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永顺老司城始建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由土司彭福石宠迁治所至灵溪福石郡筑城而成,历经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作为彭氏土司政权中心延续818年,世袭28代。清雍正二年(1724年)司治迁至颗砂乡后逐渐废弃。</p> <p class="ql-block"> 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核心区25万平方米,依山傍水而建。</p><p class="ql-block"> 土司城遗址的宫殿区位于城址北部,依山呈阶梯状分布,周长436米,现存城墙、台阶及排水系统遗迹。衙署区的面积约8762平方米,为行政办公中心,保留西门石阶及城墙基址。街巷区以卵石铺就的“八街十巷”为主,如正街、右街,反映古代城市布局。</p><p class="ql-block"> 宗教与墓葬区:含祖师殿(明代重建的木构建筑)、土王祠及紫金山土司墓群(109座墓葬),出土了金银器、玉器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 作为土司制度的物化载体,见证了古代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制度,被誉为“土司制度活化石”和“民族融合见证者”。</p><p class="ql-block"> 1995年起多次发掘出土石器、陶器、金属器等上万件文物,2010年入选“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 “甘棠遗爱”是指西周时期诸侯国燕国召公,在周成王时,召公担任太保,执政清廉,政通人和,深受人民爱戴赞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他常在甘棠(梨)树下办公,清正廉洁,为老百姓办实事,《诗经·甘棠》中曾称颂此事。周成王死后,召公辅佐周康王,开创“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p><p class="ql-block"> 溪州彭氏政权以“甘棠遗爱”作为执政理念,那就是要求各级土官带着廉洁之心,在各自的村峒基层治理中必须以德仁政,以廉勤政,宽厚待民,体现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为溪州彭氏政权延续八百多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