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灯光,为我们带来光明,驱走黑暗。</p><p class="ql-block"> 现代社会对电力照明的需求是很大的,全球照明用电占总电力的比例曾高达20%。因此,从爱迪生1879年发明电灯以后,研发更节能的电灯是科学家们一直追求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彻底改变了全球照明格局。随着LED灯的广泛应用,全球照明用电占总电力的比例降到了到4%左右。</p><p class="ql-block"><b>一、动荡童年与学术启蒙</b></p><p class="ql-block"> 1929年1月30日,赤崎勇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知览町。</p><p class="ql-block"> 二战期间,赤崎勇经历了鹿儿岛空袭,燃烧弹的火光与废墟中的求学艰辛,让他放弃了成为飞行员的梦想,转而立志投身科学。</p><p class="ql-block"> 战后,赤崎勇凭借努力考入京都大学,在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中广泛涉猎物理、工程等领域,甚至旁听法语课,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1952年本科毕业后,赤崎勇进入神户工业公司工作,但对半导体研究的热爱促使他于1959年重返名古屋大学,并在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b>二、蓝光LED的破冰之旅</b></p><p class="ql-block"> 红光LED(1960年代)和绿光LED(1970年代)的研发较早,但只有蓝光LED的出现,才能与红光、绿光混合产生白光,从而实现LED照明。</p><p class="ql-block"> 赤崎勇的研究聚焦于氮化镓(GaN)材料,这种材料虽被认为有发蓝光的潜力,但因晶体生长困难、掺杂不易,长期停滞不前。 </p><p class="ql-block"> 1973年,赤崎勇在松下工作期间开始尝试用有机金属气相外延(MOVPE)法生长GaN,但设备简陋、技术不成熟,实验屡屡失败。</p><p class="ql-block"> 1981年回到名古屋大学后,他与学生天野浩组成团队,在实验室日夜奋战。</p><p class="ql-block"> 关键突破发生在1986年,天野浩偶然发现,在蓝宝石衬底上先低温生长一层氮化铝(AlN)缓冲层,再高温生长GaN,能大幅提升晶体质量。这一“低温缓冲层技术”彻底解决了晶格失配问题,培育出无裂纹、高纯度的GaN薄膜。随后,他们又攻克了p型GaN掺杂难题——通过低能电子束辐照激活镁(Mg)杂质,实现了GaN的p型传导,这在当时被学界认为“不可能实现”。</p><p class="ql-block"> 1989年,世界上第一个p-n结蓝光LED在他们手中诞生,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束稳定的蓝色半导体光。</p><p class="ql-block"> 蓝光LED的发明使得人类凑齐了光学三原色的LED,通过红、绿、蓝三种颜色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产生几乎所有其他颜色的光,这让LED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促成了白光LED的诞生,使人类拥有了更加高效、持久的照明光源,还为各种LED显示屏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显示技术的发展,从手机、电脑到电视、广告牌等,都因蓝光LED的发明而发生了巨大变革。</p><p class="ql-block"><b>三、从实验室到产业化</b></p><p class="ql-block"> 赤崎勇的研究为蓝光LED商业化铺平了道路。1993年,中村修二在日亚化学用类似技术实现了高亮度蓝光LED量产,三人的成果共同补全了光的三原色,使白光LED照明成为现实。</p><p class="ql-block"> LED灯的能耗可以低至普通灯泡的不到二十分之一。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10-2020年<b>全球照明用电占比从20%降至4%,</b>相当于少建300座中型发电站。</p><p class="ql-block"> LED灯寿命可达数万小时,而白炽灯和荧光灯的寿命仅1000小时和1万小时。这意味着在相同的使用时间内,需要更换的灯泡数量大幅减少,从而降低了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p><p class="ql-block"> 赤崎勇的研究为名古屋大学带来了超过14亿日元的专利收入,他个人也因贡献卓著获得文化勋章(2011年)、京都奖(2009年)等荣誉。</p><p class="ql-block"> 2014年,<b>赤崎勇与天野浩、中村修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b>颁奖典礼后,85岁的他仍坚持骑车上班,展现了科学家的质朴与执着。</p><p class="ql-block"><b>四、晚年与遗产</b></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赤崎勇继续在名城大学任教,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研究者。他常说:“不要被时髦的主题所愚弄,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这种坚持源于他在实验室独自探索的岁月——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未曾放弃对GaN的研究。2021年4月1日,赤崎勇因肺炎在名古屋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b>四、中国大规模推广使用了LED节能灯</b></p><p class="ql-block"> 中国大规模推广使用LED节能灯,是一个由国家政策强力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节能效益显著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中国从2008年开始大规模推广LED节能灯。2009年,中国政府在21个城市推出100万盏路灯试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LED照明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LED照明产品节电效果显著,景观照明(替代霓虹灯)节能70%,交通信号灯(替代白炽灯)节能80%,LED次干道路灯(替代高压钠灯)节能50%以上。</p><p class="ql-block"> 2015年后,半导体照明产品大规模进入通用照明应用,每年节电量超过1000亿度。</p><p class="ql-block"> 2016年10月1日起,中国禁止销售和进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p><p class="ql-block"> 如今,LED已成为绝对主流,政策导向转向与智能化结合,追求更高层次的节能降碳。《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2022年)提出,到2030年LED等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过80%。若全社会实现LED照明产品替换,<b>每年节电量约相当于4座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b></p><p class="ql-block"> 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赤崎勇,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诺贝尔委员会所言:“<b>白炽灯照亮了20世纪,而LED将照亮21世纪。”</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附:<b>赤崎勇经典语录</b></p><p class="ql-block"> 吾道一以贯之。</p><p class="ql-block"> 即使失败,也绝对不要放弃。在失败的情况下,不要气馁、不言放弃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直觉需要在经历无数次失败的过程中培养。</p><p class="ql-block"> 研究不是在已有的道路上赛跑,而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道路。</p><p class="ql-block"> 如果只做可能的事,就不会有进步。</p><p class="ql-block"> 节能的LED灯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全球照明成本。</p><p class="ql-block"><i>参考资料</i>:《人民网》、《求是新闻网》、《复旦大学网》、《新浪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