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超市把蔬菜扔在地上,怎么办?

碑林好家长

<p class="ql-block">周末的超市生鲜区,4岁的乐乐突然闹起了脾气——手里攥着的番茄“啪嗒”掉在地上,他还赌气似的伸脚踩了两下,红色的汁水瞬间沾了鞋底。妈妈刚想开口训斥,旁边的爸爸却先蹲了下来,没有拔高音量,只是轻轻按住乐乐的肩膀说:“番茄摔疼了会脏,其他叔叔阿姨就没法买了,你得把它捡起来。爸爸在这陪你,想好了我们一起弄。”</p><p class="ql-block">乐乐梗着脖子哭,眼泪挂在脸上,却没再跺脚。大概半分钟后,他抽了抽鼻子,弯腰用小手把沾了灰的番茄捧起来,还小声说了句“对不起”。周围原本看过来的目光,也慢慢收了回去——没有争吵,没有尴尬,一场“小风波”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解决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实很多家长带娃逛超市时,都遇到过类似的场景:孩子突然撒泼扔东西、赖在地上不肯走,一吼就哭、一哄就得寸进尺。但比起“要么硬刚要么妥协”,更有效的方式藏在“冷静、坚定、引导”里,具体可以分四步做。</p><p class="ql-block">一、先稳住自己,再观察孩子</p><p class="ql-block">1. 家长先控情绪:别当着众人训斥或焦虑,你的冷静会给孩子“情绪锚点”——他看到你不慌,自己的暴躁也会慢慢降温,避免事态升级成“你吼他哭”的僵局。</p><p class="ql-block">2. 快速找原因:蹲下来和孩子平视,悄悄观察他是因为“逛太久累了”“想要的玩具没买”,还是“单纯觉得扔东西好玩”?知道原因,后续处理才不会盲目。</p><p class="ql-block">二、温和但坚定,不妥协也不纵容</p><p class="ql-block">1. 明确提要求:像乐乐爸爸那样,语气平静但态度坚决:“把番茄捡起来,这是你扔的,需要自己负责。”别用“你再这样我就走了”的威胁,也别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模糊的态度会让他觉得“撒泼有用”。</p><p class="ql-block">2. 给时间但不放弃:如果孩子站着不动,可以说“妈妈等你1分钟,想好了我们一起捡”。要是他继续胡搅蛮缠,不用跟他掰扯,平静地说“我在超市出口等你,你想清楚了就来找我”,然后转身离开(别走远,确保孩子安全)——让他知道“哭闹没用,规则必须遵守”。</p><p class="ql-block">三、事后及时沟通,比批评更有效</p><p class="ql-block">1. 先肯定,再引导:孩子捡起东西后,先夸他做得对,比如“你愿意把番茄捡起来,还知道说对不起,特别有责任感”——先认可他的改变,他才愿意听你后面的话。</p><p class="ql-block">2. 讲清道理和后果: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解释:“超市的菜是给大家买的,扔在地上会弄脏,别人就没法用了;而且你扔东西时,妈妈也会担心你被绊倒。”别讲大道理,重点说“他的行为会影响谁”。</p><p class="ql-block">3. 教他替代方法:最后问他:“下次想发脾气时,我们可以告诉妈妈‘我有点生气’,或者先深呼吸,好不好?”帮他找到“不撒泼”的情绪出口。</p><p class="ql-block">四、提前做预防,避免下次再发生</p><p class="ql-block">1. 逛超市前定规则:出门前跟孩子“约法三章”,比如“我们只买清单上的东西,不随便拿货架上的物品”“逛30分钟就休息,累了要告诉妈妈”——提前明确边界,孩子更有安全感。</p><p class="ql-block">2. 满足他的基础需求:别在孩子“饿肚子”“困了”的时候逛超市;可以带个他喜欢的小玩具(比如拼图卡片)或小零食(不易掉渣的),让他有事可做,减少无聊引发的暴躁。</p><p class="ql-block">3. 家长先做好榜样:你自己逛超市时,不随意拆开包装、不插队、轻拿轻放商品,孩子会悄悄模仿——比起说教,你的行为才是最好的规则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