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水果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既有我们熟知的,也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新奇种类,但它们无一例外都拥有诱人的外表,令人难以抗拒其魅力。以桃子为例,成熟的桃子努着红扑扑的嘴唇,再配上那一身细软的小绒毛,显得格外美丽动人,令人垂涎欲滴。然而,当你真正将其放入口中时,便会感受到其外表与内在的巨大反差,这一刻,你难免会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因此,那第一口的体验,往往近似于一种背叛。当齿尖轻轻触及那层极具迷惑性的外皮,穿透柔软的果肉时,一种茫然的失落感便悄然涌上心头。预期中的爽脆与四溅的甘甜并未如期而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过于酸涩的甜腻,夹杂着纤维的模糊口感。那一刻,先前所有的美好想象与审美期待,如同一场瞬间被戳破的华丽梦境,只剩下指尖一抹黏腻的清醒。</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不再执着于品尝。与其让现实的味觉戳破视觉的幻梦,不如就停留在那幻梦的门槛前。我将它放置在一个别致的瓷盘中,仿佛在供奉一个“可能”的完美。它静静地在那里,红艳艳的,甜津津的,成为一个纯粹的静物,一个未完成的意念。由于这段审美的距离,我与它的关系变得纯粹而恒久。我欣赏它的圆满,它承载我的想象,那想象中的滋味,远比任何舌苔所能感知的,都要清爽,都要永恒。</p> <p class="ql-block"> 这或许不只是对一枚果实的态度了。人于世间,所爱慕之物,所钟情之人,所追求之境,大抵皆然。走得近了,看得清了,那份因朦胧与距离而生出的光华,不免要黯淡几分。有时,留住完美的,不是占有,恰恰是那一步之遥的凝视,与不曾尝尽的余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