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成就了火焰山下的绿洲(南疆之旅之二十)

晓雨

<p class="ql-block">九月的吐鲁番,热浪裹挟着戈壁的粗犷扑面而来,地表升腾的热气模糊了远山的轮廓。然而就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葡萄藤蔓交织成荫,瓜果四处飘香,千百年来这里的各族人民却过着安逸、幸福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荒漠之上突兀的出现一片绿洲,而且千年不败,绵延不断,这一切的奥秘,藏于地下——那是一项延续千年的伟大水利工程:坎儿井,它埋藏于地下深处、纤陌交错,如血脉般贯穿这片火热的土地,滋养出“火洲”中的丰饶,造就了这里的绿色,滋生了这里独特吐鲁番风情。坎儿井工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坎儿井遗址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竖井入口。这些深达数十米的井口如同大地的眼睛,默默注视着千年来的变迁。指示牌清晰地标注着“坎儿井竖井”,并详述其由竖井、暗渠、明渠与涝坝构成的精巧系统。这不仅是水利杰作,更是古人顺应自然、巧夺天工的智慧结晶。据《史记》记载,类似地下渠系早在汉代便已出现,而维吾尔族先民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终成今日规模。</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电梯下到井底,走过木架支撑的暗渠观景段,脚下是静静流淌的清莹莹水流,头顶悬挂着“珍惜水源 请勿污染”的警示牌。昏暗中,木质结构斑驳沧桑,仿佛诉说着一代代掏挖暗渠的“卡里斯”匠人的辛劳,也向世人呈现着千年的不朽和辉煌。</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阿凡提风情园”的拱门矗立在土黄色建筑群中,游人们都喜欢站在骑驴的阿凡提雕像前合影,阿凡提老人是西亚地区的一个传奇人物,关于他的出生地有许多传说,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伊兰克、新疆喀什以及中亚其他一些地方都有可能是他的故乡。阿凡提的名字是“纳斯列丁·阿凡提”,其中“阿凡提”是对有知识之人的尊称,意味着“老师”,而“纳斯列丁”才是他的本名,他是一个哲学家和旅行达人。他以智慧、幽默和机智著称,通过寓言和故事传达道德和智慧,这些故事在西亚、中亚、北非以及中国新疆等地广泛流传,深受各民族喜爱。因此,阿凡提可以被视为一个多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其确切的国籍难以单一确定,而是根据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解读。</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灯火点亮了市集棚帐,一位身着金橙长裙的女子在灯笼下静坐,光影流转,宛如梦境。</p> <p class="ql-block">白日里我们在集市摊前与摊主交谈,货架上丰富多彩的葡萄干吸引游人们的眼球,不由得停下倾听着她在夸奖吐鲁番的富饶、丰腴和其他一些民间故事,她脸上洋溢着生活的知足,灰白的发丝下是爽朗的笑容,手中的干果袋子递给客人,客人接过来的不仅仅是香甜可口的葡萄干,也是吐鲁番人民的热情和好客,这份热情将会与丰富多样的葡萄干一起被客人带到四面八方。</p> <p class="ql-block">各种葡萄和葡萄干,真是大开眼界,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值得一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