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子的美篇

庸子

<p class="ql-block">庸子的美篇</p><p class="ql-block">庸子</p><p class="ql-block">苦禅先生早年给学生讲课时说过:“大巧者拙,大智者愚”什么意思呢?苦禅大师在这里所说的“拙”和“愚”,是有多层意思的。做人如此,作画如此,品味艺术也应如此。《诸子百家.荀子》曾说:“大巧有所不为,大智有所不虑。”意思是指,最大的巧在于去做那些别人不去或不愿做的事;最大的智在于不考虑那些不能成或不该考虑的事。节约时间,提高效率。</p><p class="ql-block"> 而苦禅大师所说的“拙”是有更深意思。拙在书画艺术中,不一定是坏事,相反,更能体现书画境界的高远。 有古拙质朴之美。苦禅大师提出:“突出中心,先选内容,后定章法,宾主得当”作画讲究“意在笔先”,我们写诗何尝不是如此?用苦禅大师的话:突出树,可在树叉处点个疤,这个疤点的好,增加画的美感。可是点多了,每个树叉都点,就傻了,不好看了。 所以,朴拙之美,意义深远。先举个列子,是诗人郁葱的一首小诗。《知道的未必去做》: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朝/一个方向走/越走越肤浅/越走越狭窄/其实,我也知道/稍稍一转弯/就显得深刻。这七行诗,没有难懂的句子,平静,质朴的语言,可是,它的内涵却深刻的多。诗,不能是对人生,社会,生活浅层次在现,同过对心里描写,把人性美挖掘出来,就是一首好诗。</p><p class="ql-block"> 苦禅大师做过一个比喻:“宁可鸟找枝,不可枝找鸟。”是说让动态的鸟落在枝上,而不是让不动的树枝,在去找鸟。我们在是创作中,也应如此。尽量让事物的动作、行为说话,多用动词,而慎用形容词或其它词。再举一列。《中国新诗排行榜》2015年第4期,有一首诗《中年妇人》:一片叶子,从枝头/摇落,在空中划了一道从容的弧线/人到中年,她越来越专注于孤独之美/不再需要被谁引领着走过夜色中的玫瑰小径/也不再需要用浓茶赶走倦累的阴影/ /你队她说起外面的声色——和繁华/她淡淡地说:无风,也无雨/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当她这么说,心口轻轻地疼了疼/她快速地侧过身去/装作无意地,揉了揉眼睛。</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不难理解,一个中年妇女,度过铅华之后,对事态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已对任何人或事,无风,也无雨的境地,当然,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刻画了中年妇人的内心。也回应一开始,一片叶子,从枝头/摇落,在空中划了一道从容的弧线。诗,不是对人生、社会、生活浅层次的呈现,而是将这里的人性之美,对人的心里描述,创作出好的诗,挖掘出日常生活中人性美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位作家朋友说过:“什么是好诗?好诗就是十行去八行!”这难免有点偏颇,却也说明我们在创作不注重语言精炼,创作后要把不必要或影响诗意发展的部分,十行去八行。不妨试试这法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