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驳李洁之《陈济棠发家史》(四)之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七)</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6px;">图1,李洁之《陈济棠发家史》:刘杨之乱平定之后,广州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整编驻粤各军,组成国民革命军第一至六军。原来的粤军第1师,扩编为第4军,李济深任军长,陈可钰为副军长,第1旅编为第10师,陈铭枢任师长,第2旅编为第11师,陈济棠任师长,徐景唐任副师长㊵,第12师师长是梁凤林㊶(后因叛变被消灭),独立旅旅长张发奎,第一次东征结束后改为第12师,后来南征战事结束之后又增编了第13师,由徐景唐升任师长。当陈济棠初任11师师长时,徐景唐之外的参谋长是李扬敬,政治部主任是林翼中,还有31团团长余汉谋,32团团长邓世增,33团团长黄镇球,炮兵营营长黄涛。全师都是以粤军第1师第2旅所属第三四团和补充团为基础扩编而成的。</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时间是1925年7月1日,但整编广东境内各派军队时间是8月26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图2,《粤军第一师简史》:1925年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成立,随即对驻广东境内的各派军队进行整编,统一编制,于8月26日成立国民革命军第1,2,3,4,5军,粤军第1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李济深任军长,副军长陈可钰,参谋长邓演存,政治部主任麦朝枢,以第1旅扩编为第10师,师长陈铭枢;第2旅和补充团扩编为第11师,师长陈济棠;8月30日,正式以原第1旅第1团张发奎部扩充成立第4军独立第1旅,张发奎任旅长,参谋长许志锐,第1团团长朱晖日,团副苏德燊,第2团团长黄琪翔,团副吴奇伟。不久,又以独立旅扩编为第12师,代替因叛乱被消灭的梁鸿林第12师。至此,粤军第1师落下了帷幕,但由第1师发展衍生出来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及其以后的第19路军和粤系军事集团,继承和发扬了第1师的精神,历经北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继续在民国的历史上书写了更为浓重的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7月3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军事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图3,《广东军阀大事记》:1925年七月一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汪精卫,胡汉民,张人杰,谭延闿,许崇智,于右任,张继,徐谦,林森,廖仲恺,戴季陶,伍朝枢,</span><b style="font-size: 16px;">古应芬</b><span style="font-size: 16px;">,朱培德,孙科,程潜十六人为委员。汪精卫为主席,胡汉民为外交部长,许崇智为军事部长,廖仲恺为财政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七月三日,国民政府成立军事委员会,以汪精卫,胡汉民,伍朝枢,廖仲恺,朱培德,谭延闿,许崇智,蒋介石八人为委员,汪精卫为主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 rgb(223, 54, 30);">华697注:1925年七月三日,选出的军委常委为汪精卫,胡汉民,伍朝枢,谭延闿。九月廿日许崇智请假赴滬,胡汉民九月廿三日请假出国。九月廿一日补选程潜,李济深,李福林,</span><b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 rgb(223, 54, 30);">古应芬</b><span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 rgb(223, 54, 30);">四人为军委委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1925年9月2日增选伍朝枢,</span><b style="font-size: 16px;">古应芬</b><span style="font-size: 16px;">为</span><b style="font-size: 16px;">国民政府常委</b><span style="font-size: 16px;">,1926年2月5日重选胡汉民为国民政府常委,1926年6月2日增选张静江,宋子文为国民政府常委;1926年6月29日增选蒋中正为国民政府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8月26日整编军队:蒋介石为第一军军长,谭延闿为第二军军长,朱培德为第三军军长,李济深为第四军军长,李福林为第五军军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6px;">图4,《广东军阀大事记》:1925年八月二十六日,建国军,党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五个军。党军为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建国湘军为第二军,谭延闿任军长,建国滇军为第三军,朱培德任军长,建国粤军为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福军为第五军,李福林任军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图5,谭延闿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图6,朱培德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图7,李福林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陈铭枢旅扩编为第10师,但只得一个半团(只有蒋光鼐的二十八团是完整的,孙纯的二十九团得两个不完整的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6px;">图8,《蔡廷锴回忆录》:粤局粗定,当局抱革新政治与军事之旨,所有不守纪律军队,及贪官污吏,陆续剪除。从此,改正为真正之国民革命军,由第一军编至第七军。我粤军第一军则改编为第四军,仍以李军长济深任军长,陈可钰为副军长,陈铭枢为第一师师长,陈济棠为第十一师师长,梁鸿霖为第十二师师长,徐景唐为第十三师师长,张发奎为独立旅旅长,我团改为第二十八团,归第十师节制,那时各师虽有番号,实力尚缺,各师所辖或一团或两团。我师则以前旅部之独立营及许老总卫队营编为廿九团,以孙纯任团长。那时当局之整理军政,亦仅限于势力所及。时东江陈炯明残部复起,南路邓本殷等军又乘机在两阳活动。我团即奉命由中山调江门,驻两日,复乘宁阳火车开台山属之白沙圩,阳江方面警戒。当时,第十二师梁鸿霖部本是协同向两阳前进,可是梁师态度不明,师长梁鸿霖不能掌握,自己出走,其所部反与敌方勾结,向我团压逼。我们接此千真万确的消息,星夜向公益单水口背进,并在单水口布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图9,蒋光鼐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3)第12师的师长是梁鸿林,不是梁凤林,他统辖的是梁鸿楷一直带开的部队,但他只能约束梁振楷一个团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