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房里的“媳妇”

红光

<p class="ql-block">昵 称: 红 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321747</p><p class="ql-block">图 片:原 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在解放军沈阳炮兵学院侦察教研室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是我的母亲得了重病,住进了解放军大连的 210医院。由于我一直忙于军队院校的教学工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探望父母亲了。于是,我向单位领导请了事假,迅速前往解放军大连 210 医院,去探望和护理病重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b> 解放军210医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医院见到我的母亲,她躺在病床上,正在打着吊瓶。询问医生后,得知母亲是得了脑血栓。左半身已经失去了运动的能力,看到我的到来,她激动的流出了眼泪。让我的鼻子也一阵酸楚,眼圈也跟着红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母亲当时才六十多岁,她认为自己还很年轻,却得上了半身不遂的毛病,成为了“残废人”。于是,感到心理压力很大。我给母亲做思想工作:医生说了,现在是急性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治疗,后面的稳定期就要把锻炼手脚放在首位了。通过积极地锻炼和药物调节,半身不遂是可以恢复自理的。不必担心自己成为残废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给母亲讲了一个故事,是在老山战斗期间身边发生的事件。连队里有一个才十六岁姓李的小战士,长着一对乌黑明亮的大眼睛和一张秀气可爱的娃娃脸。他家住在农村。当时地方政府有规定,入伍参军的家庭,都有一定的资金补助。战士若退伍后还可以优先安排工作。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小战士虚报了年龄,参军来到了部队。没有想到,他和部队的战友,一起来到老山前线参加对越防御作战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山八里河东山前沿阵地的附近,曾经被越军侵略者占领时,埋下了许多的地雷。有的还是苏制的塑料型轻便地雷,颜色和绿色的植被一样。被大雨冲刷以后,从山坡上滚落下来的地雷到处都是。有一次,小战士冒雨上厕所。不慎脚一滑,触碰到了一枚反步兵的轻型地雷,爆炸威力不是很大。由于他顺势滑倒在地,地雷只炸掉了他的几个脚趾头,战友们见状将他送进了战地医院。由于雨季的气候炎热潮湿,病毒病菌繁殖极快。他的脚部受到严重感染而逐渐变得发黑了,且高烧也一直不退。战地医院医生们会诊,说是需要马上截掉那只受伤后感染严重的右脚。小战士死活也不让手术,抓着被子大声哭叫。他说自己才十六岁,还没有成家立业,还要帮助爸爸妈妈出力干活儿,不能没有脚走路。大家都来劝他,做他的思想工作。为了保全他的生命,医生们还是决定把他的右脚给截肢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战地医院靠近作战的前沿,环境条件不好,医疗装备简陋。又受到夏季高温潮湿气候的影响,消毒设备也不够完备。不久,小战士的伤口处,又继续受到了细菌病毒的侵蚀。被紧急送往后方医院诊治。医院根据他病情的严重性,又进行了腿部的截肢手术。当小战士苏醒过来以后,发现自己的右腿也没有了,失望的盯着天花板,欲哭无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对母亲说:小战士那么年轻就没有了腿脚,需要拄着拐棍支撑身体来行走,这才是叫做 “ 残废 ” 。想一想战争时期,给我们许多年轻战士留下的身体创伤,是多么的残酷无奈,有多少人的命运多舛无助呀!。从国家层面上讲,伤残一个人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他的人生和一个家庭来说,却成为一个莫大的不幸。何况小李同志还是个十六岁花季少年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b> 医院的住院病房</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者用心,听者动情”。邻床的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听了我讲得故事后忍不住哭了。她是沈阳军区测绘大队的一位青年上尉军官,名字叫张颖。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病才住进了医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护理工作比较辛苦。母亲晚上睡不好觉,需要帮助她经常地翻身。我每天晚上只有在快要天亮的时候,才能坐在凳子上,“眯一眯眼睛”。张颖看后问我 :“ 你几天几夜坐在凳子上,累不累呀 ?”。我说 :确实是有些累,但是比起在老山战场上的敌我生死较量,还是安心多了。我那时在连队做连长的工作,需要对全连战士负责和担当。特别是连队初上阵地的那些天,没有战场经验。我几乎成了 “夜猫子 ” 。没有急事需要处理的时候,就会 “ 忙里抽闲 ” 的眯一小会儿眼睛;要是有事情需要马上处理的时候,就去忙碌工作。连续几天几夜,都没有为睡觉脱过衣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天,张颖对我说:她的家离医院很近,晚上有事不在医院 。“ 晚上你可以在我的床上躺一躺 ” 。连续几天的晚上,她都说自己有事。我在想:她可能是故意留出床位,为我晚上能休息一会儿创造条件。医生找张颖谈话,说是她违反了住院的规定,多天私自跑回家过夜是不允许的。并且询问:病房里那位做护理的男同志(在指我)你认识他呀?张颖毫不掩饰,直接干脆地回答说 :“ 我是他的媳妇 !” 。医生无话可说,陷入了沉默,也不再详细的追问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颖果真给我做起“媳妇”来了。医院里做的饭菜比较生硬,不适合我母亲的口味。她就跑回家做鸡汤面的软食送了过来。早上还打来热水,给我母亲刷牙洗脸,擦擦身子。让我非常感激。对张颖说:你还是个住院的病号,千万别累着自己了。她说:医生告诉她,高血压性的头痛病,属于神经性的,并无大碍,不久就要出院了。张颖出院临走前,还多订了两天的餐券送给了我,让我多加保重。她还跟我说,很喜欢听我讲的战斗故事。回家时,她还讲给了家里人听呢!。</p> <p class="ql-block"><b> 本人在辽宁大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医院病房里“媳妇”的出现,是由战斗故事引发的。在那个学习和崇敬英雄的年代里,战斗故事能让人们对奉献的力量和奋斗的过程,有着强烈的吸引和情感的交织。从而建立起一种适应自我能力的向往和道德上的认知。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们进入了自我的情感代入,沉浸在战斗故事之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斗故事,往往还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激发了我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认同。引起人们对故事的主人翁及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关爱。张颖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同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