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切缘起,都只是一个相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来讲,生灭为什么就是不生不灭,这是对五蕴之身(色受想行识)五个行为的自我观照,因为它们皆是空相,与无生无灭的如来,并没有两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消除这个生灭而另外找一个不生不灭,因为生灭即是不生不灭。我们每个人本身就具有如藏的一切体性,只是被外色尘境所染,才迷失自己的本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灭与不生不灭,看似是对立的关系,同时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象阴与阳彼此对立,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而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有阴阳,才成就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性也一样,佛性清静,但与五蕴是相对而待的,五蕴是生灭不停变化的,虽然生灭不停变化的,但都是我们自心的显化,就如同道在生生不息变化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不在远求,当下即是,它无处不在无不在,我们的性也是遍及一切处的,当下就是我们自性的显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道与万物是一体,性也是与万物一体,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才说不要在生灭(万物的生灭变化)之外,再去找一个不生不灭,因为性即是相,道即是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心见性就是悟道,佛所说的性与老子所说的道都不过是一个无心而已,性是空的,道是无形的,所以无心即是道,空性就是佛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性为体,相为用,它们是体用一源的。道为体,阴阳从道起用,就是修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未命名时,是一个阴阳混沌未开的无极状态。一旦已发,就有了命名,就有了道可道,非常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的源头只有一个,但它的起源却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便有了各种名相、概念诞生。这是为了对万事万物的理解,都是为了概括它存在的意义而取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我们刚出世时,称为婴儿,初生儿,小可爱等诸多的名字,等我们长大之后,这些名字就显然就不再适合我们的称呼了,所以万事万物的名相是随时变化的,因为名相只是一个假名,是为了方便表达这个事物的意思才取的假名,所以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非有永久不变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这段时间,虽然是同一个人,但却有三个称谓,所以同一个相,却有多种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象佛性又可以称为法身,自性,如来藏,阿赖耶识,法性等等,所以名相都是假名而已,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的东西可得,而且要在一定的条件因素,环境之下才能成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这个环境,这个因素,这个条件,就不可能再用这个名相来命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你以前是做买卖的,后来改行做了医生,以前是生意人,现在是白衣天使,两个环境不同,因素不同,条件也不同,所以称谓也就不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你爸爸是做局长的,现在退休了,你还能称他为局长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身份是不断变化的,万事万物的缘起有很多变化的,一个缘起之后,又随着环境不断变迁,有了缘灭,所以我们的一生都是在因缘(因果)中来来去去的没有停息,看似是与无数的人事物相遇,其实都是与自己相遇,与自己交集、碰撞之后,再产生新的自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一切缘都有它的定数,你是什么人,就遇见什么样的人。无论好与不好,错或对,都是为了来度你的,都是为成就你自己而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我们认为爱情也是随缘而起的,随缘而灭的。我们只是体验它的过程,有的人经历过后,不堪一击,认为爱情只是一个迷人的五彩泡沫而已,于是诅咒爱情,究竟是我们依赖这个名相(爱情),才能体会到爱的美好,还是我们内在本身就有了爱的美好,如果是靠外在(别人给的爱)就是不牢固的,因为爱的本质只是体验,有好也有不好,如果你一味取好的,把那部分不好的视为是洪水猛兽,也就是见色取相,因妄起妄。这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爱情不能代表一切,不要于相取相,就是六祖慧能说的,于相离相,名为无相。无相就不会着相,不会着相,就是没有妄念,因为相也是随时变化的,没有一个固定永恒不变的实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心),生出万事万物的相,是无边无尽的,你要概括它的变化,学习它最完整的那部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太难了。所以道归一,就是归回它的本质,才能在看清它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家所说的性也是一样的,相是千变万化的,你能抓住这些相的千变万化吗?所以佛教众生,离相才能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一切相不可取,不可得,不可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金刚经的精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处处都是一个“相”,要看透“相”背后的本质,才能看清真相,这就是要“觉”,觉则不迷,觉则是妙理,即是实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