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一)•鸭绿江畔

黄色皮肤、勇敢的心

丹东市,古称安东,是辽宁省辖地级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东与朝鲜的新义州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接鞍山,西南与大连毗邻,北与本溪接壤,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面积15289.6平方千米。丹东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会点,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和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上游旧称建川沟,流向在源头阶段先向南,经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后转向西北,再经临江市转向西南。干流流经吉林和辽宁两省,并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附近流入黄海北部的西朝鲜湾。 <p class="ql-block">鸭绿江古称浿水,汉朝称为马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隋唐时期浿水为大同江),因其江水清澈。关于鸭绿江其名的来历主要流行着两种说法:一说、源自于满族先民的语言(满语称为Yalu ula,意为“边界之江”)的说法。史书记载建州卫女真常年生活在婆猪江畔(鸭绿江支流)。另有因江水颜色似鸭头之色而得名(唐朝杜佑《通典》);二说、因上游地区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汇入,故合而为一,并称为“鸭绿江”。</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鸭绿江断桥为12孔可开闭式铁路桥,桥长944.2米,宽11米,12孔,其中第4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p> 鸭绿江断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1950年11月,被美国空军炸断。战后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一直保留,被习惯上称为“断桥”,朝方一侧则把所属六孔和中方剩余两孔残桥拆除,仅存桥墩。 <p class="ql-block">鸭绿江大桥在抗美援朝时期承担起中国人民志愿军过江、军需物资供应和后方支援前线的运输任务,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见证并陈述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岁月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迹。</p> 1950年11月8日,美空军首次派出百余架B—29型轰炸机,对大桥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同年11月14日,美军又派出军用轰炸机34架,再次轰炸大桥,朝方三座桥墩被炸塌,至此大桥瘫痪。1951年2月,大桥最终被炸毁,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并有三座桥墩被炸塌,成为废桥,中方所剩4孔残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nbsp; 鸭绿江断桥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见证并陈述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岁月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迹。 断桥桥头的雕塑,展示彭德怀司令员带领志愿军入朝的场景。 鸭绿江断桥是当今世界唯一的保存较好的带有旋转装置的断桥,它是日本在中国实施殖民统治时期十分重要的历史物证,鸭绿江断桥既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和屈辱的产物,又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胜利的遗迹。 与丹东隔江相邻的是朝鲜的新义州市。在鸭绿江上可以瞭望朝鲜。这是朝鲜一边的工厂,高高的烟囱矗立在大地上。 <p class="ql-block">在鸭绿江对岸的这座圆形大楼据说是专用于接待国外游客的“涉外饭店”。</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纪念馆坐落在丹东市内。</p> <p class="ql-block">高耸的纪念碑矗立在纪念馆大门外广场。</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四角分别是四组描述志愿军英雄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入口大厅是毛泽东和彭德怀握手的巨幅雕塑。</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总司令员彭德怀元帅。</p> <p class="ql-block">当时美国的经济体量是我国数十倍,但我们的志愿军还是打败了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p> <p class="ql-block">美军步兵第7师第31团(绰号“北极熊团”)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新兴里战斗(1950年11月27日—12月2日)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全歼。这是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p> <p class="ql-block">当年运送物质的火车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