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15日,行程第九天,晨光微熹时,卡萨布兰卡的海风已透过酒店窗纱送来凉意。6点准时下楼,早餐区的羊角面包还带着烤箱余温,搭配一杯浓醇的摩洛哥薄荷茶,是这场北非之旅最后的味觉注脚。</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p><p class="ql-block">9点20分拖着行李箱退房,阳光已把街道晒得温暖,19度的清晨格外舒爽。车子停在哈桑二世清真寺前。</p><p class="ql-block">摩洛哥的晴空下,远远望去哈桑二世清真寺如一尊圣洁的白色巨像,静卧在大西洋之滨。白色大理石墙体在澄澈天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被苍穹亲吻过的肌肤,将伊斯兰建筑特有的庄严与柔美揉进海风里,远远望去,便让人生出满心的敬畏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作为伊斯兰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它最令人惊叹的,是传统信仰与现代科技的完美共生。踏入200米长的宏大殿宇,首先闯入视野的是25扇钛合金自动门,冷冽的金属光泽与大理石的温润形成奇妙呼应。这些历经海水常年侵蚀而依旧完好的门扉,无声诉说着现代工程的精密与坚韧,仿佛为千年信仰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时代屏障。脚下的大理石地面出乎意料地带着恒温暖意,驱散了石材的寒凉,让人在行走间感受到一种贴心的慰藉,这是科技赋予信仰空间的温柔注解。</p> <p class="ql-block">大厅内,水晶吊灯熠熠生辉,暖黄的光芒倾泻而下,在光滑的地面上形成粼粼倒影,与天光交织辉映,将整个空间映衬得愈发富丽堂皇。光影流转间,传统伊斯兰建筑的几何纹饰与现代设计的简洁线条相映成趣,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智慧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这些吊灯由意大利制造,是整个清真寺建设中唯一使用的进口材料。祈祷大厅中共有50盏巨大的手工水晶吊灯,最大的一盏垂直高度达6米,重6吨。</p> <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更是令人心神震颤。可启闭的巨大屋顶正豁然敞开,像一双包容万物的臂膀,将蓝天、阳光与清风悉数拥入怀中。金色的阳光穿透穹顶,直直洒落在色彩斑斓的祈祷毯上,勾勒出虔诚的轮廓,也让空气中的尘埃都化作跳跃的光点。</p> <p class="ql-block">40分钟的游览转瞬即逝,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短暂对话。指尖划过微凉的大理石墙面,能触摸到信仰的厚重;感受着地面的恒温与自动门的便捷,又能捕捉到科技的脉动。在这里,没有传统与现代的割裂,只有信仰的纯粹与科技的务实相互滋养、彼此成就。</p> <p class="ql-block">走出清真寺时,海风轻拂,回望那座在蓝天下愈发圣洁的建筑,忽然懂得:真正的伟大,从来不是固守过往,而是让信仰在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愈发璀璨的光芒。哈桑二世清真寺,便是这样一处将虔诚与创新熔铸为永恒的圣地,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光影与砖石间,读懂信仰与科技交融的深刻意蕴。</p> <p class="ql-block">告别清真寺,直奔机场。国际航班需提前3小时值机,办理手续时回望这座城市,海岸线在远处闪着微光。当地时间16点20分,摩洛哥航空AT230航班准时起飞,舷窗外的卡萨布兰卡渐渐缩小成一片剪影。</p> <p class="ql-block">12小时35分钟的飞行,在晨昏交替中度过。当飞机降落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时,北京时间已是9月16日11点15分。先生在出口等候,熟悉的乡音瞬间驱散旅途疲惫。车子穿行在京城的秋日里,下午2点终于抵达家门口,打开门的那一刻,北非的海风与北京的阳光,在此刻完成了温柔的交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