中庭都像件精心设计的艺术品。3312块三角形玻璃拼成的穹顶,把阳光揉成碎片洒下来,照亮中央那间阅览室,想起马克思曾在此埋首20多年,还有孙中山也曾经在此埋首,瞬间觉得连空气都沾了些厚重的时光感。</p> <p class="ql-block"> 逛展的心情像坐过山车:在一楼看古埃及的黄金面具、希腊的石雕,惊叹于人类文明的璀璨;转至二三楼的亚洲馆,脚步却不自觉慢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国馆里,商周青铜双羊尊的羊眼惟妙惟肖,仿佛下一秒就要咩咩叫;敦煌壁画的色彩历经千年仍鲜活,可想到它们曾被迫远离故土,心里又泛起一阵涩。没赶上《女史箴图》的展出虽可惜,但看到“大维德瓶”时,还是被那青花云龙的纹路惊艳——这可是陶瓷史上的“活标准”啊!</p><p class="ql-block"> 走出展馆,风拂过脸颊,没有掉泪的冲动,反而攥紧了拳头:这些文物既是文明的见证,也是历史的警钟,唯有自己强大,才能护得住脚下的文化根脉。</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2025.9.21):青旅厨房的烟火气最是动人,亲手煮的蛋和土豆,烤得微脆的吐司,喝着比水还便宜的牛奶,简单的早餐里藏着不期而遇的暖意。这份踏实的满足,成了开启一天旅程的最好序章。</p><p class="ql-block"> 站在伦敦塔前,最先感受到的不是历史的厚重压迫,而是时光沉淀的温柔。1078年至今,它从防御堡垒变成皇室宫殿,再到如今敞开大门的博物馆,每一块砖石都在默默诉说着包容——包容不同时代的使命,也包容每一位来访者的好奇。漫步其中,看文物静静陈列,仿佛与过去的岁月温柔对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近伦敦桥,才懂“连接”的深意。从公元43年的罗马木桥到1973年的现代梁桥,它不仅连接着泰晤士河南北,更串联起伦敦的过往与现在。曾是唯一过河通道的它,如今依旧承载着往来的脚步,无声地守护着城市的日常,这份默默的支撑,格外让人安心。</p><p class="ql-block"> 沿泰晤士河返回时,阳光正好,河面波光粼粼像撒了碎钻。和同伴聊着沿途见闻,风里都带着惬意,一小时的路程竟不知不觉就到了终点。原来,当心情被美好填满,连归途都变成了享受。</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天(2025.9.22):早餐后奔赴白金汉宫,这座始于1703年、1837年定为主王宫的建筑,既是英君主的伦敦寝宫与办公地,如今更承载着王室行政与国事活动的重要职能,夏季开放的部分区域,让寻常人也能触达王室的日常肌理。</p><p class="ql-block"> 到达白金汉宫前,目光首先被那座1911年落成的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吸引。阿斯顿·韦伯与托马斯·布罗克爵士的设计,让这座建筑满是故事——顶端鎏金胜利女神立在圆球上,棕榈叶轻展象征荣光;中部维多利亚女王端坐,皇冠与权杖尽显庄重,静静凝望着身后的宫殿;基座四角的人狮铜像更藏巧思,既有和平与工业的寓意,其中一组还承载着新西兰的心意,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过往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日最幸运的,是赶上了堪称“视觉与仪式感巅峰”的换岗仪式。上午10:30后,身着猩红制服、头戴熊皮帽的新岗卫兵从圣詹姆斯宫集结出发;而旧岗卫兵始终以“静止岗哨”坚守,每10分钟微调重心,肃穆姿态丝毫不减。11点整,皇家近卫军团军乐队的进行曲准时响起,新岗队伍迈着每步75厘米、每分钟116步的精准步伐,沿800米路线向白金汉宫行进,音乐与脚步的同步感令人屏息。两队在宫前形成“U”型方阵,指挥官交接岗哨日志的瞬间,是责任传递的庄重注脚;至11:45新岗接任、旧岗退场,整场仪式的震撼与艺术感,足以成为此行最深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随后走进白金汉宫内部,女王书房的雅致、舞厅的华丽、音乐室的温润一一铺展,视频里对宫殿结构、房间用途的解读,甚至那些不公开区域的小细节,都让这座建筑的故事更显生动。</p> <p class="ql-block"> 午后的伦敦,总该留给泰晤士河畔的时光印记。站在威斯敏斯特宫旁,95米高的伊丽莎白塔最先撞入眼帘——这座始于1843年的哥特式建筑,以312块猫眼石点缀表盘,镀金轮廓在暖阳下泛着温润光泽,百余年来始终循着格林尼治时间精准报时,每一声钟鸣都像在诉说伦敦的沉稳过往。</p><p class="ql-block"> 转身走向不远处的伦敦眼,座舱缓缓升空时,恰好能将塔尖与泰晤士河的景致拥入怀中。当钟声再次响起,流转的摩天轮与静止的钟楼隔空相望,这一刻的宁静与浪漫,便是伦敦午后最温柔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晚风吹软了归途的脚步,转角撞见唐人街的灯火时,心忽然就松了半拍。</p><p class="ql-block"> 不是什么盛大的景致,不过是橱窗里挂着的红灯笼还亮着,面馆飘出的骨汤香裹着乡音,都像极了老家巷口的熟悉声响。原以为青旅是今晚唯一的落脚点,却在这陌生城市的一角,先捡了份不期而遇的亲近——原来有些温暖,不用刻意寻找,路过时自会撞进心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五天(2025.9.23):晨光里和男同胞搭地铁去取车,恰好遇上一家三口同胞也来租车。听他们说起当天的租金比我们提前订的高出不少,倒像是旅途中收获了份实用提醒——原来提前规划,能给行程多添份从容。</p><p class="ql-block"> 取车后回青旅接上伙伴、装好行李,车轮便朝着牛津出发。想到即将踏入那座闻名的学府,连风里都像是裹着期待,期待与那些藏着故事的建筑撞个满怀。</p><p class="ql-block"> 站在牛津大学的石板路上,才真正懂了“底蕴”二字的分量。这所英语世界最古老的学府,既带着QS排名第三的顶尖锋芒,又藏着传统学院制的温润——爬满常春藤的墙垣像在轻声诉说,这里走出过诺奖得主、国家元首,也始终在科研与教育领域领跑世界。</p><p class="ql-block"> 指尖拂过学院斑驳的木门,风里似乎都裹着严谨又鲜活的气息,忽然觉得,能亲身踏足这片孕育过无数智慧的土地,本身就是旅途中最珍贵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午后的阳光漫过牛津郡的草地,恰好为布莱尼姆宫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这座由安妮女王为表彰约翰·丘吉尔战功而敕建的建筑,不仅是英国唯一非宗教、非王室的“宫殿”,更藏着温斯顿·丘吉尔的生命起点——1987年的世界文化遗产认证,不过是为它的传奇再添一枚注脚。</p><p class="ql-block"> 漫步其间,砖石间是百年前的荣光,草木间却满是岁月的温润。不必刻意追寻历史的厚重,只需在午后的微风里,静静感受这座建筑既承载着战役功勋,又孕育过时代领袖的独特温度。</p> <p class="ql-block"> 阳光漫过科兹沃尔德的丘陵,近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蜂蜜色石屋错落于青绿田园间,像上帝打翻了调色盘,晕染出最治愈的英伦风情。这片横跨五郡的秘境,不仅被誉为“英国最美乡村”,更与普罗旺斯、托斯卡纳并肩,成为欧洲田园风光的极致代言。</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每一块石头都藏着岁月的温柔,每一缕清风都裹挟着草木的清香,让人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读懂田园生活的诗意真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