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2(2025年10月24日拍摄)

天浪星99

<p class="ql-block">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 。</p> <p class="ql-block">宁夏这片沃土,自古以来便是农耕与游牧文明交汇地带。11至13世纪,党项族建立西夏王朝,来自雪域草原的游牧部族,融汇黄河流域的农耕智慧在这里繁衍生息,汉、吐蕃、回鹘、契丹等多族血脉交融,促进了西夏社会的发展进步。</p> <p class="ql-block">今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拥有了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对西夏历史文化价值的极高认可,更为世界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西夏历史、感受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9月30日,作为西夏陵申遗成功后的首场西夏文明专题展览,“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携103件/套西夏文化遗产亮相首都博物馆,带你穿越千年时光,走近西夏历史,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主办得到了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海原县文物管理所武威市博物馆、阿拉善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灰陶鸱吻</p><p class="ql-block">器背饰鱼鳍纹,尾部饰鳞纹。器中空,器体厚重,为屋顶正脊饰物。该器物龙头鱼尾,下部龙头呈方简形,下端开口,龙口封住,獠牙外露,形象威猛,眉似绳索,眉梢微卷上翘,眼球突出,眼瞳圆礼形,斜上方有两只突出小耳、颈鬃直立,上颚顶突出一桥钮形兽鼻,其后两側各有一圆孔,孔内插双角。尾出两鳍,翻卷上翘。</p><p class="ql-block">西夏</p><p class="ql-block">2007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6号陵西北角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西夏陵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展览的最后一单元邀请参观者走近重要文化遗产——西夏陵,通过出土文物及图文展示出陵园的建筑形制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介绍了西夏陵的保护传承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情况,展现了西夏陵的整体概况和重要文化遗产价值。</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鸱吻与肃穆的力士彰显王朝气象,精美的花砖与灵动的迦陵频伽凝结建筑匠心,每一次考古发掘,都是今人与西夏文明的跨时空对话;每一件文物,皆是西夏人为中华文明基因库留下的独特瑰宝。</p> <p class="ql-block">绿琉璃花纹方砖 西夏1974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6号陵出土宁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该器物为正方形,四周有边框,中间饰莲花蔓草卷叶纹。表面施绿釉,釉面磨损。这件方砖是西夏时期典型的琉璃建筑材料。琉璃建筑构件在中国历史悠久,起源于北魏,唐代已在高等级建筑上大量使用,鼎盛于元明清时期。西夏同宋辽金并立,吸收和继承了中原的琉璃制作技术,并将其应用在西夏陵的建造中,因此西夏陵出土了大量琉璃建筑构件,造型优美,制作精良,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绿釉迦陵频伽 西夏2001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3号陵南门遗址出土西夏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该器物人首鸟身,头戴四角叶纹花冠,面浑圆,细眉长眼,双颊丰腴,眼睑略垂,以阴刻细线,突出眉眼,眼半睁,神态静谧安详,丰乳细腰,双手作实心合掌印于胸前。羽翼丰满,状如大鹏展翅,长尾似蕉叶。双腿及爪跪骑于座,底座抹角方形,正面饰卷云纹盘绕于两侧。雕刻细腻,造型优美。“迦陵频伽”为梵语音译,又译为“嫔伽”,意译为“美声鸟”“好声鸟”“妙音鸟”。它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舞姿来供养和娱悦于诸佛。目前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迦陵频伽纹饰出现在北魏石刻上。唐代佛教在中国日益兴盛,迦陵频伽纹饰的使用也日益广泛,大多出现在壁画和金银器上。西夏迦陵频伽形象延续唐代的传统而来,作为建筑构件出现在考古发现中尚属首次。</p> <p class="ql-block">从“西夏”到“宁夏”,西夏已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黄河之水仍在贺兰山下滔滔奔流,各族人民仍在这片土地上赓续奋斗,共同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壮阔历程,昭示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西夏陵,是西夏王朝(1038~1227)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地处宁夏贺兰山东麓,总面积近40平方公里,气势恢宏、文化厚重。它不仅真实记录了11~13世纪中国西北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更以独特的建筑形式和多元文化底蕴,在世界墓葬类遗产中占据独特地位。</p><p class="ql-block">西夏陵为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见证,而本次展览中展出的大部分展品正来自西夏陵。</p> <p class="ql-block">在参展的103件/套西夏文物精品中,其中共有33件(套)一级文物,包括黑釉剔刻花四系扁壶、西夏荔枝纹金牌饰、彩绘泥塑佛头像、石雕力士支座等,涵盖瓷器、金银器、碑刻、雕塑、建筑残件等多种类型。展品全面呈现了西夏时期政治制度、生活</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也想了解这段千年前的塞上史诗快来首都博物馆一睹西夏文明风采!</p> <p class="ql-block">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 地下一层 M展厅 展览时间:2025年9月30日—2025年12月14日</p><p class="ql-block">展览免费参观,进馆需提前预约</p> <p class="ql-block">宁夏自古就是各民族频繁交往交流交融之地。</p><p class="ql-block">早在7世纪,居住于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草原上的党项族逐渐内迁至今甘肃东部、宁夏和陕西北部繁衍生息,他们是中国古代羌族的一支。公元11至13世纪,党项族建立西夏,又称“大夏国”“大白高国”等。前期与辽、北宋,后期与南宋、金朝并立。辖境最大时包括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内蒙西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的部分地区。</p> <p class="ql-block">西夏积极吸收先进的中原文明,凭借宜农宜牧的自然条件,推动了西北地区的统一及群族融合。境内党项、汉、吐蕃、回鹘、鞑靼、契丹、女真等民族在经济上互补互惠,文化上互学互鉴,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