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颐和园掠影

忠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金秋十月,北京蓝天如洗,气候宜人,正是探访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交融之境的最佳时节。10月26日,我来到了北京颐和园游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步入颐和园,但见游人如织,团队、散客络绎不绝,湖边、桥上、殿堂、廊道,到处都是游人,与山水和古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清朝皇家行宫御苑,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址,建筑群依山傍水,涵盖了殿、堂、阁、亭、廊、桥、牌楼等各类形制,形成了“山环水抱”的整体格局,集中展示了优美自然景观与皇家恢宏建筑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仁寿殿,为颐和园东宫门入园后的首组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勤政殿,后更名仁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临朝理政、接见外国使节的核心场所,殿南北有配殿,殿前有铜龙、铜凤、铜鼎炉及铜麒麟等,整个建筑群雄伟壮观,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万寿山前山台基上,有三层、八角、四重檐、攒尖顶,阁内有八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供奉有铜铸金裹千手观世音菩萨站像,是慈禧太后常来烧香礼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排云殿,专供慈禧太后举办万寿庆典使用,该建筑群依山筑室,步步登高,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玉华殿、云锦殿等,最终连接佛香阁,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美仑美奂。</p> <p class="ql-block">  长廊,全长728米,蜿蜒于绿荫之间,朱柱碧瓦,斗拱层叠,雕梁画栋,色彩鲜明,富丽堂皇,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颇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前来颐和园的游客,都会到长廊走走,目睹精美的建筑和彩绘。</p> <p class="ql-block">  牌楼,颐和园牌楼众多,作为历史见证与艺术载体,兼具点缀风景、强化空间序列以及匾额题字教化意义,引导游人进入山水胜境。‌‌</p> <p class="ql-block">  古桥,颐和园有十多座古桥,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七孔桥、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绣漪桥、三孔桥、半壁桥等,这些桥造型各异,桥景交融,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清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体现了皇家园林的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古桥中最著名的一座联拱石桥,全长150米,是中国皇家园林现存最长的桥梁,桥面呈抛物线形,桥墩为“螳螂肚”式船形设计,桥栏有62对望柱,柱头雕有形态各异的544只石狮,桥两端有石刻靠山兽。</p><p class="ql-block"> 漫步桥上,细品古桥建筑的精美,远眺昆明湖对岸的万寿山,山、水、古建筑交相辉映,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昆明湖,风光最为动人。碧水如镜,倒映柳技古塔;游船轻荡,划开微波涟漪;远处塔影依稀,山林环抱,宛如一幅青绿山水画卷。漫步湖边,看天光云影,瞧碧水青山,心情也随之开阔释然。</span></p> <p class="ql-block">  历时2个多小时的游玩,被颐和园壮丽的自然景观、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所打动‌,不仅看到了优美的山水景色,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