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1一15窟,按顺序展示)</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魏雕刻艺术是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延续和发展。云冈石窟雕刻,就是富有才华的北魏各族优秀艺术工匠,积累长期艺术实践的丰富经验,有选择地吸收外来、外地艺术的创造成就,代表着我国早期佛像的高水平。</p><p class="ql-block"> 下面继续介绍主要洞窟1-15窟。</p><p class="ql-block"> 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p><p class="ql-block"> 第三窟造像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p><p class="ql-block"> 第四窟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p><p class="ql-block"> 第五窟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第六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第七窟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 盘旋飞舞,舞姿动人。</p><p class="ql-block"> 第八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p><p class="ql-block">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p><p class="ql-block"> 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p><p class="ql-block"> 第十一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p><p class="ql-block">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中国音乐的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p><p class="ql-block">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p><p class="ql-block">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p><p class="ql-block"> 这15座洞窟有的正在修复而关闭,能进的我们都进了,但因人满为患很难选择角度拍摄,加上照明不足,大部分没拍好,这里按顺序展示部分洞窟内照片,最后几张是石窟大道前新建的入口仿古建筑群景观。</p> <p class="ql-block">以下入口仿古建筑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