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将清中期乾隆、嘉庆朝名臣刘墉,宣传的家喻户晓,妇乳皆知,但是一代名相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一副书法作品可以看出点端倪。</p><p class="ql-block"> 日前,在国家博物馆看到刘墉的一副书法作品,尺幅不大,行书横幅,浓墨秀妍,不觉心生爱恋。作品的内容是北宋赵明诚《金石录》里的两款记述。具体如次:</p><p class="ql-block"> 玉玺文,元符中咸阳所获传国玺也,初至京师,执政以示故将作监李诫,诫手自摹印之,凡二本,以其一见遗焉。</p><p class="ql-block"> 李诫或作李诚,田鼎铭云,自作田鼎,疑田猎所用也。嘉庆戊午冬月几望书于丹林诗兴之轩。</p><p class="ql-block"> 刘墉</p> <p class="ql-block">这里需要就相关词语作一个注释。</p><p class="ql-block">1、元符:北宋哲宗赵煦年号。</p><p class="ql-block">2、咸阳:地名,秦朝的都城,在今陕西省。这里说的是元符元年(公元1098),北宋境内咸阳县农民段义向宋哲宗献上一枚玉玺,后经蔡京等十三位大学士鉴定为秦始皇所制传国玉玺。</p><p class="ql-block">3、玉玺文:该玉玺三寸六分,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螭纽。</p><p class="ql-block">4、执政:北宋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只是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统称为执政。</p><p class="ql-block">5、见遗(wei):赠送给我。</p><p class="ql-block">6、李诫:字明仲,郑州管城人(今河南郑州管城区),北宋著名建筑学家。主持修建了开封府廨、太庙及钦慈太后佛寺等,编写了一部记录中国古代建筑营造规范的书一一《营造法式》。</p><p class="ql-block">7、嘉庆戊午冬月:指公元1798年11月。</p><p class="ql-block">8、几望:农历每月十四日。望为十五日,几望为望日的头一天。</p><p class="ql-block">9、丹林诗兴之轩:刘墉的书斋名。</p> <p class="ql-block"> 赵明诚在《金石录》卷十三,《家藏古器物铭下》中,有以上记述。第一款内容是玉玺文,说这枚玉玺是北宋元符元年咸阳农民段义献给宋哲宗赵煦的传国玉玺上的内容。当时朝廷中的宰相们把玉玺出示给将作监李诫看,李诫亲自把玉玺的文字摹印下来,共两份,给了赵明诚一份。之后书法作品的字形变小,首先对李诫作了一个补充说明,有的人说这个将作监叫李诚。这个补充说明,赵明诚的《金石录》中没有,应是刘墉加进去的。再往后,就是第二款内容,关于田鼎铭的记述,说田鼎上的铭文说“自作田鼎”,估计是田猎时候用的。是田猎时祭祀山神用的,还是烹饪猎物时用的,不得而知。最后是这副书法作品的落款,嘉庆戊午冬月几望书于丹林诗兴之轩。即公元一七九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刘墉在自己的丹林诗兴之轩写成这副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从这副小小的书法作品中,我们至少可以窥视到以下关于刘墉的信息。首先,刘墉为政之余,是喜欢做一些考据古籍文物方面的学问的。他看赵明诚的《金石录》,文字和图片严格比对,提出自己的观点,他是一位考据家、学问家。其次,刘墉对书法的爱好是深入骨髓的。他读书做学问,顺带着用书法的形式记录下来。文字是赵明诚的,但灵魂却是刘墉的。第三,在做学问中参悟人生、政治。关于玉玺文,里面是有一些政治考量的。据记载,公元936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后晋皇帝石敬瑭献上包括传国玉玺在内的印信,辽国据此宣称获得正统象征。而北宋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所以在北宋时期,多次出现献玉玺事件。这次献玺事件发生后,作为主鉴者之一的蔡京,揣摩迎合皇家的心事,力主玉玺是传国玉玺无疑,这样就在宋、辽争夺正统地位的舆论战中,为宋朝增加了法码。从这个意义上说,玉玺的真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要有,必须是真的。献玺事件为蔡京的仕途亨通奠定了基础,成就了这个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作为大学问家的刘墉对献玉玺事件的猫腻当然是洞若观火的。在这个简短的记述中,他悟到了什么?是仕途的捷径,是对蔡京人品的不屑,还是政治上必要的圆融和坚守。宁静的丹林诗兴之轩中,这个老头子定然心潮澎湃,思虑甚丰,于是他铺纸磨墨,挥毫写下了这副书法作品。当然,还有赵明诚,因了和李清照的婚姻,羡煞古今多少读书人。但他临危变节,又让多少仁人志士扼腕。作为同道,刘墉对赵明诚在金石收藏鉴别上的成就是认可赞许的,但对赵明诚的操守是鄙夷不屑的。简单的说,就是爱你的学问,恨你的人品。</p> <p class="ql-block"> 丹林诗兴之轩,是刘墉远离尘嚣,治学修心的私密场所,只有在这里,他的心身才是自由的。有多少繁杂的事情是在这里理出了头绪,有多少治国理政的奏章是在这里完成,所以刘墉喜欢这个书斋,好些书法作品都落款都是这个书斋。电视剧中的刘罗锅是耿直的、智慧的,是眼里揉不得沙子,遇事总能巧妙处置的忠臣,但真实的刘墉却多了一些圆融,也办过一些混事错事,他与和珅相处,更多的是迎合、迴避或隐忍和珅的专横贪婪弄权的。</p><p class="ql-block"> 官场上烦了,就读读书、写写字,刘墉也和许多官场上的人一样。不一样的只是人品、操守,不同的人品造就不同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二O二五年十一月二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