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1日 宁夏银川</p> <p class="ql-block">这次宁夏行,我要感谢江苏省苏州市邵东商会的佘会长的盛情邀请!佘会长是我2024年9月1号认识的。2024年9月1号晚上,我们四人在苏州昆山游玩,受到昆山刘总的邀请,带着我们一起认识了苏州市商会佘会长等三人。正是佘会长三人的盛情款待,让我们共同珍藏的记忆,像陈年的老酒,时间越久,香气越醇厚。也正是这次盛情款待,让我也结识了西鸽酒庄出品的美酒,佘会长是西鸽酒庄二十七个股东之一。这次宁夏行的本意是考察西鸽酒庄,可惜,综合多方面因素,最终未能如愿。但是,我还是要感谢佘会长,促成了我这次宁夏行。我在这里祝福佘会长,愿岁月予你以歌,时光赠你以诗。当你在人生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时,我愿做那束永远追随你的追光;当你在平凡日子里细数幸福时,我愿做那个与你共享清欢的知己。愿我们的情谊如陈年佳酿,愈久愈醇;如松柏长青,四季常新。愿你的客流量源源不断,生意越来越红火。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与你共同见证更多的成功和喜悦!</p><p class="ql-block">在银川,我见到了已经毕业三十一年的大学同学张彪,岁月匆匆,同窗情深。祝老同学把目标变成现实,这份毅力和才华真的让人佩服!祝老同学生活如意,快乐无边。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友情永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我们大约在九月二十一号晚上六点半等到接我的车,从河东机场到怀远夜市正常的行程大约一个小时,但是,当天正值下班高峰期,路上的车辆特别多,我们到达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我站在怀远夜市的入口处,看着人流像潮水般涌入。入口处的牌坊上 “怀远观光夜市” 六个霓虹灯字,霓虹灯牌在夜色中明明灭灭,<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暮色中闪烁着暧昧的光,</span>将行人的影子拉长又缩短,像极了西北人热情的眼。穿校服的学生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地笑着跑过;提着菜篮的大妈们放慢脚步,在摊位前探头探脑;还有些拖着行李箱的游客,脸上带着初来乍到的兴奋,举着手机四处拍摄。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默契的期待,仿佛知道接下来将有一场味觉的奇遇。</p> <p class="ql-block">橙黄色的光流泻在柏油路上,像一条融化的黄金河,而河的两岸,正升起此起彼伏的油烟 —— 辣糊糊的辛辣、牛肉饼的油香、烤蛋的焦香,在晚风里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把每个路过的人都网进这场味觉的狂欢。这里是怀远夜市,是银川最具人气的美食聚集地,是西北大地在夜色里摊开的一桌盛宴,每一缕香气里都藏着市井的温暖与生活的热忱。夜市的第一站,就是一家辣糊糊的摊位。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腰间系着油渍斑斑的白围裙,手腕一抖,便是漫天椒雨。那些肉块在铁板上跳跃,发出"滋滋"的声响,红油顺着肉的纹理蜿蜒而下,在火光中泛着琥珀色的光。烟气升腾,裹挟着花椒的辛香、孜然的浓烈、辣椒的灼热,在人群中横冲直撞,直往人鼻孔里钻。食客们围作一团,眼睛盯着铁板上的舞蹈,喉结不住地滚动。有性急的,未等食物装碗,便伸长了脖子去嗅那热气,结果被呛得连打三个喷嚏,惹得旁人哄笑。辣糊入碗时,红油在碗底荡漾,葱花浮沉其间,竟像是一幅活的水墨画。玻璃柜里的食材琳琅满目:豆腐泡吸饱了水分,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胖子;海带结打着漂亮的蝴蝶结,等待着被汤汁浸润;土豆片切得薄如蝉翼,在灯光下泛着晶莹的光。有人吃得满头大汗,衬衫后背湿了一大片;有人辣得直跺脚,却仍不住地往嘴里送;最是那些年轻姑娘,明明嘴唇已经红肿,还要掏出手机与这碗"酷刑"合影。</p> <p class="ql-block">旁边转角处牛肉饼摊位成为最璀璨的那颗星。摊主是个五十多岁,<span style="font-size:18px;">系着靛蓝围裙的</span>老师傅。只见他揪起一团面,把面团在案板上摔得啪啪作响,每一次拍打都像是在为面团注入灵魂。擀成薄薄的圆片,铺上剁得细碎的牛肉馅,然后像折纸一样把面片叠起来,再擀成饼状,丢进热油锅里。三尺见方的铁板永远烧得滚烫,面剂子甩上去的脆响像一串欢快的鼓点,滋啦一声,饼的表面迅速鼓起金黄的气泡,揭开锅盖的刹那,蒸汽裹着椒盐与牛油的浓香轰然炸开,老师傅用长筷子翻了个面,金黄油亮的饼皮在鏊子上鼓起琥珀色的气泡,内馅的汁水将透未透时,案板便传来笃笃的剁饼声,饼的两面就都变成了诱人的焦糖色。排队的人群里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吞咽声,穿校服的少年踮脚张望,情侣共咬一张饼烫得直呵气,外卖小哥的保温箱里摞起十多个牛皮纸袋——每个鼓胀的纸袋都在油渍斑驳中洇出幸福的形状。霓虹灯牌下,扫码支付的提示音与铜铲刮擦铁板的声响交织成歌,二十年的老味道在电子时代依然让食客们心甘情愿排成长龙。我本想买个饼,排队时间太长了,也就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走,烤蛋摊位的香气又缠了上来。摊主在一个特制的铁架上摆满了鸡蛋、鸭蛋、鹅蛋,每个蛋上都敲了个小孔,里面塞着辣椒面、孜然粉、盐等调料。蛋在火上烤着,先是青白,继而微黄,终于显出焦糖的颜色来。火舌舔着蛋壳,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挣扎着要出来。蛋壳渐渐起了皱纹,如同老人的脸,布满细密的纹路。蛋香便在这时溢出来了,先是淡淡的,继而浓烈,钻入人的鼻孔,勾出胃里的馋虫来。那香气颇有些奇特,既不是生蛋的腥气,也不是煮蛋的平淡,而是带着烟火气的醇厚,混着些许焦糊的味道,竟使人想起乡野间的篝火来。烤蛋的人蹲在那里,眼睛盯着火堆,手指不时拨弄一下蛋的位置。他的脸被火光映得通红,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却也不去擦拭。蛋在他的摆弄下翻了个身,露出烤得更焦的一面,那颜色已经接近褐色了。终于,他将蛋从火中拨出。蛋壳已经裂开几道缝隙,露出里面凝固的蛋白。买者们轻轻敲打蛋壳,壳便碎成几片,蛋白完全暴露出来,表面泛着金黄的光泽,边缘处微微卷起,像是被火烫伤的皮肤。掰开蛋白,里面的蛋黄便流了出来,不是液体,却也未完全凝固,呈现出一种胶状,在火光下闪闪发亮。急不可待地咬了一口,烫得直呵气,却又舍不得吐出来,只得在嘴里来回倒腾,活像含着一块火炭。旁人看了,不免也要咽口水。这烤蛋的滋味,想必是极好的。铁架下面烧着炭火,蛋在炭火的烘烤下渐渐熟透,调料的香气钻进蛋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味。</p> <p class="ql-block">沿着夜市的主街往前走,穿过熙攘的人潮,循着孜然与羊脂的浓香,便能看到那家挂着"老马家"油渍木匾的羊肉摊子。铁皮炉灶上架着半扇油亮的羊排,炭火舔舐着焦黄的表面,油脂滴落时溅起细碎的火星。老板抄起铁钩翻动肋排的架势,活像沙场老将耍弄方天画戟。案板前堆着刚拆解的羊骨,骨髓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刀起刀落间,带着软骨的肉块便雪花般簌簌堆成小山。"现割现抓!"的吆喝声里,戴白帽的回族师傅五指并拢插入肉堆,抄起带着肋条的热乎羊肉往荷叶上一摔。椒盐与辣椒面在油纸上旋出红黄相间的漩涡,滚烫的肉块裹着香料落进食品袋时,还能听见羊油浸润纸袋的滋滋声。排队的学生踮脚张望,穿西装的白领松了松领带,所有人都在等那包烫手的幸福——当牙齿撕开纤维的瞬间,羊尾油的醇厚与腿肉的劲道便在舌尖打起架来。夜市霓虹在油汪汪的塑料袋上折射出虹彩,二十米外都能听见有人被烫得倒吸气,却还含糊不清地嚷着:"再给加勺辣子!"</p> <p class="ql-block">银川的夜,向来是干燥而寂寥的,唯有怀远夜市上那盏昏黄的灯,在风中摇曳着,招引着过客。吴记的摊前,排着长队,人们呵出的白气,在寒夜里凝了又散。那卖醪糟的是个精瘦的中年人,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风霜的痕迹。他舀牛奶的手极稳,铜勺与铁锅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牛奶入锅,便"咕嘟咕嘟"地泛起白沫,他却不慌不忙,只将火候调得恰到好处。鸡蛋打散,倾入锅中,霎时间绽开一朵朵金黄的云,在乳白的海洋里浮沉。醪糟是自家酿的,装在粗陶坛中,启封时便有一股甜香窜出,勾得人舌底生津。他舀一勺醪糟入锅,那香气便愈发浓烈了,在夜市的油烟中辟出一方清甜的天地。最后撒一把枸杞与葡萄干,红的红,紫的紫,在热气中微微颤动,煞是好看。捧一碗在手中,先暖了掌心。小啜一口,牛奶的醇厚裹着醪糟的微酸,鸡蛋的嫩滑间杂着果干的清甜,竟在舌上奏出一曲和谐的交响来。食客们或立或坐,皆埋头于碗中,唯闻"吸溜"之声不绝。夜市灯火渐阑珊,吴记的锅仍冒着热气。那卖醪糟的擦了擦额头的汗,数了数今日的收入,嘴角微微上扬。我想,这大抵便是市井中最真实的幸福了——以手艺换温饱,以诚心待食客,在银川的夜色中,熬煮着一锅锅温暖的生计。</p> <p class="ql-block">怀远夜市的灯火,向来是极亮的。白日里灰头土脸的街巷,一到晚上便忽地活了过来,各色摊贩排开,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而在这喧嚣之中,偏有一处摊子,不靠吆喝,不仗花巧,只凭一缕奇香,便引得行人驻足。那便是哈记酱香羊蹄了。摊主是个黑脸汉子,终日沉默,只顾低头料理他的羊蹄。羊蹄先是在大锅里煮得烂熟,捞出后浸入秘制酱汁中,酱色深沉,泛着油光。那酱汁不知是何配方,只觉香气奇特,既非单纯的咸鲜,亦非寻常的辛辣,倒像是数十种香料在舌尖上跳舞,偏又跳得极有章法。羊蹄出锅时,皮肉已呈琥珀色,油光水滑的。用竹签一戳,皮便破了,露出里面雪白的肉来。肉极嫩,几乎不用咀嚼,只在口中一抿便化开了。而那酱香却顽固得很,粘在唇齿间,久久不散。食客们往往吃得满手油光,仍忍不住吮指回味。我曾见过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站在摊前犹豫再三,终于买了一只。初时还端着架子,小口咬食,后来索性蹲在路边,啃得啧啧有声,连领带沾了酱汁也不顾了。羊蹄之魅力,大抵如此。夜市中人潮涌动,各色小吃争奇斗艳。而哈记羊蹄偏安一隅,不争不抢,只以一味真香,便在这烟火人间中,立住了脚跟。</p> <p class="ql-block">怀远夜市的灯火,向来是极热闹的。人声鼎沸处,阿婆的烧烤摊前却排着长队。那队伍排得极有规矩,竟无人插队,也无人喧哗,大约是因了那烤肉的香气,已将众人的口腹之欲勾了去,再顾不得别的了。阿婆的手极是粗糙,青筋盘错,却灵活得很。她将羊肉串排开,红白相间的肉块,在炭火的映照下,渐渐渗出油来。那油滴落在炭上,"嗤"的一声,便腾起一缕青烟,烟里夹着孜然与辣椒面的香气,向四周散去。肉串烤至七八分熟时,阿婆便撒上一把调料。那调料不知是何配方,只见她手腕一抖,粉末便均匀地落在肉上。肉色由红转褐,油光发亮,偶尔有一两滴落在炭上,便又激起一阵白烟。"五串!"前面的青年喊道。阿婆不答话,只将肉串翻了个面,又撒了一把葱花。葱花落在滚烫的肉上,立刻蜷缩起来,散发出另一种香气。终于轮到我了。阿婆将肉串递来时,我见那竹签头已被炭火熏得焦黑,肉块却饱满多汁,边缘微焦,中间嫩红。咬一口,先是尝到表皮的酥脆,继而是肉汁的鲜美,最后是调料的辛香,三者交织,竟在口中掀起一阵小小的风暴。夜市的人流依旧熙攘,阿婆的炭火也依旧旺盛。她烤了二十年羊肉串,手上的老茧怕是比竹签还硬。然而她烤出的肉,却总是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老,少一分则生。人们吃了,抹抹嘴,便又汇入人海中了。</p> <p class="ql-block">在夜市的一个拐角处,我发现了一家卖糖油果子的小店。店里的糖油果子是用糯米粉做的,搓成一个个小圆球,串在竹签上,放进热油锅里炸至金黄,再裹上一层白糖。刚出锅的糖油果子还冒着热气,咬一口,外酥里糯,甜而不腻,让人爱不释口。店主是个老奶奶,她告诉我,这糖油果子是她年轻时从婆婆那里学来的手艺,已经做了几十年了,“以前是走街串巷地卖,现在有了固定的摊位,方便多了。” 看着老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忽然觉得这糖油果子的甜味里,还藏着岁月的沉淀与生活的甘甜。</p> <p class="ql-block">夜市里还有很多新兴的美食,它们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元素,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夜市里的摊主们也都非常热情好客。无论你买不买他们的东西,他们都会热情地和你打招呼,给你介绍他们的美食。如果你对某种美食感兴趣,他们还会让你先尝后买,让你买得放心,吃得开心。我忽然觉得,怀远夜市不仅仅是一个美食聚集地,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温暖的地方。夜色越来越深,夜市里的氛围也越来越嗨。有的摊位前放起了动感的音乐,摊主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着身体,招揽顾客;有的食客们围坐在小桌子旁,一边吃着美食,一边喝着啤酒,谈天说地,不亦乐乎。离开夜市的时候,已经快午夜了。车子驶离怀远夜市的时候,我又想起了怀远夜市。想起了那里的美食,想起了那里的人们,想起了那里的烟火气。我知道,怀远夜市已经成为了我心中一段难忘的记忆,它就像是一幅鲜活的画卷,描绘着银川的市井生活和人情温暖。我相信,怀远夜市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它会像贺兰山一样,永远矗立在银川的大地上,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魅力与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