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书房(A096)》李成稿《赶集图》品鉴

徐宏书房

<p class="ql-block">编者按 李成稿《赶集图》品鉴赏析:这幅《赶集图》是李成稿以水墨写意风格创作的人物画,尺幅69×96cm,聚焦民族生活场景,兼具艺术表现力与情感温度:</p><p class="ql-block">1. 形象塑造:画面以苗族服饰为特色,老者头戴牛角银饰帽、衔烟杆,神态质朴舒展;少女着刺绣盛装、携果篮,眉眼灵动鲜活。笔墨以浓淡墨块铺陈衣纹,兼施线描勾勒配饰,粗粝与细腻相衬,精准刻画出人物的身份与性情。</p><p class="ql-block">2. 意境营造:背景枯枝疏朗,留白写意,既烘托出赶集途中的清寂氛围,又以少女篮中艳色果实点缀生机,暗含“寻常生活藏暖意”的意趣;右侧题款笔墨苍劲,与画面墨韵呼应,强化了文人画的审美特质。</p><p class="ql-block">3. 情感内核:作品以“赶集”这一日常场景为载体,传递出民族文化的鲜活气息与亲缘间的温情,是对平凡生活的诗意提炼,尽显民俗题材国画的人文关怀。</p><p class="ql-block">题李成稿《赶集图》</p><p class="ql-block">苗家翁媪趁墟行,银角簪花笑意盈。</p><p class="ql-block">篮裹秋光枝畔过,墨痕深浅总关情。</p> <p class="ql-block">《赶集图》品鉴赏析:这是一幅现代水墨人物国画,聚焦少数民族生活场景,以祖孙赶集为核心意象,兼具笔墨意趣与人文温度:</p><p class="ql-block">1. 笔墨技法:以写意水墨为基底,老人衣袍用浓淡干湿变化的“泼墨皴擦”,线条粗犷苍劲,契合其沧桑气质;孩童服饰则兼工带写,衣纹细节(如银饰、绣纹)以细笔勾勒,柔润设色凸显灵秀。背景枯枝以“焦墨渴笔”写意,留白与墨线交织,既简化环境,又烘托质朴氛围。</p><p class="ql-block">2. 形象与情感:老人的长烟杆、大耳饰,孩童背篓里的红果,均是少数民族生活符号,细节生动;祖孙相依的姿态、舒展的神情,传递出质朴的亲情与生活的悠然。</p><p class="ql-block">3. 意境与格调:作品以“赶集”这一日常场景,折射出民族文化的鲜活与烟火气,笔墨的写意性与形象的写实性融合,既有传统国画的韵味,又具当代生活的温度。</p><p class="ql-block">题李成稿《赶集图》</p><p class="ql-block">烟斜山径暖,篓满果初红。</p><p class="ql-block">孙倚爷怀笑,乡风入画中。</p> <p class="ql-block">李成镐档案:生于1960年,朝鲜族,哈尔滨人。早年求学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教于刘文西、陈光健、石景昭、张之光等名家。毕业后在央企、学校、政府国宾馆等单位,长期从事管理工作。曾任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院长、现为大韩民国文化交流会艺术顾问,中国原创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风水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协会重庆创作中心一级创作员。</p> <p class="ql-block">【徐宏档案】男,重庆市人。中国原创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风水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古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周易研究院院长、粤港澳文化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澳门国际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澳门国际儿童电影节终身荣誉主席。五岁开始书法临贴,犹喜篆书(遍临秦李斯、汉蔡邕、唐李阳冰、宋徐铉、元赵孟頫、明李东阳、清邓石如的篆书贴)。多幅篆书作品被海内外藏家推崇和收藏。十岁学习《周易》。曾从事教师、记者、编辑、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策划、创业教育、投资等多种职业。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周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接受过《中国新西部》、《重庆文化》等杂志十多期系列专题采访(被媒体报道为预测大师、风水大师,书法大师)。百度“徐宏书房”,“徐宏周易”,“徐宏风水”,“徐宏篆书”可赏更多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