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之行(四)水墨宏村

大海

<p class="ql-block">  宏村位于安徽黟县宏村镇,三面环山,村子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是一座“牛形村落”。始建于南宋年间,经过历代发展,如今巳是国家5A级景区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一进村就可看到南湖,这里是宏村的“牛肚子”。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恰似一幅水墨画卷。</p> <p class="ql-block">  南湖上的桥是这里最火的一处景点,这里既是当年《卧虎藏龙》的拍摄点,又能登高观景,赏荷花,观远山,看湖水,别有风趣,人们都会选择来此拍照,不过今天过桥的游人太多了,虽是匆匆而过,能在如画的风景中行走,也有一种不凡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  南湖边写生的学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自然之音”。</p> <p class="ql-block">  在如画的风景中行走,自然而恬淡。</p> <p class="ql-block">  走过湖堤,对面就是南湖书院了。</p> <p class="ql-block">  南湖书院是一个具有浓厚徽州建筑风格的书香楼舍庭院,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是人才的摇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名人学士。</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板路前行,会看到宏村水圳穿街走巷潺潺流过,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水圳,它是牛形村落的“肠子”,总长1200多米。水圳是古代村落的“自来水”,当年汪氏祖先曾立下规矩,每天早上8点之前“牛肠”里的水为饮用之水,8点以后村民才能在这里洗涤。感叹先民的营建智慧,可见当年宗族在维持乡村文明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月沼,是宏村牛形水系中的“牛胃”,状如半月型,建于明永乐年间,根据风水先生意见,开凿“牛肠”水圳,引水入村,后扩建为半月形池塘,通过水圳连接南湖形成完整水系,承担储水、防火、饮用等功能。</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整个宏村最为经典和出彩的地方,水面如镜,倒映如画,唯美而充滿诗意,半月型水塘诠释了“花未开、月未圆”的禅意,塘中鸭戏清波、空中炊烟氤氲,这不就是一幅美丽的皖南民俗画卷吗。</p> <p class="ql-block">  月沼北畔正中的“乐叙堂”祠堂,为汪氏总祠。建于明代,门楼梁架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美,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与月沼组成宏村八景之一的“月沼风荷”。</p> <p class="ql-block">  承志堂为清末盐商私宅,建于清咸丰年间,规模宏伟,砖、木、石雕精美绝伦,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被誉为“民间故宮”。</p> <p class="ql-block">  四水归堂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  还有敬修堂,位于月沼北侧西首,曾为村长官宅,与汪氏宗祠等共同构成宏村古建筑群的核心组成部分。树人堂,其名源自“百业须精,儿女当教”的育人理念,建筑特色为大门进大门出的无后门设计,隐喻建造者光明磊落的为官之道。</p> <p class="ql-block">  随处可见的黛瓦、粉壁、马头墙。</p> <p class="ql-block">  房屋的核心布局为“四水归堂”天井式。广泛运用砖雕、木雕、石雕“三雕”艺术。</p> <p class="ql-block">  融合宗教礼制与儒商精神,倡导“耕读传家”。宏村集中展现了徽派建筑的这些特点,如“斑驳的时光被刻在了错落有致的建筑里”,一砖一瓦都藏着往昔的温柔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  漫步街巷里的小店,体验传统徽州文化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在宏村一天的游览,中间由于天气太热回酒店休息外,其余时间基本在村中走街穿巷,宏村的美在山水、在建筑、在自然和人文的融合。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和积淀,那种靠一哄而起,一拥而上的人造景观只能是昙花一现。</p> <p class="ql-block">  宏村村口有两棵具有500年树龄的古树,一棵红杨树,一棵银杏树,它们构成了村落“牛形”布局的“牛角”。据讲解,两树分别承担着婚俗与丧葬仪式,婚嫁时迎亲队伍绕红杨树祈求百年好合;丧葬时绕银杏树寓意子孙滿堂。千百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它们都默默地佇立着,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和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