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邂逅“图形与几何”的课堂,当“量感”培养的课题扎根实践土壤,一场充满智慧碰撞的教研盛宴在连平县第一小学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30日,学校数学县课题组围绕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与角》单元,以“协作备课 凝聚智慧→单元整体分析→课例展示→深度评课”为脉络,展开了一场专业且富有温度的教研探索。</p> 一、协作备课 凝聚智慧 <p class="ql-block"> 古语云:“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人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课题组成员在主持人曾伟梅老师的组织下,通过多次线上沟通、线下碰面,扎实推进备课、研讨与试课工作。交流过程中,众人各抒己见、博采众长,让教学设计更完善、课件更精良。正是这样认真高效的团队协作研讨,为精彩优质课的呈现奠定了坚实基础。</p> 二、单元分析:架起“量感”培养的理论支架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课题组成员谢群珍老师带来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线与角》单元整体分析。她站在“单元视角”,清晰梳理了“线的认识→角的认识→角的度量”的知识逻辑链,为“量感”培养锚定了“从具象操作到抽象认知”的路径,让参与教师对单元教学目标、知识关联有了全局把握。</p> 三、课例展示:让“量感”在课堂里生长 <p class="ql-block"> 课题组成员黄文翠老师的《角的度量(一)》课堂,是“量感”落地的生动实践。</p><p class="ql-block">1. 生活中联结:滑梯情境的引入,将“角的大小”与生活体验挂钩,让抽象的“量感”有了具象依托;</p><p class="ql-block">2. 操作中感知:“小角量大角”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测量中直观理解角的度量本质;</p><p class="ql-block">3. 互动中深化: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推动“角的度量”认知从模糊走向清晰。</p> 四、评课研讨:在碰撞中提炼教学智慧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里,各年级教师代表从目标达成“学生是否真正建立角的‘量感’”、活动设计“小组操作的实效性”、单元衔接“本节课与前后知识的关联性”等角度深度剖析。大家既肯定“操作驱动”“情境赋能”的亮点,又针对“环节节奏”“细节引导”提出优化建议,在思维的交锋中凝结出可迁移的教学策略。</p> 五、团队聚力:为教研续航注入能量 <p class="ql-block"> 活动尾声,教研团队的合影定格了这一刻的专业成长。从单元分析的“谋篇布局”,到课例展示的“躬行实践”,再到评课研讨的“反思迭代”,每一位参与者都在这场教研中汲取养分。而这背后,是县级课题《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量感”培养策略研究》的引领,更是连平县第一小学数学组对“深度学习”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 研无止境,教不停歇。本次课题教研活动以“单元整体教学”为舟,以“量感培养”为帆,载着教师们驶向更具深度的教学探索之海。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课题为抓手,在课堂实践中深耕,在教研互动中成长,让数学教学的每一寸土地都绽放智慧之花。</p> <p class="ql-block"> 供稿:黄嘉忆</p><p class="ql-block">照片、编辑:赖春娣</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