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从去年走进老年大学播音朗诵班时,我揣着几分“特殊”的底气。在外,我是全国阅读推广人、高级语文老师,心理咨询师,也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常因分享经验被称作“教育家”“心理专家”;作为高级语文老师,我更觉得字音发声本就是信手拈来的小事——毕竟站在讲台数十年,纠正学生读音早已成了肌肉记忆,怎么也想不到会在“基础关卡”上栽跟头。</p><p class="ql-block"> 直到上个星期,刘建军老师带我们攻克“an”的前鼻音关卡,教室里只剩齐刷刷的发音声时,刘老师让前面同学站起来反复发音的时候,我还漫不经心地跟着念,心里暗想着“这么简单的音,哪用反复练”。可下一秒,一句“舌位不准,你也站起来”突然像惊雷似的落在我身上。</p><p class="ql-block"> 我脑子“嗡”的一声就空了,第一反应是“听错了吧”,下意识看向刘老师,却对上她认真的眼神——那眼神没有批评,却更让我无地自容。手不自觉攥紧了课本,指尖都有些发僵,脸颊像被泼了滚烫的水,从耳根一直烧到脖子。五十多人的课堂,我是第二个因发音被罚站的,身后同学的目光像细针似的落在背上,我甚至能脑补出他们小声议论的画面:“原来专家也会读错啊”。挪着步子往后走时,之前那份“信手拈来”的自信碎得彻底,满心的尴尬在胸腔里翻涌,连头都不敢抬。</p><p class="ql-block"> 后来又有五六位同学陆续站到后排,刘老师笑着说“你们都站到后面去”,可我心里的别扭没减半分,甚至暗戳戳想“下次不来了”。但转念想到,刘老师若不是认真负责,怎会如此严格地抠每一个字音?这份较真,反倒让我沉下心来——学过的心理学知识这时候在耳边提醒:要接纳自己的“优秀”,更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不是天生什么都懂,在朗诵课上,我只是个需要从头学起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真正让我动容的,是刘老师藏在严厉背后的温柔,这份温柔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是在组内学习要求交作业的第三天。那天我把练习的《春》片段发到群里,本没抱太大期待,毕竟群里几十条语音,老师未必能逐条听完。可当晚十点多,手机突然弹出一条长语音,点开来是刘老师略带沙哑的声音:“你这个‘暖’字的前鼻音没到位,舌尖要轻轻抵着上齿龈,再试试……还有‘风’字的后鼻音,气息要托住,别飘。”她还特意把易错的字词拆开来,一遍遍地示范发音,末了加了句“别着急,明天再练练就有感觉了”。那一瞬间,我握着手机的手都软了——她明明白天要带课,晚上还在为我们的发音熬夜,这份细致哪是“负责”二字能概括的?</p><p class="ql-block"> 也因此,我便再不敢轻视每一次练习。每天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我就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练声。以前总急于把整篇《腾飞的中国》播出来,语速快得像赶时间,却被刘老师直言“好多读错了,别再播了”;如今我把稿子铺在膝头,用红笔把“展”“蓝”“帆”这些带“an”的字圈出来,对着镜子调整舌位——舌尖抵着上齿龈时,能清晰看到嘴角微微上扬,多练几次,连镜子里的自己都多了几分认真。有次练“两岸猿声啼不住”,“岸”字总发得偏后,我就对着水杯哈气,感受舌尖触碰齿龈的力度,反复练了二十多遍,直到喉咙发紧,才终于找到刘老师说的“那种鼻腔震动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以前练完我总就急匆匆往群里发,总盼着被夸“有进步”;这个星期,我把声音“藏”起来,录完先自己听三遍,哪里气息不稳、哪个字音偏了,都记在小本子上,改好了再录。因为我知道,刘老师一定会认真听——她曾在群里说“你们发的每一条语音,我都存着,有空就翻出来听”,我不想辜负这份用心。</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看着标注得密密麻麻的稿子,再读时竟少了此前的慌乱,多了份踏实。当我把录音发到群里,没过十分钟,就收到刘老师的消息:“进步明显,前鼻音终于找准位置了!‘帆’字读得特别好,再把‘扬’字的气息放平稳些就更棒了。”后面还跟着一个鼓励的笑脸表情。那一刻,我盯着屏幕笑出了声,之前被罚站的尴尬早已烟消云散,只剩满心的温暖——这才懂了这次家校社协同“文化健心”专题研讨会上舒曼教授说的“慢下来”,“稳一点”不是懈怠,是给进步留足扎根的时间,更因为身后有像刘老师这样的人,愿意陪着我们慢慢走。</p><p class="ql-block"> 原来所谓成长,从不是一直站在人前的光鲜,而是能坦然站在后排承认不足,再在良师的指引下,一步一个脚印把“不准”练到“标准”,把“急躁”调成“稳当”。这堂关于前鼻音的课,比任何一次“专家”分享都更让我难忘;而刘老师这份不分昼夜的负责,更让我满心感激。只愿她在为我们传道授业时,也能多些休息,好好保重身体——因为我们还想跟着她,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得更动听,把每一段文字都诵得更深情。</p> <p class="ql-block"> 我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通过一段时间学习朗诵,我感觉到既能提升专业能力,又能促进个人成长:</p><p class="ql-block"> 一、提升专业能力</p><p class="ql-block"> 1. 增强共情表达</p><p class="ql-block">- 朗诵需要深入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心理咨询师通过反复练习,能更敏锐地捕捉语言中的情绪色彩,在咨询中更精准地共情来访者。</p><p class="ql-block">- 朗诵时对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控,可迁移到咨询对话中,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增强与来访者的情感连接。</p><p class="ql-block"> 2. 改善沟通技巧</p><p class="ql-block"> - 朗诵训练有助于提升语言的流畅性和逻辑性,避免咨询中因表达模糊导致的误解。</p><p class="ql-block"> - 学习如何用声音传递温暖、坚定等不同情感,可丰富咨询中的非言语沟通方式。</p><p class="ql-block"> 3. 深化对人性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社会议题,能帮助心理咨询师拓宽对人性的认知维度,为个案分析提供新视角。</p><p class="ql-block"> 二、促进个人成长</p><p class="ql-block"> 1. 情绪调节与心理保健</p><p class="ql-block"> - 朗诵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可帮助心理咨询师释放工作压力,缓解职业倦怠。</p><p class="ql-block"> - 沉浸于诗歌、散文的意境中,能暂时脱离现实压力,获得心理疗愈。</p><p class="ql-block"> 2. 提升专注力与正念水平</p><p class="ql-block">- 朗诵需要全神贯注于文字和呼吸,长期练习可增强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专注力,减少分心。</p><p class="ql-block"> - 腹式呼吸技巧还能帮助咨询师在高压情境下保持冷静,提升正念觉察能力。</p><p class="ql-block"> 3. 增强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p><p class="ql-block"> - 通过接触经典文学作品,心理咨询师可提升文化底蕴,在咨询中灵活运用隐喻、故事等工具,增强咨询效果。</p><p class="ql-block"> 三、拓展职业场景</p><p class="ql-block"> 1. 丰富团体辅导形式</p><p class="ql-block"> - 在团体咨询中,朗诵可作为破冰或情感表达的工具,促进成员间的开放与信任。</p><p class="ql-block"> - 带领来访者共同朗诵疗愈性文本(如正念诗歌),能增强团体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2. 提升公众演讲能力</p><p class="ql-block"> - 朗诵训练可增强心理咨询师在讲座、培训中的表现力,使其观点更具说服力。</p><p class="ql-block"> - 为职业发展(如开设工作坊、撰写科普文章)提供语言表达基础。</p><p class="ql-block"> 四、身体机能优化</p><p class="ql-block"> - 改善发声与气息控制:长期朗诵可增强声带耐力,避免因咨询时长导致的嗓音疲劳。</p><p class="ql-block"> 促进身心协调:朗诵时的肢体动作和呼吸配合,能帮助心理咨询师保持身体活力,缓解久坐带来的僵硬感。</p><p class="ql-block"> 朗诵对心理咨询师而言,既是专业技能的延伸,也是自我关怀的有效方式。通过将朗诵融入工作与生活,咨询师能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维持身心平衡,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老年人学习朗诵有诸多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认知方面</p><p class="ql-block"> - 增强记忆力:朗诵时需记住诗词、文章内容,这个过程能锻炼大脑的记忆功能,有助于预防记忆力减退,让老年人的思维更敏捷。</p><p class="ql-block"> - 提升语言能力:朗诵使老年人接触丰富词汇和多样表达方式,能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让交流更顺畅、清晰。</p><p class="ql-block"> 情感心理方面</p><p class="ql-block"> - 丰富精神生活:朗诵使老年人沉浸于文学作品的美好,为生活增添乐趣,缓解孤独感和无聊感,让精神世界更充实。</p><p class="ql-block"> - 调节情绪:朗诵能帮助老年人抒发情感,将内心的喜怒哀乐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起到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改善情绪的作用,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p><p class="ql-block"> 社交方面</p><p class="ql-block"> - 拓展社交圈子:老年人可参加朗诵班、朗诵社团等,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增加与他人的交流互动,扩大社交范围,提升社交能力。</p><p class="ql-block"> - 增强归属感:在朗诵团体中,老年人能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与同伴分享朗诵经验和感受,获得情感支持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身体机能方面</p><p class="ql-block"> - 锻炼呼吸功能:朗诵时需运用腹式呼吸等技巧,能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的深度和频率,增强呼吸功能,对心肺健康有益。</p><p class="ql-block"> - 改善发音器官功能:朗诵过程中,口腔、舌头、喉咙等发音器官不断运动,可增强其灵活性和协调性,使发音更清晰、准确,还能预防口腔肌肉萎缩等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