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童心话重阳]重阳有聚,歌舞添趣

大山

<p class="ql-block">呢称:大山.</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9508043, 照片:自拍原创.</p> <p class="ql-block">重阳节的风,裹挟着桂香与暖阳,轻拂过锡惠公园。这一日,老人们的笑靥与身影,在公园的室内,广场、在雅致的亭中、茶室里的笑谈织就了一幅鲜活的重阳画卷。</p> <p class="ql-block">茶室里,暖黄的灯光映着满桌的热闹。搪瓷杯、保温壶,还有摆着的葡萄和点心,像一幅温馨的生活速写。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的是家常,是过往,也是此刻的满足。他们的话语声不大,却带着岁月打磨后的温和。有人讲起年轻时的趣事,引得众人发笑;有人静静听着,偶尔插一句“是啊,那时候……”。这一方茶室,是他们的“根据地”,把分散的孤独聚成了团圆的暖意,让重阳节的“敬老”,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陪伴。</p> <p class="ql-block">公园的小广场上,另一番热闹正酣。“无锡传统美食”的招牌下,红的、粉的、黄的衣裳旋成了花。一对跳民族舞的老人格外惹眼,叔叔头上的小帽缀着银饰,腰间红绸带随着舞步翻飞;阿姨的波点裙转起来,像一朵盛开的白菊。他们的动作不算完全整齐,却满是投入的尽兴。周围还有跳交谊舞的、打太极的,老人们用不同的姿态,把“动起来”的活力,泼洒在重阳节的广场上。这舞蹈里,没有年龄的桎梏,只有对生活的热爱在肆意生长。</p> <p class="ql-block">公园的亭子里,几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老人们微颤的指尖上。二胡的弦音一起,笛声便应和着流淌出来,像是把岁月的故事揉进了音符里。那位穿蓝色衬衫的老人,握着二胡的手布满褶皱,却在拉动琴弓时,漾出孩童般的专注。旁边的歌谱纸上,“我和我的祖国”几个字被风掀动,唱歌的阿姨拿着话筒,声音不算清亮,却带着一种历经时光沉淀的真挚,引得周围的老人或轻打节拍,或跟着哼唱。他们的头发白了,可眼里的光,却在音乐里亮得像少年。这亭中的乐声,是老人们写给生活的诗,每一个音符都在说:老了,也可以这样欢喜。</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古亭里,又是另一番景致。几位老人围坐在石桌旁,聊着天南海北。亭外河水清透,岸边绿树成荫,亭内笑声朗朗。他们聊往昔的趣事,谈当下的安好,手中的折扇轻轻摆动,似在为这悠闲的时光打着节拍。这是重阳的闲适,是老友相聚时,时光也愿放缓脚步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从亭子到广场,再到茶室,重阳节的公园像一个巨大的舞台,老人们是最耀眼的主角。他们用乐器奏响晚年的乐章,用舞步跳出生命的律动,用相聚诠释陪伴的意义。这一天,“尊老、敬老、爱老”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作了亭中的弦音、广场的舞步、茶室的笑谈,在每一个细节里闪光。重阳节的意义,不止是登高赏菊的习俗传承,更是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岁月的末尾,依旧拥有欢笑、拥有热爱、拥有被珍视的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