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家乡)家乡的变化

敏(讷言敏行)

<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木洞镇下面的一个小乡村,在那里生活了六年。读小学一年级时,举家搬进了城里。</p><p class="ql-block">很多年,我的家乡都没啥变化。要想回家乡,要么翻黄桷垭,要么坐船到木洞。木洞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古镇,在我童年,乃至青年的记忆里不繁华,一条石板路贯穿整个镇子,两边是低矮的房屋,街边是各种小摊,有卖凉粉凉面的,卖米花糖水的……整条街只有一个百货商店,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日常用品一应俱全,还兼卖些杂糖、蜜枣之类的。蜜枣是木洞的特产,甜得腻人,小时候却很爱吃。</p><p class="ql-block">街的尽头是一个邮局,走过邮局就来到了小河边。那时候,木洞大桥还未修建,回老家需坐摆渡船过河。摆渡船不大,一次可以坐十几个人。两条粗大的铁索深深扎根在两岸,船工向后拉动铁索,摆渡船缓缓向前驶去,几分钟时间,便到达了河对岸。</p> <p class="ql-block">走大道,穿庄稼地,大步流星半个多小时,便能看见包家湾那棵粗大的黄葛树了。黄葛树下的石坝,是我儿时的乐园。晚饭后,村民们三三两两从家里走出来,聚在黄葛树下,随便找块平地坐下,谈天说地。孩子们围着石坝跑来跑去,躲猫猫,修格子,或静坐大人身旁,听他们插科打诨,闲聊家常。远处的池塘传来几声蛙鸣,稻花香沁人心脾。黄葛树枝繁叶茂,上面住着几只小鸟,它们吱吱喳喳地叫着,应和着人们的欢乐。</p><p class="ql-block">走过“宽宽”的石坝,来到一片小树林,一条小径曲曲弯弯,掩藏落叶中,若隐若现。小树林里有桑树、青杠树、枇杷树、黄荆树,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我对那片青杠林情有独钟,不为别的,就为生活在那里的金龟子。小时候,我是一个“野”孩子,喜欢追蜻蜓,捕蝴蝶,捉鱼摸虾,与小昆虫玩耍。我喜欢草地里的蚱蜢,墙边的蟋蟀,尤其喜欢青杠林里的金龟子。</p><p class="ql-block">小树林的尽头,就是老屋,老屋如今已破败不堪,在老屋的下面,九爸九婶新修了一幢二层“小洋房”。今年国庆节回老家,老家已旧貌换新颜,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路边的橘子树、香蕉树,果实累累。井水接到了家里,水笼头一扭,清水自来,挑水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厕所不再是猪圈屋,房间里有了独立卫生间,卫生间干干净净,贴着墙砖。小树林里的那条路还在吗?我几次忍不住想去看看,但幺爸说前次回家看见了一条菜花蛇,我强压住内心的渴望,没敢去涉险。</p> <p class="ql-block">几年前,一直沉寂的木洞镇突然名声大噪,成了网红打卡地。摆渡船早没了踪影,木洞大桥、中坝大桥横跨两岸,交通四通八达,真的是车如流水马如龙。老街还在,新建的河街虽为仿古建筑,却融入了现代的元素。青砖黛瓦朱漆门,雕花翘角红灯笼。街两边,商铺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游人如织,人潮涌动。江边格桑花风中摇曳,与滔滔长水、穿梭船只、逶迤群山,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p><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木洞河街更是热闹,人们从四面八方会集于此,鞭炮声声,不绝于耳;礼花如天女撒下的花瓣,璀璨了夜空。江边建起了露营基地,奇形怪状的鹅卵石成为了小朋友们的新宠。村民们不仅仅喂鸡养猪,种地耕田,还栽种了挑、梨、李、枇杷等果树,果园一个挨一个,连绵十几公里,一眼望不到头。每当果子成熟季节,人山人海,车子堵成了长龙。我的家乡不再贫穷,村民们都过上了不愁吃穿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打卡,采摘水果,野外露营,吹吹自然的风,看看乡村的景,与格桑花争俏媲美。我的家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祝愿家乡越来越美,家乡人的生活越过越甜。</p> 图文/敏(讷言敏行)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