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林洒在导览图上,木板上的“江郎山”三个字被镀上一层金边,简笔画的山形轮廓仿佛也在微光中轻轻呼吸。我们一行人站在图前,手指顺着标注的路线慢慢滑过,像是在预演一场即将展开的山林漫游。老邻居们低声讨论着先去哪条步道,谁说要直奔一线天,谁又惦记着伟人峰的日影。我站在一旁没说话,只觉得这图不只是指引方向,更像是打开自然之门的一把钥匙。</p> <p class="ql-block">老张站在“江郎山”指示牌前,蓝马甲穿得精神,笑得比晨光还亮。他总爱抢在第一个拍照,说是“占个好彩头”。我们笑他讲究,他也不恼,摆完姿势还回头招呼:“快来,别掉队!”那块牌子上的地图虽小,却像把整座山的脉络都收了进去,连同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心,也一并引向了深林幽处。</p> <p class="ql-block">王阿姨在“江郎”石碑前站定,双手扶着碑身,笑得像个刚登顶的少女。她那件豹纹外套在绿意中格外显眼,像是秋日里一朵不肯谢的花。石碑上的红字沉稳厚重,她却轻快得像要飞起来。我们没催她,只静静看着,任她与这座山、这块碑完成一次属于自己的仪式。那一刻,山风不语,树影婆娑,仿佛连时间也放轻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李叔和赵姨在刻着“江郎山”的巨石前合影,一个穿紫一个穿深灰,站得笔直,笑得灿烂。他们说这是“老夫老妻的打卡照”,年年都要来一张。我望着他们身后的山峦,层叠起伏,像极了他们一起走过的岁月——有陡坡,也有平路,但始终并肩。阳光斜照,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要一直延伸到山的尽头。</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指示牌白底黑字,地图清晰,文字简明,像是山间一位沉默的向导。我们每走一段就停下来核对,生怕错过某个岔口。可其实,谁又真在乎是否走最短的路呢?我们更愿意在这些石板小径上慢慢走,看树叶如何在风中轻颤,听远处鸟鸣如何在林间回荡。迷路也不怕,反正每一步,都是风景。</p> <p class="ql-block">电子屏立在入口不远处,天气、活动、提示一应俱全。2025年11月2日,9点,5℃,东北风一级,空气清冽如洗。屏幕下方的白色雕塑静默伫立,像一位守山的精灵。我们围着看了会儿,有人念出声:“空气质量指数32.5,优。”大家相视一笑,仿佛这数字就是今日好运的预兆。</p> <p class="ql-block">售票处的队伍不长,大家安静等候,有人翻着宣传册,有人低声商量着索道还是步行。电子屏上滚动着优惠政策,儿童半价,老人免票——这让我们这群“准老人”心里都悄悄得意了一下。队伍缓缓前行,像一条温和的溪流,不急不躁,带着对山的敬意,也带着对彼此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车行入山,蓝色护栏在眼前一闪而过,阳光穿过树冠,洒下斑驳光影,像碎金铺在路上。我靠窗坐着,看那些光点在衣袖上跳跃,忽明忽暗。车里没人说话,仿佛大家都被这片森林的静谧感染,连呼吸都放轻了。只有车轮碾过石板的轻微震动,提醒我们正一步步深入山的腹地。</p> <p class="ql-block">窗外,青山连绵,薄雾如纱,缠绕在山腰,让那些陡峭的岩壁显得朦胧而神秘。蓝色护栏沿着山路蜿蜒,像一条温柔的线,把我们与悬崖轻轻隔开。远处的山影若隐若现,仿佛藏了许多未说的故事。我忽然明白,为什么老邻居们总说:“来江郎山,不是看山,是听山。”</p> <p class="ql-block">石板地面在车窗外向远处延伸,尽头是绿树掩映中的一座小屋,屋檐下挂着绿色标识,像山间一处隐秘的驿站。我们还没下车,心却已提前走了出去。那条路,那片林,那栋屋,仿佛都在等我们,等一群从城市逃出来的老朋友,来赴一场秋日的约。</p> <p class="ql-block">石径蜿蜒,两旁绿篱整齐,石碑静立,像一位老者在路边守候。监控摄像头和路灯点缀其间,现代与自然竟如此和谐。我们走在这条路上,脚步不自觉地放慢。有人捡起一片落叶,说要带回去夹在书里;有人停下拍照,说这光影“十年难得一见”。其实,哪有什么十年一遇?不过是此刻,我们正真正在“看”。</p> <p class="ql-block">“伟人峰”石碑旁,绿树成荫,山风微凉。碑上的插图勾勒出山峰的轮廓,文字讲述着它的传说。我们围站着读了一会儿,有人感叹:“这山,真像个人影。”我抬头望去,云雾恰好散开一角,那山峰的剪影,竟真如一位伫立千年的智者,静观人间春秋。</p> <p class="ql-block">一块巨大的石碑立在林间,字迹苍劲,边角已有些风化。它不说话,却让人不敢喧哗。周围的灌木修剪得整整齐齐,高树遮天,光影斑驳。我们站了一会儿,没人拍照,也没人说话。那一刻,仿佛不是我们在看碑,而是碑在看我们。</p> <p class="ql-block">竹林深处,一块刻着“信大峰”的石头静静伫立,旁边的信息牌讲述着它的来历。一位穿粉色衣裳的女士站在石旁,笑着举起手,像是在向山致敬。天色阴沉,竹叶沙沙,可她的笑容却像一道光,照亮了整片林子。我们走过时,她正轻声读着牌上的文字,神情专注,像在读一封来自山的信。</p> <p class="ql-block">山间小路通向一座平顶山峰,两旁树木葱茏,行人三三两两,背着包,聊着天,脚步轻快。我们加入其中,像汇入一条山间溪流。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但没人催,也没人落。在这条路上,快慢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来了。</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峰隐在云雾中,陡峭的岩壁覆盖着浓绿植被,像披着一件古老的铠甲。近处的灌木丛里,几颗橙果点缀其间,为这深秋添了一抹暖意。我们停下脚步,谁都没说话,只是静静望着。山不语,人亦无言,可心里,早已翻涌起千言万语。</p> <p class="ql-block">“席跑泉”石碑立在石基上,字迹清晰,周围芭蕉枯黄,却更显古意。阳光斜照,绿植与岩石的层次在光影中分明起来。我们读着碑文,仿佛听见了泉水叮咚,虽不见水,心已清凉。这山中的每一处标记,都不只是名字,而是一段被风传了很久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几位游客在“江郎山”巨石前合影,红字映着灰天,显得格外醒目。他们笑得开怀,像要把整座山的壮美都装进相框。我们没打扰,只远远看着。那一刻忽然觉得,我们这些老邻居,年年结伴出行,不也是在用脚步,为彼此写下一段段值得珍藏的记忆吗?</p> <p class="ql-block">山峦在雾中若隐若现,小路蜿蜒如丝,通向山顶那座若隐若现的建筑。有人说像寺庙,有人说像观景台,可谁也不急着去确认。有时候,留点未知,反而让旅程更有味道。我们站在山脚,望着那条小路,像望着一条通往岁月深处的时光道。</p> <p class="ql-block">林间空地上,一群人正热闹地拍照、聊天、分享零食。笑声在树梢间回荡,惊起几只飞鸟。我们走过去,也加入闲谈。有人递来一颗糖,说“走山路,得补点甜”。这大概就是旅行最动人的部分——风景之外,还有人情。</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上,两人背对镜头,面向远山。红垫铺地,竹影婆娑,薄雾缭绕山间,如梦似幻。我们没上前打扰,只静静站在一旁。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只剩下山、雾、人,和一种难以言说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前</p>