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坑史韵悠 百年人文灿

陈少康

<p class="ql-block">11月1日,我们一行人相约前往闻名遐迩的客家古镇——深圳甘坑小镇一游。深圳甘坑古镇,位于龙岗区吉华街道,是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p> <p class="ql-block">深圳甘坑古镇不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落,更是一本承载着三百余年历史与人文故事的活态书籍。它从明清的袅袅炊烟中走来,历经变迁,如今成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起源与迁徙:甘坑镇的客家渊源</span></p><p class="ql-block">甘坑古镇是客家民系大迁徙的产物。明末清初,客家人迁徙至此,与当地瑶族融合,形成村落,古镇原名“赤竹镇”,因泉眼遍布、溪水甘甜而得名“甘坑”。</p> <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广东梅州一批客家人因战乱与生计所迫,带族人翻山越岭,最终选中这片山水环抱之地定居,开基立业。他们以“耕读传家”为训,建起围屋、炮楼、吊脚楼,形成兼具客家与广府风格的聚落,成为深圳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根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记忆:炮楼里的抗战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古镇内最醒目的建筑之一,是建于1919年的甘坑炮楼。这座四层高的碉楼不仅是客家人防御匪患的见证,更承载着一段红色历史。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曾在此养伤,并组织村民自卫队,以炮楼为据点抗击日军,使甘坑镇成为南粤抗日根据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炮楼内陈列着珍贵史料,无声诉说着客家儿女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红色记忆在此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崇文重教:甘坑良好的传统</span></p><p class="ql-block">古镇有座宏伟的建筑“状元府”,它向游人叙述了一位“青年状元”的故事。清雍正年间,甘坑的青年学子,凭着坚强的毅力,年仅二十便高中状元,成为有史以来最年青的状元郎。乡民引以为荣,集资在甘坑最显赫之处修建了状元府,以表彰他的非凡成就。</p> <p class="ql-block">自此以后,甘坑古镇崇文重教蔚然成风,并流传至今。有这良好的传统,古镇人才辈出,走出了一批名人能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家风家训:甘坑人的精神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古镇内的家风家训馆是一座半圆形客家围楼,围楼里陈列着甘坑人各姓氏的家训竹简,如“谢氏重教”、“卓氏勤俭”等,体现甘坑人对家族伦理与道德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百年大计以人为本。甘坑注重立德育人,成为当地家庭教育和社会工作之根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非遗传承:甘坑凉帽与凉帽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甘坑展览馆,系统陈列了数百年来客家人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与民俗器物,从犁耙锄镰到婚嫁器皿,无不展现着客家人勤俭持家、自强不息的生活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展览馆里,最令我动容的,是那顶独具特色的甘坑凉帽。由竹篾与布料手工编织而成,轻巧透气,既实用又美观。这项源自劳动生活的技艺,早已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客家人朴素而坚韧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甘坑古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展览馆、家风教育,人文故事等向我们展示了和谐、向善和进取的民俗文化与传统美德,体现了甘坑人对民族文脉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元化的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此行甘坑,不虚此行。甘坑古镇的历史文化、人文故事及家风教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