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游轮多瑙河之旅②布拉迪斯拉发

禅云

<p class="ql-block">10月17日一早船到了布拉迪斯拉发,这是斯洛伐克的首都,人口约46万,城市面积约49平方公里,语言是斯洛伐克语,货币为欧元。</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代人见证了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于1993“天鹅绒革命”时捷克与斯洛代克分开各自独立的变化,当然之前历史上他们两国也曾分分合合。</p><p class="ql-block">但是,对于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是非常陌生的,光这名字都反反复复唸叨着才记住了。</p> <p class="ql-block">布拉迪斯拉发就地处在多瑙河边上,有意思的是这个国家的首都城市与另外两个国家的首都城市都是沿着多瑙河相邻,面向着多瑙河的话左手是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右手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沿河骑个自行车一天就都到了。</p> <p class="ql-block">城市的主要景点都集中在老城区,步行半天就转的差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当地导游早上准时到码头来接我们了,与布达佩斯那位会说汉语的地接女导游不同,这位男士用英语讲解,不过不用担心听不懂,河轮上有小红人领队兼翻译陪着游客,她一边翻译一边召呼着大家,大家有什么问题小红人再翻译给当地导游,并获得解答。</p> <p class="ql-block">边走边听就走到了老城区的“三一柱”前。这座三一柱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于1713年矗立在风景如画的župné námestie广场上,是为了纪念这座城市在17世纪与黑死病的斗争而建。</p><p class="ql-block">柱身四周环绕着精致的雕刻和代表着不同意义的圣人塑像,每一尊雕塑都栩栩如生,神态逼真,仿佛在诉说着当年人们与黑死病抗争的故事,又仿佛在向世人传递着希望与坚韧的力量。这些雕像的存在,让整个三一柱看起来更加庄严肃穆,也为其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p><p class="ql-block">而在柱基的小穹顶处,还能看到一些头骨造型的雕刻。它们静默地存在着,是对在那场可怕的黑死病中逝去的人们的铭记,让人在欣赏建筑艺术的同时,也不禁对历史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产生深深的感慨。</p><p class="ql-block">如今,三一柱不仅仅是一件历史文物,更是布拉迪斯拉发的精神象征。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见证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顽强与不屈。周边热闹的广场上,咖啡馆和商店林立,人们在这里悠闲地漫步、休憩,孩子们在附近嬉笑玩耍。三一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与周围充满活力的现代生活场景形成了鲜明而和谐的对比,让人们在享受当下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不会忘记过去的苦难,时刻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和平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老城的城墙遗址。在介绍老城时当地导游简要介了这个国家和这座城市的历史。他还提到了天鹅绒革命后独立的捷克与斯洛伐克的异同,他说到他们斯洛伐克有宗教信仰的国民占大多数,而捷克的国民则无神论者占大多数!</p> <p class="ql-block">入内参观建于十三世纪的布拉迪斯拉发的圣马丁大教堂,这座是斯洛伐克首都最具历史意义的宗教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其历史地位与加冕传统</p><p class="ql-block"> 1563年至1830年,这里是匈牙利王国的加冕圣地,共有11位匈牙利国王(含玛丽亚·特蕾西亚,她的故事后面简述)及8位王后在此举行加冕仪式,例如1741年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加冕礼便在此完成,她通过这场仪式争取到匈牙利贵族的支持,巩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p><p class="ql-block">​其次是其历史背景:教堂最初建于罗马式建筑遗址上,13世纪改建为哥特式风格,1452年正式作为大教堂启用,见证了布拉迪斯拉发作为匈牙利临时首都(1536-1783年)的辉煌时期。</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教堂的建筑特色与标志为哥特式结构:教堂长69.37米、宽22.85米、高16.02米,拥有三个通廊,内部空间开阔明亮;85米高的塔楼顶部安放着300公斤重的镀金匈牙利圣斯蒂芬王冠复制品,这是其最醒目的地标特征。</p><p class="ql-block">​细节设计:内部保留了哥特式 tympanum( tympanum 浮雕)、文艺复兴风格的南前厅大门,以及巴洛克风格的圣约翰慈悲小堂等多元建筑元素。</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教堂的文化与参观价值文物与活动:教堂地下室保存着中世纪墓穴及加冕相关文物;每年9月,当地会举办加冕仪式复原活动,重现历史盛景。</p><p class="ql-block">​城市地标:从布拉迪斯拉发城堡俯瞰,教堂的绿色尖顶是老城天际线的核心标识,也是游客必访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出了教堂我们沿着加冕之路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现在说说被戏称为“欧洲丈母娘”的玛丽亚·特雷西亚,她在布拉迪斯拉发的加冕礼是其统治生涯中极具标志性的事件,1741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哈布斯堡王朝面临分裂危机。玛丽亚·特蕾西亚怀抱幼子约瑟夫前往当时的匈牙利首都普雷斯堡(今布拉迪斯拉发),在圣马丁大教堂举行加冕礼,成为匈牙利国王(因当时法律无女性“女王”表述,故以“国王”头衔统治)。这场仪式不仅是宗教与传统的象征,更成功争取到匈牙利贵族的军事与政治支持,为王朝续命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此次加冕巩固了布拉迪斯拉发作为匈牙利历史加冕城市的地位(1563-1830年间,包括她在内共有11位匈牙利君主在此加冕)。如今,圣马丁大教堂仍保存着加冕相关的文物与壁画,成为布拉迪斯拉发最具标志性的历史遗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玛丽亚·特蕾西亚与丈夫弗朗茨一世共育有16个孩子,其中包括11个女儿和5个儿子。在这16个孩子中,有10人最终长大成人,其余6人早年夭折。她的子女中不乏对欧洲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例如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神圣罗马皇帝约瑟夫二世与利奥波德二世等。</p> <p class="ql-block">玛丽亚·特蕾西亚被称为“欧洲的丈母娘”,核心原因在于她通过政治联姻策略,将子女(尤其是女儿)嫁入欧洲各大王室,构建起广泛的家族政治网络。</p> <p class="ql-block">走入这家有着几百历史的老药店,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里面全部的木质家俱,历史上曾被盗过,但因其唯一性而无法销售失而复得,如今仍光亮如新。</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区可以从历史建筑中见其文化特色,匈牙利、奥地利、德国和斯洛伐克文化在此交融,拥有众多剧院、博物馆、画廊、音乐厅、电影院、电影俱乐部和文化机构。建筑风格多样,保留了大量巴洛克式、哥特式的城堡和宫殿。</p> <p class="ql-block">地接导游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国驻斯洛伐克的大使馆,其中大部分也集中在老城区内,并且许多国家的大使馆都设有向公众开放的阅览室。</p> <p class="ql-block">唉呀,看到这个小博美就想起了我的毛毛</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lv9pm6"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我的毛孩子去极乐世界了</a></p> <p class="ql-block">这个铜像很有特点,这是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雕塑“守望者——工作中的男人”,以下是其相关信息:</p><p class="ql-block"> - 名称:守望者——工作中的男人(也被称为“水道工雕塑”“卡米尔雕像”)</p><p class="ql-block">​- 创作者:维克托·胡里克</p><p class="ql-block">​- 创作时间:1997年</p><p class="ql-block">​- 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 文化背景:以平民水道工形象为蓝本,体现了布拉迪斯拉发普通人默默无闻的工作精神,展现出“接地气”的艺术风格,是斯洛伐克最受欢迎的雕塑之一,也成为布拉迪斯拉发独特的文化符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其生动的表情和幽默的姿态,既体现了欧洲人独有的幽默性格,也传递出鼓励劳动者积极向上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不过这个雕像可是“活的”</p> <p class="ql-block">这栋建筑是美国驻斯洛伐克的大使馆,与其他国家大使馆有开放的空间不同,因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大使馆大楼外围起了铁围栏,不要说入内了,连大楼都无法接近。对此一般当地导游都会专门指着这栋楼向游客介绍一番,也会看到各国不同的旅行团游客也都听后发出阵阵笑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布拉迪斯拉发的旅游景点有城堡、红石城堡、圣伊丽莎白教堂,还有罗兰喷泉、市政大厦、米哈伊门和横跨多瑙河的悬索大桥等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然,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部走到。</span></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开始自行探索。</p> <p class="ql-block">在欧洲上厕所是要花钱的,至少1欧元,这个是河边刷卡的公厕吧?!</p> <p class="ql-block">在河边还看到这样一个铜牌,问了问豆包,豆包很快给出了答案:</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块纪念二战期间苏联军队渡河作战的青铜铭牌,以下是详细解读:</p><p class="ql-block"> 1. 文字翻译与核心信息</p><p class="ql-block"> 铭牌文字为斯洛伐克语,翻译核心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 1945年4月4日至5日,苏联第2乌克兰方面军在此处搭建了一座浮桥跨越多瑙河(Dunaj)。</p><p class="ql-block">​- 1945年4月5日至6日,来自佩特扎尔卡(Petržalka)的苏军通过浮桥抵达多瑙河左岸,继续向德文新城(Devínska Nová Ves)、科恩堡(Korneuburg)和弗洛里茨多夫(Floridsdorf)方向进攻。</p><p class="ql-block"> 2. 历史背景补充</p><p class="ql-block"> - 战役 context:这是二战欧洲战场末期,苏军向纳粹德国控制的奥地利维也纳方向推进的关键行动,多瑙河渡河作战是解放维也纳战役的重要环节。</p><p class="ql-block">​- 地理关联:佩特扎尔卡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的城区,位于多瑙河右岸;而德文新城、科恩堡、弗洛里茨多夫则地处奥地利与斯洛伐克边境附近,是苏军向维也纳推进的必经区域。</p><p class="ql-block"> 3. 铭牌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这块铭牌旨在纪念苏军在二战末期的军事行动,铭记多瑙河渡河作战对解放奥地利、推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高处是城堡,当了解到这里可以飞无人机拍摄就畏惧登高,派飞机拍摄去吧。</p> <p class="ql-block">同样,这座建造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没有一根柱子而横跨多瑙河悬索桥桥头对岸的∪FO观景歺厅也一并交给无人机代我们观看了。</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己快下班了,只在院内拍拍照。</p> <p class="ql-block">韩国大便馆。</p> <p class="ql-block">两人在街上一直遛到天黑才回到船上结束了一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etama6" target="_blank">维京游轮多瑙河之旅①布达佩斯</a></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