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鱼跃大海的城镇-鲘门

小乔

<p class="ql-block">鲘门镇是深汕特别合作区下辖镇,别称“后门”,粤东四大名镇之一,处广东省汕尾市南部,有“海鲜美食之都”“金鲘门、银汕尾”“海滨城镇”的美称,汕尾交通枢纽城镇。</p> <p class="ql-block">最早时这里只是一片孤岛。古代由于气候的变化,迫使中原的一些部落南移,他们自黄河流域进入粤东繁衍生息。有些渔民迁到鲘门港正中的芒屿孤岛后,把岛上的参天大树砍下,分成一条条椽木,经钻凿制造成船,样子像盘盅一样"瓯"的器皿,所以叫 “瓯船”。又因港的左右两侧与百安山和新径山有两条航道,状似在港口设了两道门户,从此“瓯门”这个美称应运而生了。公元1279年,宋败于元,宋帝昺流徙南疆,来到鲘门南 山。在此建立竹围、咸田井等村庄,同时于西侧兴建圩埠,名曰古圩。又 与海上渔民联姻,团结友爱,男耕女织,农渔并旺,发展到一万多人。</p><p class="ql-block">大地沉浮,沧海桑田。原赤石河经沙埔心流入鲘门港,转经南君寮流入小漠港,历经泥沙淤积,形成大片沙滩,居民向外发展。各地豪商 富贾也到这里开铺设店,他们把海产品、咸鱼、盐巴和农副产品等类商品 源源不断从沿海运到内地,又将京津工业品和苏杭杂货运回。由于这里西南海面盛产“鲘刀鱼”,故后来人们把“瓯门”改称“鲘门”。</p> <p class="ql-block">鲘门镇因港口正中有一芒屿岛,形月弯状,左右两侧与百安山和新径山之间有二条航道,状似在港口设了两套门户,有着“广东第一内湾”的深汕湾畔,因此这里的临海更有着烟火之气,渔船上的旌旗猎猎,天上的海鸟翻飞,在如火的霞光里,生动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