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旅游哪里去~鲁迅故居好去处

自力自强

<p class="ql-block">  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41号。这里是鲁迅的出生地,屋宇是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里面有不少什物是当年的原物。屋后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故居原来是两进,如今前面一进已非原貌,后一进的主体建筑还是当年的老宅。进入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从右侧门进入,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这里原来种着两株金桂,鲁迅小时候常躺在树下的小板凳上乘凉,继祖母则摇着芭蕉扇给他猜迷、讲故事。《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都有回忆在这里发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鲁迅故居,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了鲁迅的卧室兼书房,里面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穿过石板天井,后面的小楼是鲁迅全家吃饭、会客的场所。鲁迅母亲鲁瑞的房间与饭厅一墙之隔,里面保留着当年睡过的床和做针线活的物品。后面的厨房是后来复原的,一看便是大户人家的灶台,灶壁上还有祁福驱邪的图画和文字。鲁迅当年就是在这儿见到“闰土”的原型。走过放稻谷、农具的房间,一条小道通向后面的百草园。</p> <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 推开那扇黑油竹门,绍兴的雨意便漫进了三味书屋。青石板被岁月磨光,泛着温润的光泽,像一页被反复摩挲的旧书。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题字沉厚有力,匾额下是一幅《松鹿图》,松针遒劲,鹿的眼神温驯。鲁迅当年读书的那张书桌就在屋角,桌面右下角那个小小的“早”字,历经百年依然清晰。据说那是他为了惩戒自己迟到而刻下的,如今成了无数人驻足凝视的坐标。</p><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中午阳光穿过窗棂,在泛黄的纸页和陈旧的桌椅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还能听见少年鲁迅朗朗的读书声,与先生寿镜吾那略带沙哑的吟诵交织在一起,穿过时光的缝隙,轻轻落在每个来访者的心上。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藏着一个民族脊梁最初的成长印记。那是对知识的敬畏,对自我的约束,也是藏在字里行间的、无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百草园,推开那扇黑漆斑驳的木门,仿佛便穿越了百年的光阴。绍兴鲁迅故居的百草园,并非想象中那般葱郁繁茂,却以其朴素的模样,静静诉说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童年。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先生笔下的文字在此刻变得鲜活——那方小小的泥墙根下,曾藏着多少孩童的秘密?覆盆子的酸甜仿佛还在舌尖,蟋蟀的琴声似仍在草叶间流淌。</p><p class="ql-block"> 百草园,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风拂过,带着青草与泥土的气息,恍惚间能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正蹲在墙角,专注地搜寻着属于他的“乐园”。这里没有奇花异草,却因那份纯粹的童真与野趣,成为了无数人心中向往的精神角落离开时回望,百草园依旧安静地卧在故居之后。它不仅是一方菜园,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承载着一位文学巨匠最初的烂漫与想象,也让每一个前来寻访的人,重拾了心底那份对童年的温柔记忆。</p> <p class="ql-block">  鲁迅祖居,坐落于在绍兴古城的东昌坊口,它不像三味书屋那样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家喻户晓,也不似百草园那般充满童年野趣,却以其沉稳厚重的气质,诉说着鲁迅早年生活的家族背景与时代印记。这座名为“德寿堂”的老宅,是鲁迅祖辈世代居住的地方。推开那扇古朴的黑漆竹丝门,一股跨越百年的沉静气息扑面而来。院内白墙黛瓦,木构雕花,天井里的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几株绿植点缀其间,透着江南特有的雅致与生机。</p><p class="ql-block"> 鲁迅祖居,是典型的绍兴大户人家样式,分为前后两进。前进为门斗、厅堂,后进则是家人的生活区。“德寿堂”作为整个宅子的核心,是家族举行重要仪式和接待宾客的场所。堂内悬挂的匾额、对联,无不彰显着鲁氏家族“耕读传家”的传统理念。在这里,人们仿佛能看到少年鲁迅身着长衫,在长辈的教诲下诵读经书的场景,感受到那个时代士大夫家庭的严谨与庄重。当游客们穿梭于这座老宅的回廊庭院间,不仅能欣赏江南民居的建筑之美,更能透过这座百年老宅的沧桑,触摸到一位文学巨匠早年生活的脉搏,读懂他笔下那些人物与故事背后,深植于故乡的情感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生活在国家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动荡时期,毅然用笔杆子作为武器,投身到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伟大事业中。他的作品犀利深刻,如匕首般直刺旧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对封建礼教、旧思想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走进鲁迅故居,仿佛能看见那个时代的缩影。这里承载着先生的成长经历与思想历程,是一部生动的近代史教材。对于我们来说,这里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它让我们铭记先辈们为民族觉醒做出的不懈努力,激励着每一个后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传承先生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也要拥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品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暗夜的炬火,民族的脊梁,谨颂鲁迅先生。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有这样一位斗士,他以笔为剑,划破层层迷雾;他以声为鼓,唤醒沉睡的国人。他,就是鲁迅。他的一生,是为民族觉醒而呐喊的一生,是为真理与正义而战斗的一生,其精神如暗夜中的炬火,至今仍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鲁迅的伟大,在于他深刻的批判精神。面对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他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针对国民的麻木与愚昧,他以《阿Q正传》揭示精神胜利法的荒诞。他以冷峻的笔触剖析社会的病根,不避锋芒,直指人心,只为打破铁屋的禁锢,让人们在清醒中寻找出路。</p><p class="ql-block"> 鲁迅的伟大,更在于他深沉的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他弃医从文,只因深知精神的觉醒比肉体的救治更为迫切。他为"左联"五烈士悲愤呐喊"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为底层民众的苦难奔走呼号。他的文字中,既有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也有对个体生命的真挚同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鲁迅先生伟大的一生,想了解对照语文课本里描述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就来这里邂逅一场不期而遇的相约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