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眼镜的故事

复老头

<p class="ql-block">我此生曾戴过不下十付眼镜,眼镜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近视眼镜到了老年,看书看手机反而不用眼镜。而不戴眼镜的内人,刚过四十岁便早早戴起老花眼镜,验证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老话。</p><p class="ql-block">在我印象里,老父亲有副近视眼镜,但只三、四百度。都说近视会遗传,我的近视与父亲差不多。记得,视力发生变化正值初三,那年体检1.2的变成了1.0,但那时并未引起注意。</p> <p class="ql-block">后来,进入蒋堂一中,由于个子髙被分配坐到后排。高中后几年,总感到黑板上的字生了毛,图形变成双线条。才知道自己的视力出现了问题,甚至影响了学习。高二下半年,终于父亲陪我到金华医院验光,并配了副眼镜。从此,眼镜成了我的终身伴侣。</p><p class="ql-block">追溯眼镜历史,南宋时期已出现用银丝连接的双片水晶镜,明代苏州工匠孙云球发明镜片研磨机械“牵陀车”,推动眼镜量产。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斯皮纳与阿尔法吉于1275年制成可佩戴式双镜片眼镜,开创视力矫正新纪元。1784年富兰克林发明双焦点镜片,1825年乔治·艾利设计出散光矫正镜片,标志着视力矫正进入分型阶段。</p> <p class="ql-block">我的第二副眼镜是1990年5月初,化费百元在上海南京东路精益眼镜商店验光配镜的,这是一副遮阳变色近视眼镜。在当时,还算是赶了趟时髦。</p><p class="ql-block">第三副眼镜是进入新世纪,到金华大世界商场配的。说起这个1994年建立的商场,正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事物,也是市区最热闹的西市街商业区的长青树。该商场前身为职工不足百人、资产仅200万元的贸易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场,就在这个商场内曾设立过吴良材眼镜专柜。</p> <p class="ql-block">吴良材是中华老字号眼镜品牌,始创于1719年,隶属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以专业验配服务和镜片研发著称。截至2024年,全国连锁门店超300家,覆盖七省百余城市。吴良材在西市街的大世界商场内设立配镜专柜,正是看中了这个商业圈的人气和氛围。</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在客居温州近二十年,前后共配过四次眼镜,都是在温州眼视光医院验光配镜。这家位居全国眼科医院排名前五的医院,还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p> <p class="ql-block">但是,一副2007年不到五百元的眼镜,到去年飙升到了二千多元,价格翻了好几倍。而且,该医院就医的人气爆棚,若一到寒暑假,来医院验光配镜的青少年,更是排起长队,显得人挨人挤,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现今,近视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4亿近视患者中,其中在近视的人群中高度近视占的比例在15%,其中青少年所占比例高达67.5%,并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在青少年人群中,近视率已经呈现出“越高龄越普遍,越低龄增速越快”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青少年高度近视会呈现低龄化速增趋势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如今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青少年长时间玩手机、 IPAD 等电子产品,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学习繁重,户外活动较少,容易出现近视。</p><p class="ql-block">一副眼镜,引出无数生活故事。我们的社会进入新时代,生活要讲究科学、质量和健康。记得,在高中时期,学校每到晚自修,便要求学生做眼保健操。但是,为什么现在街上的眼镜店会越开越多,必须引起我们深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眼护眼,讲究用眼卫生,科学用眼方法。但愿我们的后代,个个心明眼亮,不要再为戴眼镜而烦恼,无忧无虑,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10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