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博物馆

四季草堂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1日</p><p class="ql-block">陶寺遗址博物馆,这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从未公开展示的圭尺,是这里的"镇馆之宝",国宝文物彩绘龙盘,真正意义上最早的"龙"。陶寺遗址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还有板瓦、鼍鼓、土鼓、铜铃等等,在此可追寻4000年前的文明之光。文物沉默不语,又无需多言,却在我们与之对望的瞬间,一眼穿越千年,在这里可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陶寺遗址博物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南,2024年11月12日正式开馆,是依托陶寺文化建设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临汾市襄汾县,距今4300-3900年,被誉为"最初的中国"。陶寺遗址被认为是尧舜时期"尧都平阳"的核心候选地,展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礼制起源和天文历法成就。博物馆核心看点如下:走进陶寺遗址博物馆 ,在这座气势恢宏、"中"气十足的建筑之内,一条金色光带 以"文明"之名贯穿始终。</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何谓? "中国"何来?"尧"是怎样的存在? "尧"何以"圣王"?这些深藏在每一位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千年之问"可在陶寺遗址博物馆中探寻答案。考古学、文献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证据,均揭示出陶寺文化时期已创建了"地中之都,中士之国"的最初"中国"即陶寺可能是古史典籍中尧时代的都城。</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今日中国 陶寺走来"为展陈主题,分文明蕴化、尧舜治世、先祖风华、地中之都、都城衰落、探索历程六个展厅,全面展示陶寺文化和帝尧文化!这里可以看到目前所发现的最早中国,因为这里有距今4300-3900年前,象征王权礼制的煌煌都邑,有确定24节气的最早观象台,有最早体现龙图腾的彩绘龙盘,所以陶寺遗址被称为最早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移世易,沧桑变幻。4300多年前瑰丽辉煌的文明,如今大多埋藏于一块密布、沟壑纵横的田野之下。然而文脉不断,人脉不息。数代考古人的不惧艰辛、孜孜以求,不仅令这些文明的遗存重见天日,更是赋予其新的生命和灵魂,让它们得以与这片土地上传递了息息薪火的人们再次相遇。</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象台陶寺先民根据阳光照射角度,观察20个时节,也是24节气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祭祀神器"玉璇玑"是古代大型祭祀仪式上的用品,玉质泛白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早的汉字雏形:陶寺朱书扁壶上的"文""尧"字符,可能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符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铜质地。四千年前的它,蟾蜍因其极强的繁殖力和生命力,经常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彩陶等器物上,成为史前人类的崇拜对象,代表身份高贵,寓意多子多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古时间管理大师"圭尺"首次公开展出。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神器"。4300年前先民用它测日影、定节气。陶寺出土的圭尺,是目前考古发现世界最早的圭表仪器实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图 3 是圭尺,这个是立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表”,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圭”,圭表不仅可以确定农时节令,还可以进行大地测量、确定地中,表明当时可能已经存在“地中”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彩绘龙纹陶盘,在王级墓葬共出土四件龙盘,均为礼器,龙的特点是多种"灵兽"的组合体,当时已经将龙作为崇拜的图腾,把对龙的崇拜发展成族群或国家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彩绘龙盘出土于陶寺遗址,是一件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通过它,我们得以了解祖先心中龙的形象。盘中之龙,口吐麦穗,是先祖对农业丰收的期待。这件龙盘有盛水之用,盘中龙也意味着水中龙,体现了古人的图腾信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陶寺看陶,<span style="font-size:18px;">彩绘双耳罐</span>陶用的朱绘和彩绘很多,先用褐色、黑色、红色打底,再在上面用红、白、黄、绿的矿物颜料绘制纹样,色彩艳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斑斓绚丽的彩绘陶器是陶寺礼器的一大特色。簋是盛稻、粟等谷类食物的食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具有标志等级身份、祭祀等礼仪内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喇叭口,斜折肩,下腹部内收。器身施黑色陶衣,并磨光。肩部用红、黄两色彩绘出勾状连涡纹。这件彩绘陶壶出士于陶寺墓地最高等级墓葬之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敞口双层折腹盆。像两个单层折腹盆套接在一起,灰褐色胎,器表灰色陶衣,唇涂红。器表用红、白、绿三色,绘曲折形几何勾连纹构成的环带状图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陶寺古观象台,是中国史前时期都城要素最完备的城址,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2003年考古发现的史前天文遗迹,遗址主体年代距今4300-3900年,形成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属陶寺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观象台,约4100年前:</p><p class="ql-block">由13根夯土柱组成,通过缝隙观测日出方位,确定20个节气(比"二十四节气"更早)。</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入住洪洞大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