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座舍利宝塔

路随心动

<p class="ql-block">金刚座舍利宝塔(俗称五塔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后街48号,是一座融合宗教艺术、科学价值与民族文化的清代藏传佛教建筑。宝塔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由小召喇嘛阳察尔济主持修建,耗时五年竣工,雍正帝赐名“慈灯寺”,成为呼和浩特“七大召、八小召”之一。乾隆年间,为呼应《金刚经》教义,寺院仿照印度菩提迦耶式塔增建了金刚座舍利宝塔,形成如今的“五塔”格局。清末民初,因活佛传承中断,寺院逐渐衰败,殿宇坍塌,唯有金刚座舍利宝塔留存。</p><p class="ql-block">宝塔通高16.5米,由塔基、金刚座和顶部五座方形舍利小塔组成,平面呈“凸”字形,砖石结构,白石镶边,琉璃瓦装饰。塔基高约0.83米,金刚座高7.82米,分七层,每层以绿色琉璃瓦挑檐,檐下镶嵌千余尊鎏金佛像,故又称“干佛塔”。须弥座束腰部分雕刻狮、象、金翅鸟、金刚杵等佛教象征图案;金刚座南面券门两侧为四大天王砖雕,门上方嵌蒙、藏、汉三种文字书写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匾额。塔身遍布砖雕,内容涵盖佛教故事、菩萨、瑞兽等,工艺精湛,融合汉、藏、蒙文化元素。顶部五座小塔中,中央塔七层,四隅塔五层,分别代表密宗金刚界的五方佛——东方阿關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和中央大日如来。塔座雕刻五方佛坐骑(狮、象、马、孔雀、迦楼罗),形成完整的坛城布局。</p> <p class="ql-block">▲ 金刚座舍利宝塔</p> <p class="ql-block">▲ 金刚座南面券门两侧为四大天王砖雕,门上方嵌蒙、藏、汉三种文字书写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匾额</p> <p class="ql-block">▲ 须弥座束腰部分雕刻狮、象、金翅鸟、金刚杵等佛教象征图案</p> <p class="ql-block">▲ 蒙文石刻天文图(未开放区域)</p> <p class="ql-block">▲ 古井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